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没做到这五点

 真水斋主 2017-12-11



生于这个浮躁的时代,总会拥有太多的无奈与慌张,整日在繁忙中随波逐流,偶尔觉得自己像是搁浅在岸边的海洋生物,艰难的争取着大口呼吸,可生活再难也要过下去,如果你过得不好一定是因为没做到这五点。


1

好好睡觉

 

“24小时,从四肢无力昏迷差点要挂掉,到抢救过来可以活蹦乱跳,不作死就不会死,从此以后一定好好睡觉” 午休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翻朋友圈,映入眼帘的状态便是这一条,来自大学时期同社团的学姐。评论大概已经有几十条了,满屏的担忧与关怀多到快溢出来,我也跃跃欲试的打探详情,评论的内容却删删减减,最后只发出三个字:“还好吗?”


“活着”她秒回。

 

鉴于她曾经的种种优秀事迹,潜意识里的惯性思维驱使我认为,她大概是注定会活在巅峰的那一类人。大学期间能拿的奖学金全部横扫一遍,办事滴水不漏,完美到让人仰视,毕业后毫无背景,仅凭着一身孤勇闯入投行圈,那个活在“风云榜”上的人到底怎么了?

 

好奇心驱使我翻了她近一年的朋友圈:凌晨两点还在改方案;早上五点被主管叫起来找数据;前一秒还在收到赞赏的方案,后一秒就被痛批,还要当着全组人做检讨;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大概只有三小时,全年无休。


投行圈摸爬滚打一年,只睡了一个好觉,是在抢救室


熬夜让很多事情变得越来越棘手。做不完的工作,加不完的班,熬不完的夜,日复一日。日益衰败的身体,不断上移的发际线,被冷落到冰点的另一半,循环往复。


值得吗?


其实生活本可以没那么多逼不得已,还是你不够爱自己。有些事情做了就是不可逆的,甚至是毁灭性的。

今年诺贝尔医学奖,有三位科学奖通过精密的实验得出了三个结论:


  • 第一,熬夜会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疾病匍匐而来。

  • 第二,熬夜将造成大脑开始吞噬自己。

  • 第三,调节节律的关键基本失效后,会促使肿瘤发生。

 

总之不要熬夜。

2

好好吃饭


朋友A为了减肥,每天晚上不吃饭,甚至饿的两眼发昏,也要强忍着,不让自己吃。


几个月过去了,她不仅没瘦,抵抗力也变弱,如今三天两头都要去医院看病。

 

同学B,为了心烦事,经常气的不吃饭,她说没有心思吃。她总让日常的琐事左右自己的饮食习惯,心情好的时候,她暴饮暴食,心情不好,她真的会做到滴水不沾。

 

同事C经常不吃早饭。因为赶着上班,他宁愿多躺在床上睡几分钟,也不愿花几分钟吃一顿饱饱的早饭。甚至午餐他有时候也是省略的,因为他说,人偶尔不吃饭,饿不死的。

 

这三种不好好吃饭的典型例子中,也一定有你的影子。我们经常会拿许多原因,理由,借口来作为不好好吃饭的合理解释。

 

可是如果一个人不好好吃饭,怎么有力气干活,怎么有好的精力做事,又怎么有好的状态,应付世界的千难万难?

 

好的人生从好好吃饭开始;好好吃饭,就是好好爱自己。

3

好好运动


中国的健身行业曾做了大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绝大多数健身房的盈利点在于预售。70%的人在报名之后,只会坚持两个月,就不再出现。


在生活节奏浮躁的今天,运动好像也变成了一种“仪式感”


工作上认识的一位客户,刚到30岁,身材臃肿,脸色难看,整个人看上去像是奔四的年纪。


她实际上是个很优秀的女强人,一个人开了几家超市,每天操心工作上的事,睡眠少的可怜,更无心运动。

 

无数次发誓要每天运动半小时,也办了健身卡可是总坚持不下来。


于是整个人身体状态越来越糟糕,而每次她到医院做体检,身体总是会有许多毛病,除了吃药,医生还建议她最好跑跑步,多动动。

 

前几天我又见到了她,看她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就连体型也小了一圈。当时我很惊讶,于是问了问她的秘诀?


她说,其实啊,我就是在一次重病以后,彻底觉醒,每天坚持晨起跑5公里,晚上睡前也做半小时瑜伽。

 

如今的她,因为日复一日的坚持,整个人由内而外的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运动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也尤为重要。


4

好心态


1957年,著名人口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学家马寅初先生提出了“新人口论”的观点,号召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素质,而他的正确意见却被当时的新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支持者严重反对,甚至遭到了无端的批判。

 

当时马老任北大校长职务,因为其人口观点的提出,被撤掉了职务。她对儿子从外面回来,告诉他:爸,你被撤职了!当时,马老正在看书,他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声,哦。

 

十几年后,马寅初先生得到了平反,重新恢复了北大校长的职务。同样是他儿子告诉他的消息,爸,你官复原职了。他还是同样回答了一声,哦。

 

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高峰和低谷。在你最得意的时候,也许你应该冷静下来,而在低谷时,你反而要鼓起勇气,总的来说,你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我们的心态就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

5

好好读书


前跟老朋友L在微信上聊天,可是没说到半小时,就发现三观严重不合,根本没法交流。。

 

这个好朋友是小学的闺蜜,初中毕业以后,就没有读高中了,而是选择了一个中专,毕业以后早早的就结婚生子,而且她平时除了相夫教子,就是在乡镇上跟人打打牌,唠唠嗑,或者半夜追肥皂剧。

 

在L的嘴里,永远都把主题沉溺于琐碎的家务或者日常事务,不是在说东家常就是话李家短,满嘴的抱怨和不如意。


当我多次提出如今孩子大了,她可以去找份工作做,同时空了也可以多读读书。

 

可时L却说,我都结婚的人了,还读什么书,再说了与其受苦受累读些无用书,还不如多看几集电视剧呢。

 

其实越走越远的真正原因,不在于表妹的学历有多高,而是她一直在成长进步,而闺蜜L 始终没有变化,没有创新,思维僵化。

 

其实读书和不读书,从表面来看没什么区别,可是她们的本质是不同的。

 

读书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格局,眼界,胸襟,而这些东西,是你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求知欲是你继续前行的勇气。


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是上帝给的长假,这个时候就应该好好享受假期,当突然有一天假期结束,是来运转人生才是真正开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