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志军 1 | 阿联笔记 ——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之概况、分类及诊断

 lygs999 2017-12-10

阿联笔记,记知识,长见识。




大家好!

我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我叫潘志军。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感染。




作为创伤骨科医生,不管你怎么样做手术,都难避免这些并发症,尤其是感染。一旦内固定术后感染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这是我们创伤骨科医生所面临的很大的挑战。


 

今天呢,我要给大家介绍这么多的问题:

  • 第一个:概况;

  • 第二个:感染的分类;

  • 第三个:诊断;

  • 第四个:治疗原则和方法。

 

 

关于定义呢,一般我们讲,骨折术后内固定感染,就指的是我们的骨折,经过了手术内固定以后发生的骨组织的感染。

它的发生率呢,到目前为止,不管我们的技术发展到什么时候,大概3%-5%。

这个跟不同的损伤有关,比如说闭合性骨折的感染率大概在1%-3%,但是开放性骨折的感染就高了。

比如说到了III度,它可以达到30%;而IIIb型的,可以达到30%-40%。

 

分类


那么感染的类型呢?



 

到目前为止,对于骨折术后的感染,没有很好的广泛应用的分类。

一般呢,有两种。

一种就所谓,我们说血源性的,还是开放骨折,还是闭合骨折术后,但它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

我们今天讲的内容呢,主要是像早期感染,还是晚期感染

一般把两周以内,就是损伤或者术后的两周发生的感染。

我们叫做早期感染。

大于十个礼拜以后,发生的感染,我们叫晚期感染。

而在这两个时间当中的,我们叫做延期感染。

 

 

这就是,我们一般公认的,把它分为两大类:

一个根据是外源性的,血源性的,还是手术的创伤感染;

另外一个呢,早期的晚期的,还是延迟的感染。


诊断


 

 

那么对于感染的一个原则。

我想大家都会公认:就是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为什么要谈这个早期诊断早期处理的问题呢?

 

 

有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如果感染,如果早期发现,就马上给它合理的治疗。

它的治愈率,能达到多少呢?

71%

而如果我们早期没有发现,到了晚期,十个礼拜以后,我们发现了,诊断出来了。

这个时候处理的难度,就比较大。

 

 

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所谓细菌膜的问题。

为什么呢?

因为细菌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生物。

一旦我们机体的抵抗力,或者抗生素给它,它会出现对抗生素,对防御机制的本身的防御的一些功能。

所以它形成一个细菌膜以后,如果我们用抗生素,给它进行治疗。这个抗生素浓度,要提高到一千倍以上,才能杀灭它。

这样子,这个抗生素浓度,我想对机体的损伤也是巨大的。

所以,不能让感染到了慢性。

一旦慢性,它的治疗是非常困难。

 

那么怎么样能早期得到诊断呢?

 

 

当然我们有三个方面,

  • 第一个病史,

  • 第二个影像学检查,

  • 第三个实验室检查。

关于病史一定要注意,我们现在可能都不大去关心这事情。

有没有创伤手术史?

这是我们今天讲,术后感染的问题。

第一个,有没有红肿热痛?有没有窦道?有没有渗液?

第二个呢,就是我们骨科医生喜欢用的:X线、CT、核磁共振核素扫描等等。

那另外一个呢,就是实验室检查。

包括白细胞,包括血沉,包括C反应蛋白。

那不管这些,这么多林林种类的检查方法,我们一定不要单独拿一个检查,来说明感染存在,还是不存在。

一定要把它综合起来,而且要动态。

你术后第一天,可能说没问题,第三天就没问题了吗?

第一个礼拜以后,就没问题了吗?

我们讲,感染有两个礼拜,有三个礼拜,有四个礼拜,都可能发生。所以一定要动态的看。

第二个,每个人发生的情况不一样,反应不一样,所以要个体化。

只有把这些因素全都综合动态个体化以后,感染可能会得到早期的诊断。

 

 

关于第一个就是临床表现,如果术后出现红肿热痛典型症状,大家都可能没问题,能够诊断。

但是往往现在的术后感染没有这些典型症状。

可能肿,术后也会有肿胀;

可能痛,伤口也会有疼痛;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底存在不存在感染?

如果这些,能把其他的因素排除掉,一定要怀疑,可能有感染存在。

 

 

千万不要做鸵鸟,自己侥幸心理,说这个可能是,创伤反应过重,可能是金属过敏。

一定要排除感染。

 

血液检查我们看什么?

 

 

大家都会经常用,血沉和C-反应蛋白。

那么在手术以后,它本身是个创伤,所以它都会高。

但是正常机体,如果不是术后感染,它在一个礼拜以后,都慢慢的往下降。

 

 

如果在一个礼拜以后,又上升了,那么它这条线,就会慢慢又回去。

如果这个血沉,你再随访着动态的观察,如果到了三五天、五六天以后又上去了,那就明确的提示,可能有存在感染了。

 

 

也有人对这个CRP,这个值的高度进行了研究。

如果创伤以后,他认为达到100左右,认为这个可能就高度的提示它有感染的存在。但是这个个体的情况,以及他疾病所在,有没有伴发症,会对这个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呢,我们讲最常见的,我们把这三样东西如果把它合起来,跟它分开来考虑,那完全对这个诊断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单个来讲,它的诊断价值,是比较低的。

我们这上边的文献,告诉我们,如果是有一个单纯白细胞,或者单纯的血沉,或者单纯的C-反应蛋白,它的可行性只有18%;

如果把两个都阳性了,它就提高到50%以上;

如果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三个都高,如果能排除其他部分的感染,100%就是我们术后的感染。

 

所以简单的诊断方法,如果我们用得恰当,也是能在早期诊断上达到一个非常好的价值。

 

 

另外,我们可以用CT、用磁共振、用X线片,这行不行?

当然都有作用,X线片对早期诊断没用,它一般在两个礼拜以后,才能体现出在X线上有破坏的表现。

磁共振可以发现髓腔里边有水肿的信号,但是往往由于我们的术后内固定,里边有金属内植物的存在以后,会干扰这些表现。

所以呢,在早期诊断上,往往也是有一定的问题。

 

核素行不行?

 

 

核素敏感性非常高,但是特异性比较差。

而且往往由于,金属的内固定物的存在,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可疑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是一篇文章,把所有的核素放在一起,有热反应冷反应。

你看下边的结果,看起来,如果都是冷的,阴性表现。那就说明,不存在感染。

如果有些热有些冷,那就可能(感染)。

所以都不是确诊的。

这个在我们早期诊断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核素存在这些敏感性比较高,而特异性比较差的特点。

 

 

那么现在新的,比如说PET/CT行不行?

从现在能得到比较少的一些报道,PET/CT确实是在我们诊断感染时具有有它的价值。

 

我们看这篇文献,敏感性可以达到94%,而它的特异性也可以达到87%。

这就比较好,但是这篇文章做的是血源性感染,没有金属内固定。

所以金属内固定在里边以后,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现在还没有人报道。

 

 

能不能做的更深,做组织学检查,细菌学检查,行不行?

当然都可以用。

但是呢,每个做的时候都要小心。

 

 

再看这篇文献,我们叫细菌的染色。

我们组织里边,看白细胞的高低,到底好不好?

这就考虑到我们取材的这个操作的是不是规范。

 

 

一般来讲,我们的细菌学检查、组织学检查,一次检查不能定性。

因为一次有污染的可能。

所以一定要多次,多种方法。

一定要它的深部去取,而且没有抗生素的干扰。

用了抗生素,你培养出来是阴性,你图片出来阴性,你还不能说它就没有细菌在里边。

组织学也一样,要多点,一般提倡在五点以上。

就在五个部位,取不同的地方的组织,来进行组织学检查,然后得到同样一个结果。这个可靠性就比较高了。

 

所以我们把诊断的东西,捏在一起,我们看一下。在我们早期诊断上边,到底有哪一些是比较好的?


 

结果发现呢,都不是太好。你看打问号的很多。

所以呢,都是在敏感性上边比较好,而在特异性上有点欠缺。

 

 

所以呢,这就告诉我们,在诊断感染,尤其是在早期诊断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

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然后综合动态个体化,来考虑。

某一个具体病人,他到底存不存在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