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法家道家三者有何不同?三者能否融合?

 昵称413468 2017-12-11

这个问题很难啊,这里只能试着说说儒、道、法三家的不同之处吧,不同之处很多,这里主要从核心理念上去讨论他们的不同。搞明白了他们的差别,自然也就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不能被大众所同时接受。

一、儒家究竟想干什么?

春秋战国整个历史的发展是进步的,但社会进步是以人民的痛苦为代价的。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儒家和墨家都有着不向现实低头的理想主义情怀,要用“最终的美好”来反抗“现实的残酷”。孔子讲“仁”,孟子讲“性善”,就是要为社会树立一个终极的美好信念,强权不是正义,道德才是正义,孔子改造西周的“礼”,赋予礼新的意义,即内在的仁德的外在性,礼(仪式和象征)是仁的规范,也是仁的训练,没有了礼,就无法实现仁。孟子讲性善,是为了从根本上论证仁的合理性,仁源于性善(仁心,与生俱来的四心、四端),通过道德修养(“养浩然之气”)发扬人性本质的善。这就是所谓的“孔孟之道”。

二、道家和法家:一对看起来最不像的孪生兄弟

面对暴力即权力的残酷现实,儒家是理想主义的,而道家和法家则相反,他们本质上都承认现实就是合理,权力即是正义,现实如此残酷,就不要空谈理想了,讲讲怎么在险恶的时代生存下去吧!——射雕、神雕里面柯镇恶的故事就表明了现实的残酷,疾恶如仇的柯大侠,前一秒还在我要杀了你,下一秒就成了要杀便杀了,武功不行,而讲正义,反倒让正义成了笑话,这是江湖最大的残酷。

道家、法家对仁义没有信念,因此都推崇阴谋诡计,道家讲无用之用、讲不敢为天下先,都是非常深的计谋。道家的阴谋诡计比较“阴”,比如推崇柔弱,老虎狮子凶猛,但却几乎在人类生活中绝迹;宠物没有战斗力,但因为可爱,却能天天和人在一起,好吃好喝的供起,猫奴狗奴一大堆。法家讲“权术”,教帝王怎么对付臣子,手段比道家简单粗暴得多,但对阴谋诡计的推崇,则都是一样的。

道、法两家都是现实主义者,但两者在承认现实之后的人生态度上却非常不同,老庄的理论基础是“天道”,但他们的天道不是后来宋明理学中的被赋予了仁义道德的那种代表“至善”的天道,而是自然存在的、承认现实合理性的“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道家的天道,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是非善恶”(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善也好,恶也好,都没有意义,他们用相对主义的方式瓦解了一切对立),他们讲“无为”,依据的就是这种自然运行、无善无恶的天道,所以老庄反对仁义,反对知识,“绝圣弃智”,因为仁义,才会有不仁不义,最佳的状态就是解除了“对立”的状态(没有仁,就没有不仁,没有好,就自然没有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是承认现实的残酷后逃避现实的策略。

道家的无为,是在承认权力秩序合理性基础上的“无为”,是不要去挑战、反抗现实的“无为”,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消极主义的现实主义”,道家看起来消极,其实却胆子很大,因为一个人要去承认“现实的本性就是残酷的”(“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人生下来就是要死的,好人就是没有好报,弱肉强食、欺善怕恶),这本身需要极大的勇气,看似消极,其实有着“大无畏”的决绝。

道家的道理,说透了很简单,但内涵却有“看穿一切”的深刻性,所以老庄的思想,理解起来最难,他们经常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真话假说,假话真说。

同样承认现实的残酷,道家是“消极的勇敢”,追求“深刻的简单”,而法家则相反,简单粗暴,法家不像道家那样内心很纠结的承认残酷的现实,然后才绕来绕去的告诉你生存之道,他们很坦然,现实不是善,现实就是恶,法家在这个问题上从不纠结,没有心理障碍。“上古竞于道德,中世竞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是多么坦然的心态啊!

因此法家主张积极地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并利用这种残酷的现实为社会国家谋取最大的利益。法家看来既然现实是残酷的,那我们就要比现实还残酷!这就是法家的生存之道。——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坏人坏事,那干脆承认人性本恶,善的表现——仁、义根本就是虚伪的,父子君臣都是因为“利害”关系在一起,“感情”都是假的,不可靠,所以权力秩序的维持就要利用这种残酷的现实,人人自私,那就用“奖赏”来使人听话;人人怕死,那就用“惩罚”来使人不敢为非,君主只需要用“法”来控制好赏罚就行了。这就是法家的“法治”。这种法,不是现代政治学规定权力义务的那种法律,而是刑罚的条文,人民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