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脚底艾灸你以为只是祛寒?看后令人震惊,要告诉全家人!

 弹指qytzj 2017-12-11

学习各种艾灸方法、艾灸知识,掌握艾灸方法治百病

查询艾灸治百病方法,点击下面病症即可!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根。


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明朝时期的药王孙思邈,就曾将其长寿秘诀留于后代,即每天揉搓按摩脚底的穴位,尤其是脚底涌泉穴。


脚底这是人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中医而言,他们认为脚底就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交汇处,经常的按摩脚底,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帮助人们更好的抵抗疾病,但是我们也知道有的时候按摩并不能完全的刺激到脚底,那么怎么办呢?只好通过艾灸来刺激了。艾灸这是非常天然的保健方法,那么艾灸脚底的作用是什么呢?


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温度较低,且与上呼吸道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


在艾灸脚底时,可以选择足底足背4联灸,对应的是脚底穴位,不需要自己再找穴位艾灸;



艾灸是非常天然的保健方法,那么艾灸脚底的作用是什么呢?



1
调和阴阳、平衡脏腑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
温通经络、驱散寒邪



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
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
扶正阳气、回阳救逆




6
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7
其他各种亚健康状况的改善关系

小艾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艾灸脚上哪些穴位以及穴位的功效!


1涌泉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2大敦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3太冲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4行间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



5太白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6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昆仑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7太溪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8里内庭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里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


如果喜欢,不妨点个ZAN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