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写于参加广州沃芬学院2016年度凝血实验室专业知识培训班后

 开心100mm05xkw 2017-12-12

本文转载自@新浪微博:张福勇-临床检验技师。

写于前面:参加本次培训班后,除外专业知识的收获先不说,我有三个最大的学术以外的感触:

一是:这是一次真正做学术的培训班,与一些为了推广产品的公司会议决然不同,与一些为了刷学分的医院会议更加不同;

二是:老教授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功底之深厚,是我辈一生学习的典范和楷模,而他们为传承经典所做的贡献,更值得我辈崇拜和敬仰;

三是:作为辅助临床的检验同行们,他们学习的精神和在专业上为推动临床诊疗所做的努力,是我学习和进步的榜样及动力!


参会地点:广州颐和大酒店

2016824日早上七点,得益于同事提前一个小时来接班,我在结束夜班工作以后火速赶往东站,搭上了直达广州南的动车。孔子云: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样在路上。我就这样晕晕乎乎地在路上了……

一次全面深入、理论结合实践、含金量丰厚的学习班,就像久旱逢甘雨,让你即使疲劳却依然如饮甘饴、疲倦顿消!!

一、基础理论

凝血系统基础理论是由瑞金医院王学锋教授讲授的。我们人体主要有凝血系统、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三大系统相互作用,维持既不出血,也不形成血栓的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系统失衡,都可能使人体进入病理状态。

凝血系统方面,我们先从一期止血说起。一期止血是包括血管、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在内的,不涉及到因子水平的凝血层面。血管破损后,首先是血管收缩,其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胶原并可释放ADP、血栓烷A2等引起血小板聚集。怎么聚集?

血小板上面有一个叫ⅠbⅨ的糖蛋白,通过它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血小板黏附到破损的血管内皮处,同时血小板膜磷脂中的磷脂酰丝氨酸(PS)由磷脂的内侧翻转到外侧,成为血小板第3因子(PF3),为凝血因子的反应提供提供活性表面。另一个重要的糖蛋白Ⅱba也发生构象变化,暴露出与纤维蛋白原结合的位点,使红色血栓得以转变为牢固的混合血栓。


会议手册:内容详实,印刷精美

上述需要强调的是VWF,由于它的量和(或)质的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便是血管性血友病(VWD)。VWF不仅可以介导血小板和损伤内皮之间的黏附,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保护Ⅷ因子,因此由于它的异常可以造成Ⅷ的活性降低,可能使VWD误诊为血友病A。此外是血小板第四因子(PF4),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低症(HIT)中有重要意义。PF4正常功能是中和肝素,HIT患者体内产生某种抗体,这个抗体可以和肝素-PF4一起结合成一个复合物,从而引起血小板的活化聚集,因此血小板数目减低,但实际是引起血栓形成。

因此,一期止血与血管问题如血管脆性增加、血小板问题如数量和功能异常、内皮细胞的损伤等有关。关于内皮细胞,它是一个兼具止血和抗栓作用,较为复杂,不再展开。

王学锋教授现场板书教学

接下来,我们进入二期止血,涉及因子水平的止血。

内皮受损以后,组织因子释放入血,引起因子活化,并形成组织因子-因子-钙离子复合物,继续往下走引起因子的激活并形成a-a-磷脂-钙离子的复合物即凝血酶原酶复合物,顾名思义,它的作用就是激活凝血酶原为凝血酶,从而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这就是外源性凝血途径,也就是我们实验室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生成了以后,它可以激活自我激活,也可以激活其它一系列因子,后述,我们先讲传统的内源性凝血途径(APTT)。

内皮暴露胶原,会激活XII因子,后者再激活XI因子,Ⅸ、Ⅷ因子相继激活,并形成Ⅸ--钙离子-磷脂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再激活Ⅹ、Ⅴ因子并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进入前面说到的共同途径,这就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由上可见APTT涉及的因子较多,而且使用的磷脂更多(这点是抗磷脂综合征APTT延长更明显的理论基础),因此APTT的时间比PT的时间要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