分享

原创·21世纪教育的一个方向:基于项目的学习

 addccde 2017-12-10
原创·21世纪教育的一个方向:基于项目的学习

原创·21世纪教育的一个方向: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文&配图/吴骏

文章结构
1.介绍汤姆·马卡姆,导入
2.PBL的8个内容
3.PBL的核心词汇:项目,主题,概念
4.PBL的实践举例
5.PBL和传统教学的比较
6.个人的总结与反思
阅读难度:中等偏高,少量英文
对象:教师,家长,中高阶段的学生,关心教育的人士
阅读时间:10-30分钟

思想经常和名字连在一起。先介绍一个人,他叫汤姆·马卡姆。在鸡汤遍地流淌的教育界,他是一个靠谱的研究学习的人。他有一个自己的网站,推广一些教育思想,也有一些商业活动。

他的教育哲学主要是针对集体教学,貌似没有太多创新,只是把很多常识重复了一遍,但是,如果介绍引进到我国教育界,还是很有积极的意义。

他主张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下面简称PBL)在一定的环境中,从具体的,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开始,设定项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思考,创新。PBL以概念教授为主,各种事实和标准为辅。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和学生一起学习,也逐渐进入专精的知识领域,也培养专业精神,绝不是玩玩而已。当然,他不是最早提出PBL的。约一百年前,William Kilpatrick就使用了“项目学习(project learning)” 的术语。我们还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最近几十年提出的“体验式学习”,也和PBL有关。

PBL8个内容
2010年,John Larmer和John Mergendoller列出了所有的项目里应该有的8个内容:
1.意义重大的内容(Significant Content)
学生在PBL当中回答的问题,应该和各类教学标准和课程目标密切关联。
2. 创造求知的需求(Create a Need to Know)
可以通过“入门活动”,例如观看视频、听讲座、实地旅行,激发问题。
3.一个驱动型的问题(A Driving Question)
可能是PBL当中最重要的。它驱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努力。这个问题,可能是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在真实的世界里遇到的问题。
4.学生的声音和选择(Student Voice and Choice)
包括设定问题和项目,如何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管理时间,从哪里寻找帮助,怎么展示最终成果,等等,学生均有选择权。当然,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在学生自主有效指导之间保持平衡。
5.21世纪的技能(21st Century Skills)
因为问题较为复杂,合作、创新、批判性思考、新科技,等21世纪的技能就必不可少。师生良好的人际互动也是题中之义。
6.探究和创新(Inquiry and Innovation)
学生产生问题清单,不断探究,通过创新解决问题。
7.回馈和改进(Feedback and Revision)
学生收到回馈,致力于得到更好的成果。
8.公开展示的成果(A Publicly Presented Product)
向真正的公众展示成果,学生才能更在意探究过程中的质量。展示可以是海报、视频、讲座、多媒体等各种形式。

具体哪些主题(Topic)呢?主题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就地取材,例如和社区服务结合,例如讨论当地的重要新闻,重要议题。更广泛的议题,例如科学争论,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更可以观察和研究地方上的自然事物,甚至可以影响环境。

每个主题后面有一或两个概念(concepts,或译思想)。马卡姆在自己的手册里举了几个例子:

主题(topic)      概念(concept)
感恩节                  庆祝
美国的西进运动     移民
革命战争               冲突/革命
恐龙                      灭绝
进化                      改变/持续性
政党                       冲突/合作

我们可以把概念理解为“核心词汇”,或者“关键词”。在形成概念的基础上,孩子们逐渐形成“驱动型问题(driving questions)”,带来思考,进而确定项目。这些概念是跨学科的,形成的思考力和各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多种手段,例如传统的授课,及时的现场指导,工作坊,等等。传统的授课并不被排斥,只是为项目服务,占比相对下降了。课本、作业、考试,等传统手段,也都是可以的。所以,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并不一定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本质的冲突。

在英语学习当中,他举了一个例子:语法工作坊。工作坊,这个词儿,很多人还比较陌生,其实就是一种在一定时间里(短则2-3天,甚至一天,长则2-3周),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的切磋交流。工作坊当中,会有讲座,会有讨论,会有动手实践,会有各种形式,就具体的内容而定,不一而足。工作坊是当今发达国家大学里最稀松平常的事情。

个人的总结和反思
1. PBL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对于发动学生的自主性意义非凡。PBL的驱动力是师生的好奇心,是真实生活里的真实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调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社会关系网络,最终呈现的学习成果也是各种各样。但是,PBL和传统的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冲突。经过一段时间的项目学习,PBL必然将学习带向深入,深度体验必然带来深度的快乐,可以塑造更多的终生学习者。总之,PBL的关键词有自主、创造、深入学习、成就、胜任,等等。

2. PBL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例如:
1. 项目时间较长,总体成本较高,考验规划和实施中各方的耐心;
2.项目跨学科,对教师个人素养,教师整体素养,和师生共同组成的团队的合作有一定的要求。

3. 汤姆·马卡姆认为PBL聚焦于学生,而不是课程。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在教学三角(教师、课程、学生)中,把重心倾向于学生的问题是:容易滋生学生的自我中心,对于整个教学管理,弊端不少。教学三角,位于环境当中,位于社会当中,位于真实的问题当中。项目围绕的师生的公众事务,这个项目本身的社会意义,构成了一个评判标准。学生绝不是评价一切的主体,师生在PBL过程中互动,共同构成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最好把PBL理解为以真实世界为背景的学习,谁是教学活动的重心或中心,不重要。

4.在传统教学中,经常也有基于项目的教学,例如音乐课学习曲子后组织表演,美术课在学期后办画展,体育运动会等。但这些展示当中,成人主导,形式化的东西有时过多。如何把这些项目变成学生自主,淡化竞争,增强合作,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