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透明性入手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浅空间”

 昵称30812926 2017-12-11







透明性是柯林·罗的经典理论,在西方现代主义发展的里程当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的“浅空间”概念作为转换的重要媒介,将这一理论从现代主义绘画领域引入现代建筑领域。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兴起于同时,山水画的经典画论对园林设计影响重大,绘画布局理论与园林布局理论常互相渗透。这与西方立体主义绘画对现代主义建筑的重大启发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相关性构成了对古典园林空间进行浅空间分析的基础,而基于此分析所归纳出的浅空间塑造手法将使传统建筑空间的当代重构成为可能。







“浅空间”(shallow space)这一概念来自于1964年《Perspecta》杂志第8期所刊载的由柯林·罗 (Colin Rowe,1920-1999)与罗伯特·斯拉茨基 (Robert Slutzky,1929-2005)所写的《透明性1》一文,是透明性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附属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们提出了两种透明性的概念:物理透明性(literal transparency)指真实存在的物理状态的透明,具有光线穿透的能力从而能够看到界面之后的景象;而现象透明性(phenomenal transparency)则表达了“空间-时间”,“同时性”“渗透”“叠合”“矛盾”等位置的双关性和更高层次的空间结构。本文所涉及的透明性研究一律围绕“现象透明性”展开。




深空间与浅空间示意图




一 从山水画法到造园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是在一个泛空间文化的范畴展开的。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古代园林的出现和发展都与传统山水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对于山水的爱好催生了对山水之美的各种赞美和再现。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林别业文化先后出现。山水画与私家园林都关乎“landscape”,因而关系极为密切。山水画很多经典的画论,都对园林的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绘画布局理论与园林布局理论常互相渗透。
中国人与西方人观看世界的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西方古典绘画重视写生和描摹,而中国绘画从来就不试图表现真实的世界。因此,西方人发现了焦点透视,来再现真实的自然;相反,中国人几乎完全忽略了透视技法,而是利用多重角度的“看”,来达到某种完整的表达。诺曼·布列逊(Norman Bryson,1949-)将这两种不同的视觉逻辑总结为“注视”(Gaze)和“扫视”(Glance),“扫视性的绘画诉诸观察主体在持续时间性中的视觉;它既不试图排除观看的过程,在本身的技巧上也不掩盖劳动中身体的痕迹。”
由于透视法的缺席,平面性一直是中国绘画的特点。在没有进深方向透视线的前提下,在平面性的画面表达中怎样体现空间的深度,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清代画家华琳所著《南宗抉秘》一书中,提到山水画布局中“推”的方法。如果景物之间彼此都有间隔,那么就是“以形推,非以神推”,即使间隔很大,也不能推得很远;如果景物之间连成一片,没有间隔,那也不能推得很远,最好的方式应当是“似离而合”,这样才能够达到“无遗蕴”的境界。
“推”的方法解决了平面性与深度的矛盾,同时以“扫视逻辑”为基础,路径的存在使得“推”的方向性不断变化,因此就有了多重的遮挡,达到所谓“藏”的境界。
文人们游览名山大川,却从不临摹实景,而是把身体的体验总结为“胸中有丘壑”,继而落于画纸之上。观赏园林同样如此,如果说移步换景是一种身体对空间的体验,那么静态画面则传达了视觉对空间结构的解读。时间空间都在这里静止,所有的景物在观者的意象中归位所形成的“眼中的丘壑”。观者的眼睛像一部摄像机,记录了园林中移动的视点所看到的变换的景色,而静态画面就是其中的关键帧,正是通过这些关键帧,观者对整个园林的布局和结构建立起认识。

联系到前面对透明性理论的研究,可以认为平面和深度分别对应了浅空间中的平行透视和空间层化。




那么,这种平面和深度如果在古典园林空间中重现,是否也具备了浅空间的属性呢?因此,也就有了下面的猜想。







二 两个园林实例

案例1:网师园梯云室庭院

网师园内的梯云室是主人读书的地方,前后都有院子。从建筑前的平台向南望去,可以尽览整个院子的风光。








浅空间暗示:
——建筑前面的平台和扶手,限定出建筑的范围;
——平台前面的左右两组假山,右侧假山与院子的墙紧贴在一起,可以看到墙垣后面的乔木,可以判断墙后是另一个院子;
——院子的两侧各由一座建筑限定,左侧的建筑为一层,右侧的为两层,不确定有没有入口直接通向两座建筑;
——院子的中部也有两组假山,前后位置不能确定,左侧的较小,右侧的叠石非常复杂,从规模和形态判断,内部有可能有蹬道;
——右侧假山后仍能隐约看到树木;
——景面的最远处是廊子,廊子背后是建筑,因此猜测被假山遮挡的部分应当有进入庭院的入口。










深空间现实:
在观者亲自看过整个院子的景象之后,首先会惊讶于这个院子的长宽比,它远比想象的要长,这正是因为层层空间的渗透压缩了景深的缘故。
右侧的假山之中确实有蹬道,而且一直通向右侧建筑的二层,这也是书房取名为“梯云室”的原因。假山之后有一座亭子,在景面中完全被挡住了,而这个亭子正是我们所猜测的南面建筑进入庭院的入口。
沿着两边的院墙,各种假山与树木交错排列,它们首先遮挡了院子在进深方向的透视线,从而使院子的真实深度被掩藏起来,同时又通过所形成的景观层次,使得院子的感知深度加强。

案例2:留园鹤所附近洞门
留园的鹤所与石林小屋附近汇集了众多小院,内置山石、树木与休憩座椅。鹤所以北有一洞门 ,从中可以看到院中景观。








浅空间暗示:
——洞门之后的矮墙暗示了走廊的存在;
——矮墙之后是一棵松树,同时一侧还有稍矮的灌木;
——松树之后有假山置石;
——假山之后可以隐约看到有一对柱子出现,暗示着前面院子的结束;
——凉廊之后有体型更加高瘦的假山置石,属于另外一个院子;
——景面最右侧能够看到一扇牖窗,猜测牖窗之后的空间与院子中间的凉廊是连在一起的。








深空间现实:
从这个洞门进入向右一拐,就是所看到的院子的入口,进入细看之后就会被这个院子的长宽比震惊,观者所看到的这个似乎很浅的空间事实上有接近15米的进深。
所看到的第一个院子的松树和假山只是这个院子的一角,事实上,院子横向展开了更大的画面,院中还有小路贯通南北,所看到的门洞之后的走廊围绕院子一周。院子之后的凉廊名为“静中观”,呈“L”型连接了揖峰轩与五峰仙馆。“静中观”之后的小院里另有假山置石,所看到的右侧的牖窗正是揖峰轩的侧窗,从中正好可以欣赏这组置石。
这组小院将五峰仙馆和揖峰轩的景观有机组合为一体,同时也将南面的石林小屋景观联系了起来,形成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空间体验。



(注:本文转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回复前面对应的数字,自动看热门内容。

1.001 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净化、诗化的环境与艺术养生

1.002 中式古典园林建筑 意境之作天然而成

1.003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风水分析(一)

1.004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风水分析(二)

1.005 中国古典建筑的“八大”元素

1.006 中国园林设计之美

1.007 苏州园林花木的文化配置

1.008 苏州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及其组成构思

1.009 神仙思想影响传统园林建筑

1.010 古画与古中国造园同根同源

1.011 境心相遇——我所理解的中国传统居住

1.012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

1.013 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1.014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的文化内涵

1.015 从《兰亭集序》书文之赏解读魏晋园林文化

1.016 中国古窗,穿越千年的美

1.017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1.018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基因

1.019 浅谈中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差异

1.020 园林植物与风水

1.021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形式特征的比较

1.022 做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这些植物怎可不知?

1.023 植物设计中的风水问题

1.024 细品中式园林的诗意画境

1.025 论苏州园林文化

1.026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洞门

1.027 中国古建筑名词的由来一亭子

1.028 中国人的庭院:天地自然,如在眼前。

1.029 图解中式古建屋顶形式

1.030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

1.031 太湖石——中国风骨

1.032 醉美中国亭

1.033 园林植物景观的文化性(一)

1.034 园林植物景观的文化性(二)

1.035 禅对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影响

1.036 中国·月亮门

1.037 道教园林

1.038 佛禅本土化的直接产物一一寺庙园林

1.039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一)

1.040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二)

1.041 寺庙园林的禅意创造

1.042 意境

1.043 竹韵 · 东方美学

1.044 中国庭院:一见倾心 再见倾情

1.045 园林中的石文化

1.046 古今中式园林意境的点睛之笔--匾额、楹联

1.047 中式园林之水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意蕴

1.048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 匾额、楹联与植物配置的关系

1.049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大观园的匾额与水

1.050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大观园的匾额与山

1.051 那时的园林(一)

1.052 那时的园林(二)


2.001 探索吴中风景园林的文化传承和构园法则(一)

2.002 探索吴中风景园林的文化传承和构园法则(二)

2.003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艺术手法

2.004 仿古建筑设计标准

2.005 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小区景观中的应用

2.006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 · 构件详解

2.007 细致的中国古建筑解构

2.008 古典中式园林里的游廊设计工艺

2.009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营造原则

2.010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2.011 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1)

2.012 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2)

2.013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营造

2.014 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

2.015 园林中地形的营造

2.016 苏州园林花木的科学配植

2.017 耐盐碱植物详解

2.018 美学视角下的竹景观营造

2.019 浅谈海绵式生态城市与铺装

2.020 植物愈疗园

2.021 留白手法与苏州园林情境的营造

2.022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

2.023 秋色叶树种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2.024 园林空间说

2.025 园林色彩的分类与感觉

2.026 空间营造|悠然林下

2.027 论园林植物造景的“七性”

2.028 园林中的声景——水、风、雨

2.029 从透明性入手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浅空间”


3.001 中国古典园林的养生方法与思想

3.002 园林植物的养生保健作用

3.003 生态保健园林(一)(二)

3.004 鲜花与养生——盘点十大鲜花养生功效

3.005 论养生文化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3.006 阴阳五行学说与园林植物种植

3.007 论养生园林的文化构筑

3.008 文化园林与养生园林

3.009 药用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3.010 园林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011 论养生园林的文化构筑

3.012 浅谈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药用价值

3.013 帝都医景——地坛中医文化养生园

3.014 那些美不胜收的花药

3.015 园艺疗法与园林养生——“治愈系”花园设计

3.016 药用植物的园林应用

3.017 规划设计如何实现园林养生

3.018 设计结合医疗——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

3.019 药用植物专类园林的设计思考

3.020 运用“五行”学说建设保健型园林景观--以广州市番禹中医院为例

3.021 人与造园要素

3.022 园林与养生——“阴阳”

3.023 园林与养生——“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