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作者:无极 对于地质勘查行业来说,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找矿”,但是如今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地质勘查工作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矿产资源的探索,还包括了对区域内岩层、地质构造、地下水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近年来,我国在地质勘查领域投入的资金超过万亿,这也使我国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不断增长,在矿产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的地质勘查行业也茁壮成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地质勘查行业报告》的统计,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投资规模一直维持高位,去年接近1200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但是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已经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地质勘查领域多年累积的风险逐步显现:经济领域增速放缓导致资源需求萎缩,地质勘查领域的投入也大幅度缩水,前期大规模扩张导致如今的产能过剩现象极为严重。 地质勘查产业主要分为上游的勘探设备制造业,下游的矿产资源开发与投资,地质勘查活动则属于产业的中游。 目前在产业地质勘查设备制造领域,其原材料以钢材为主,目前处于历史低位。同时生产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对于设备制造方来说都是有利因素。但是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是主要的不利因素。总体来看,地质勘查设备整体价格并无太大波动。 产业链下游的矿产开发行业,该环节主要由国家公益性质的开发公司组成。 产业链中游的地质勘查行业则是民营资本的聚集地,是矿产领域中技术服务的主要供应商。 目前在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各个环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从技术、机制、实力上进行有效组合,在对境外矿产进行勘查和开发的过程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境外地质勘查领域,已经逐渐形成独立的市场,但是客观来说,业内经营者的规模普遍较小,虽然客户较为集中,不过并没有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专业的境外地质勘查企业并不多,整个市场仍旧处于发展初期,未来有望大规模爆发。 不过目前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依旧较低,大多数民间资本难以进入油气等稀缺资源的地质勘查市场。并且商业化地质勘查的难度与风险都在加大,新的找矿机制没有形成,商业资金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抄底海外矿产资源需加强防范投资风险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两年来,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以洲际油气、洛阳钼业为代表的上市公司掀起了新一轮的海外矿产资源抄底浪潮。业内人士表示,并购海外矿产资源,须防范文化、法律、金融等诸多方面的风险。 迎抄底良机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煤炭市场价格下跌32%,铁矿石价格下跌24%,铜价跌了25%,锌价跌了30%,钯价跌了30%。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给国内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抄底机会。 以洲际油气收购油气公司班克斯为例,公司指出,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行,由112美元/桶高位一度下跌至最低27美元/桶。原油价格的低位运行,为石油资产的并购整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公司在油价底部区域积极进行项目收购,交易完成后,公司石油勘探、开采和销售业务将进一步扩大。 此外,在今年4月底5月初,洛阳钼业先后宣布了两宗收购:以15亿美元购买英美资源集团AANB公司位于巴西的优质铌业务以及AAFB公司的硝酸盐业务;斥资26.5亿美元获得自由港麦克米伦公司位于刚果(金)的Tenke Fungurume铜钴矿56%股权。 洛阳钼业大手笔押宝,也是看中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的机会。公司表示,目前海外优质矿业资源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受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国际矿业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一定打击。为降低负债水平,专注核心业务的发展,国际矿业公司纷纷通过出售资产来改善自身财务状况。预计未来行业持续低迷将加速推进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这也为国内大型矿业集团进行战略性海外资源收购提供了有利契机。 严加防范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在收购海外矿业的过程中,要严加防控风险。“从过往10年国内公司的海外矿产投资实践看,虽然现在处于大宗商品价格周期的底部,但收购的失败率依然很高,这是由文化、法律、金融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国内企业抄底国际矿产资源,应克服冲动情绪,理性投资,才能提高成功率。”某投行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国内企业掀起海外矿产投资狂潮下,失败的例子不断出现。以铁矿投资为例,港股上市公司中信泰富投资中澳铁矿项目,至今仍让很多投资者有余悸。中澳铁矿项目开工于2006年,计划投资42亿美元,于2009年建成投产。但项目开工后,投资一路水涨船高,几度陷于停顿,直到2013年年底才首次将铁精矿粉装船出口,比原计划晚了4年,且超支了80亿美元。 同时,把握抄底时机也很重要。中铝矿产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思德在总结过去10年中国矿业“走出去”失败的原因时表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令全球经济遭遇“寒冬”,很多中国企业认为当时已经“触底”,但实际上却“买”在了高点。且具体矿种、所投资区域以及投资阶段千差万别。 王思德认为,海外矿产投资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目标选择错误。比如在澳大利亚,赚钱的铁矿企业都位于该国西北部皮尔扒拉地区,如果中国矿企选择投资该国荒漠地区的铁矿企业,可能陷入投资陷阱。此外还有价值判断错误,境外投资不仅需要地质学家的参与,还需要金融、冶炼以及矿业经济、矿业贸易等各方面专家,以及财务、法律、人文的专家参与进来。 |
|
来自: 山海天明书馆 > 《矿产地质与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