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若遇失意时,劝君读读曾国藩

 数数数据库 2017-12-12

来源:鲁迅来了,作者:九爷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人的一生平均有7次重要机会,

20岁后开始出现,70岁以后就没有了。

第一次不容易抓到,因为太年轻,

最后一次不用抓,因为太老了。

剩下这5次,不小心浪费2次,最后只剩3次。

有一个人,正好抓住了三次机会,

他就是清朝第一大V:曾国藩。

01

1811年冬天的某个夜晚,

湖南双峰一曾姓地主家,一名男婴呱呱坠地。

祖父为其取乳名宽一,读书时取学名曾子城。

28年后考上进士,改名为曾国藩。

相传,曾国藩出生前,

祖父梦见一条蟒蛇在天空盘旋,然后飞入曾家。

长大后的曾国藩,长着一双三角眼、扫帚眉。

而且一生得有银屑病(俗称“牛皮癣”),

这种病发作时浑身发痒,还爱脱皮。

因此传说他是“蟒蛇转世”。

曾家是名门(曾子)之后,耕读世家。

到了父亲曾麟书时,家境还算殷实。

曾国藩小时候,继承了祖上传统:

读孔孟经典,走科举之路。

不过,

年少时的曾国藩,资质很平庸。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就是他。

一天晚上,有个小偷来他家偷东西,

躲在房梁上想等曾国藩睡着了好下手,

当时曾国藩在背一篇几百字的文章,

结果读了很多遍还没能背下来。

小偷等啊等,眼看天都快亮了,

下面那小子还在背那篇文章。

叔可忍,婶不可忍,

小偷很生气的从房梁上串下来,

走到曾国藩跟前,把书夺过来往桌上一摔,

对曾国藩说:我都背下来了,你真够笨的。

于是当着曾国藩面,很顺利的背完那篇文章。

然后大摇大摆的走了!

笨小孩曾国藩,

却用20多年时间专注干一件事:读书。

他6岁入私塾,14岁参加科举考试,

前后考了7次,直到21岁时,

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中秀才,

相当于现在的高中。

此后的曾国藩,在科举路上一帆风顺,

23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

古代考取举人就有当官的资格。

考取进士,就有当大官的资格,

这绝对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清朝的科举,真的很不容易,

努力了不一定就能考中,

有时候还要靠点天赋和运气。

比曾国藩小一岁的左宗棠,

自称“今亮”(当今诸葛亮),立下不朽功勋。

他6年时间进京考了3次都落榜,

最后也只是个举人。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

从20岁参加乡试,直到54岁才中举人,

前后考了34年,最后把自己给考疯了!

蒲松龄更惨,

考了一辈子都没考上,

但他写出了《聊斋志异》这样的牛逼小说。

所以,古代说人生有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其中之一,就是金榜题名。

考上进士后的曾国藩回到老家,

又用多半年时间干了一件事:拜客!

从省里各级政府到亲朋好友,

认识的,不认识的,凡是沾点边的,

一个不落的拜完!

靠着进士身份,曾国藩收到1000两银子红包

(晚清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200元人民币),

那时,有身份证的人是很值钱的哦。

一年后,曾国藩带着20万元巨款来到北京。

所以,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02

有钱的曾国藩,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涯。

只见他:

唧唧复唧唧,

……

东市租房子,西市买家具,

南市制新衣,北市吹牛逼。

就这样在北京住了下来,

而且一住就是13年。

安顿好北京的家之后,

曾国藩办完所有入职手续,

进入国家预备干部训练班——翰林院。

曾国藩是个很认真的人,

这样的人,你只要给他一个机会,

他就能还你一个奇迹。

人最怕“认真”二字。

在京当官13年,他连升10级,

从九品翰林院庶吉士,做到二品礼部侍郎。

(相当于教育部副部长)

这些成就的取得,除了能力以外,

还离不开一个人,恩师穆彰阿。

穆彰阿是清朝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

道光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

他还是曾国藩那一期会试的主考官,

古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考中的士子们把主考官当成自己的老师,

遇到一个好老师,你就可以少努力十年,

就像找个北京媳妇,你就可以少奋斗十年,

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穆老湿学生那么多,为何单独看中曾国藩呢?

因为曾国藩身上有三个特长:

文章写得好、牛逼吹得棒、做秀做得牛。

有句俗语:打铁还需自身硬。

曾国藩无疑是靠个人能力获得上级青睐的。

所以,当你生活不如意时,

往往是你的才华配不上你的梦想。

“三好学生”曾国藩成了穆彰阿最得意的门生!

当一个好学生遇到一个好老师,

再加上自己卓越的才华和能力,

一切就皆有可能了!

曾国藩做官之道,在于一个字:

穷。

他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意思是说:信念要坚定,摇杆要挺直。

曾国藩的衣服是他老婆、女儿和儿媳们做的,

用的布料也是普通布料。

唯一一件高档衣服,是当年考中进士,

特意制作的一件绸缎马褂,

只有在重要节日和活动时,才拿出来穿。

曾国藩一生只做这一件,一穿就是一辈子。

直到去世的时候,衣服还跟新的一样。

秘书赵烈文第一次曾国藩时,见他:

“所衣不过练帛,冠靴敝旧。”

老外戈登描述他与曾国藩会面的情景:

“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油渍斑斑。”

这时他已是总督,贵为朝廷封疆大吏。

当上两江总督后,

曾国藩把家人接到南京居住,

他要求曾家女人每天都要参加劳动,

还为她们制定了工作日程表:

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

9点-13点,纺花或绩麻;

中饭后,做针线刺绣;

17点到19点,做男女鞋或缝衣。

曾国藩吃饭有个习惯——只吃眼前菜。

俗话说:只吃眼前菜的男人,都是好男人。

一次他去扬州视察,

地方官员准备了丰盛的菜肴款待他,

结果曾国藩只吃自己跟前的那道菜,

弄得其他官员都不好意思下筷子。

平时在家吃饭,也习惯每餐一碗饭、一个菜。

后来大家都称呼他:一品宰相。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简约生活。

他把简约做到了极致,就是:极简生活。

官场上,收受贿赂是难免的事。

曾国藩受贿吗?

收。

但每次只收极少的钱物,他认为:

收多了,违反了做人的本分,

不收,又会驳了别人的面子。

1861年,湘军名将鲍超打了胜仗,

借曾国藩五十大寿之机,送来16大包战利品,

其中有许多古玩珍宝,曾国藩打开一一查看,

最后拿着一顶绣花小帽,对鲍超说:

“我喜欢这个帽子,其他的,你都带回去吧。”

1865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成立后,

曾国藩委托容闳到美国采购机器,

采购是一个肥差,按照惯例,容闳必来送礼。

此时曾国藩正准备北上剿捻(捻军),

他特意给儿子曾纪泽留下话:

容闳送的钱,只收20两,超过的就退掉。

曾国藩当了一辈子穷官,没给子孙留下钱财。

他在家书中写道:'予自30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

正如林则徐那句名言: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在他去世5年后,儿子曾纪鸿看病没钱,

还是左宗棠出钱资助他看的病。

俗话说:一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

名震天下的总督大人,活得如此清苦,

恐怕大清天下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曾国藩一生清廉,安贫乐道,后人评价: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03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如果你认为曾国藩只是会当官,

那你错了!他还会做人。

而且不是一般的人,他立志做的是:

圣人。

在他之前,儒家5000年只出了两个圣人:

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

刚到翰林院工作的人,实际上很闲,

除了平时帮大臣和皇帝写写政府官文以外,

几乎没什么事干,有时还可以不去坐班,

所以有大把大把的自由时间。

这些时间都干嘛呢?

聚餐,赌博,泡马子,

下棋,看书,交朋友,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年轻时候的曾国藩,

跟很多男人一样,也是一个好色之徒,

一次,听说一个做官的朋友纳了个漂亮小妾,

经不住诱惑的曾国藩,就想去撩一撩,

他以“蹭饭”的名义,

组织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这个朋友家,

朋友金屋藏娇,不愿意让小妾出来相见,

曾国藩死缠烂打,朋友因拗不过只好同意。

见到小妾后,曾国藩被彼女森森吸引,

弄得个全身发软,局部发硬。

谈话间时不时往人家身上瞟几眼,

猥琐之态毕露。

晚上回到家中,想起当天的经历,

他在日记中写道:是日,目屡邪视。耻心丧尽。

大骂自己禽兽不如。

还有一次,曾国藩参加另一个聚会,

一位朋友带了两个歌姬,席上左拥右抱,

曾国藩好不羡慕,对朋友言道:

我们交换一下座位吧。

晚上回到家,又后悔当天的所作所为,

在日记中再次骂自己禽兽不如。

孔子在《论语》中讲,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孟子·告子上》讲道,

“食、色,性也。”

这两句话,是同一个意思:

人活在世上,吃饭、啪啪是很正常的需求。

但,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

曾国藩年轻浮荒唐,很爱吃喝玩乐。

浪费了不少时间。

后来,就连他老爸都看不下去了,

呆了半年坚决要回老家,

走的时候还不忘叮嘱一句:

伢子,多整点正经事,别一天只想着泡妞。

回到家还不忘给曾国藩去一封信,

劝他:节欲,节劳,节饮食。

(欲,古代专指女色。)

没有人不珍惜生命,但很少有人重视时间。

很多人25岁就死了,一直到75岁才埋。

这些道理,

也只有到了油腻的中年,才能体会更深。

网上有个段子:

所谓成熟,就是越来越发觉以前的自己是个傻逼。

年轻时的曾国藩,跟大多数男人一样,

风流过,也傻逼过。

父亲的信,触动了曾国藩的心灵,

他从此立志重新做人。。。

他立下座右铭: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他把儒生八要: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

曾国藩家书号称“千古第一家训”,充满人生智慧。

他留下了太多名言,直到今天仍然备受推崇,包括学习、做官、为人、处事和家庭教育各方面。

千言万语,精华就在下面这几条,

掌握了这些智慧,足以提升10个等级。

敬。

即:做事做人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只有有了敬畏之心,才能更谦虚、更谨慎,

这是做成功一件事的秘诀。

慎独。

慎独体现了一个人修为的关键。

意思是: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不能得意忘形,要严格要求自己。

静。

这是曾国藩师傅、理学大师唐鉴

送给他的最重要的一个字。

现在我们经常讲:

人群中实力最强的,往往是最安静的那个。

曾国藩公务再忙,事情再多,

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盘腿静坐,

以修身养性,思考人生得失。

所以,当一个人失意时,

不妨静下心来,45°仰望天空,

思考人生,规划未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诚。

曾国藩名言:“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真诚是世界上最难能可贵的东西,

记住:真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勤。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恒。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人但有恒,无事不成。”

只要你坚持做一件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

吾日三省吾身。

这是曾子提出的名言,

只有每天不断自我反省,才能有所长进。

无一日,不读书。

曾国藩认为读书有三种好处:

正三观、养特长、增气质。

他一生读书无数,

直到晚年一只眼睛瞎了,仍然坚持读书。

择人为人生第一要义。

择人,即识人。

曾国藩每次跟陌生人见面时,会端坐对面,一声不吭盯着对方看很长时间,等客人走了后,在本子上记下对此人的评语。

相传《冰鉴》、《挺经》为曾国藩所作。(《冰鉴》属伪托)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

能力越弱、越自卑的人,越爱表现自己。

而真正牛逼的人,往往很谦虚、很朴实。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财聚人散,人聚财散”,

“梦想一旦说出来,往往很难实现。”

结硬寨,打呆仗

不打没把握的仗。

做事要考虑成功,但也要考虑失败。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失败离不开“奢、逸、骄”三个字。

曾国藩还有超凡的个人毅力。

他年轻时爱抽湖南水烟,而且烟瘾还很大,

自从立志做圣人后,就把烟戒掉,

此后一生都没再抽过。

30岁后的曾国藩,

用13年时间一心当好官、做圣人。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

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甚至把他推向了人生的最高峰。

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04

洪天王是一个神一般存在的人!

来自同一个地方,拥有同一个梦想的

孙中山先生,一生谁也不服,就服洪秀全,

他豪不避讳的称自己为:“洪秀全第二”。

洪秀全比曾国藩小三岁,年轻时也走科举之路。

然而不幸的是,接连几次乡试都没考中。

第三次乡试失败,

洪秀全雇了个轿子,让人把他抬回家。

绝望之中,他在家大病了一场,

高烧40多度,断断续续烧了一个多月,

最后愣给烧糊涂了!

第四次乡试,结果还是名落孙山。

回到家后,洪秀全痛哭了一夜。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踏进考场。

柴静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第二天,洪秀全彻底变了!

他不再相信科举,他要自己把握命运。

于是创立了宗教组织:

拜上帝教。

开局只有1个农民,

没有天使投资,也没有任何背景,

仅靠 “推翻清王朝”这样一个梦想,

聚集一帮农民,到处打砸孔庙,闹起了革命,

从广东到广西,从湖南到湖北,从江西到江苏,

一路向东,所向披靡,只用了两年时间,

抢走了大清16个省的土地,

建立了一个太平天国。

天王手下名将云集:

冯云山、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秦日纲,胡以晃,李开芳,李秀成,陈玉成……

部队规模:号称上百万。

遗憾的是,

洪秀全遇到的对手不是别人,

而是曾国藩。

俩人之前素不相识,又毫无瓜葛,

却因同一个目标:抢地盘,最终成了对手,

而且一打就是13年。

1852年,

太平天国建立,南方革命闹得如火如荼,

这年,曾国藩41岁,正去江西担任主考,

路上得知母亲去世,他给咸丰上书辞官,

准备回家守孝三年。

1853年,

曾国藩收到咸丰诏书,让他在湖南帮办团练。

这时的曾国藩,手上除了一道圣旨,

其他什么都没有:无职无权,关键还没钱。

跟洪秀全一样,

开局也只有一个人。

十几年后,

他一手创建的湘军,

打败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清王朝。

同样手下名将云集:

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曾国荃、彭玉麟、郭嵩焘、罗泽南、刘坤一……

部队规模:30万。

别小看书生曾国藩。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熟读诗书的曾国藩,深谙一个道理:

乱世用重典。

他一到长沙,就成立了审案局。

把地方土匪、地皮流氓、抢劫犯纷纷抓来严审,

4个月内杀了104人,差不多每天杀1个。

从此曾国藩得了个绰号:曾剃头。

皇上叫你来巡山,你却偏偏要办案。

该他办的,他很认真的办,

不该他办的,他也认真的办。

因此得罪了整个湖南的官员,

弄得自己在长沙没有任何存在感。

曾国藩被迫离开长沙,跑到衡阳练兵。

一不小心就炼成了一支铁军。

后来在咸丰任命的43位团练中,

只有曾国藩创立的湘军最牛逼。

有句名言,叫:无湘不成军。

就是从曾国藩所创建的湘军开始流传的。

湘军之所以厉害,有他背后的原因。

这就是曾国藩训练湘军的独到之处。

清朝后期上下腐败,军队也不例外。

到太平军起义时,甭管是地方绿营,

还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八旗军,

一遇到太平军,就变成狗屎一坨。

对于这些,曾国藩是门清,他要训练的湘军,

绝不是八旗、绿营那样的烂杆子队伍。

他提出全新的建军思路:

1.薪水。

湘军薪水是绿营军3倍。

就像我们现在找工作,两家同样的公司,

做同样的事情,承担同样的风险,

一家给你1万,另一家给你3万,

你会选哪家?

另外,湘军平时打胜仗了,能分到战利品。

年底了,还能有丰厚的分红。

如果在普通的队伍里,只要你肯努力,

几年下来成为富人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分到左宗棠、曾国荃这样牛逼的队伍里,

实现屌丝逆袭,走向人生巅峰,

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2.兵源。

湘军的兵源不像八旗兵那样来自富贵阶层,

他们都是种地出身的农民。

农民有个特点:能吃苦,重感情。

很多是乡里乡亲,彼此熟悉,也互相信任,

这样部队就有了令敌人害怕的凝聚力。

曾国藩还规定:

打败了,军队就地解散。

出现互不照应的情况,也就地解散。

打胜了能得到更多和名额,可以扩充你的部队。

3.操练。

曾国藩提出“能战是军队的第一要义。”

因此,他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军规。

包括起床、点名、操练、巡更、放哨等详细规定。

要求各营每天进行严格的技艺、阵法等军事训练。

李鸿章的淮军,后来的北洋军阀,乃至民国军队,

包括后来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红军,

都借鉴了曾国藩训练湘军的方法。

4.教育。

曾国藩书生带兵,特别注重思想教育。

要求军人:一不怕死,二不贪财。

部队首领要与士兵一起吃饭,饭前首长要训话。

这些湘军习惯,也被后来的很多军队继承。

曾国藩还亲自写了多首歌曲:

《水师得胜歌》、《陆军得胜歌》、

《解散歌》、《爱民歌》。

蔡锷编写的《曾、胡治兵语录》,

被蒋介石拿来做黄埔军校指定教材。

解放军著名歌曲《三项纪律,八项注意》,

就源自于曾国藩的《爱民歌》。

在衡阳练了一年,湘军规模达到17000人。

含水、陆两大部队。

1854年,

太平军开始北伐和西征。

北伐曾一度打到天津,威胁到北京。

西征部队按来时的路逆江而上,

拿下安庆、九江、武昌等重要城市之后,

接着攻打长沙及附近城市。

湖南告急!

咸丰连下四道圣旨,曾国藩才决定出兵。

这次也是湘军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出征。

誓师大会上,

曾国藩发表了“《Yes,we can》”的主题演讲。

将士们群情激昂,高呼“湘军必胜!”

17000人,分水陆两路同时向湘潭进军。

走到半道,一谋士向曾国藩建议,

湘潭附近的靖港只有太平军200人,

大帅可亲去剿灭。

曾国藩认为初次出征,战胜是第一要务!

思考再三后,派塔齐布率15000人主力打湘潭,

自己亲率水师2000人和小股陆军攻打靖港。

在曾国藩看来,

以10倍于太平军的力量,取胜只是时间的问题。

等曾国藩满怀信心来到靖港时,

才发现TM的上当了。

原来靖港早就埋伏了大量的太平军,

湘军水师被重重包围,最后几乎全军覆没。

遭遇惨败的曾国藩,衣衫褴褛,披头散发,

泪水、汗水、雨水布满了整个脸庞,

他慢慢的走到河边,只听“扑通”一声,

曾国藩朝着河里跳了下去。

护卫见状,纷纷跳下水救起大帅。

被救后的曾国藩摆脱众人,

再次跳了下去。

……

就这样连续跳了几次,

最后实在没力气再跳了。

手下劝他道:'靖港只是一场小败,

说不定大部队在湘潭打胜了呢?'

回到帐中,曾国藩写下遗书,

正准备再次以身殉国的时候,

果然,湘潭传来好消息,

湘军主力在湘潭大败太平军。

自杀有多种方式,

可以用头撞墙,可以拔刀自刎,

再不济,还可以咬舌自尽,

偏偏曾国藩选择跳河,

而且当着大家的面跳,

难免有做秀的嫌疑。

也或许曾国藩就是曾国藩,

因为他是文人,文人自有文人的死法。

靖港之战只是曾国藩第一次失败。

第二次发生在1855年,

湘军解围湖南,又顺利收复武,之后

大军沿江而下进攻重镇——江西九江,

在湖口,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水师被石达开包围,

再次自杀未遂。

第三次是1860年,在安徽祁门,

太平军只差20里就攻到他的大本营,

曾国藩写下遗书,一旦遭遇太平军,就拿剑自刎。

这一次,他真是抱定了死的决心。

后来湘军援兵赶到,解了祁门之围,

老天爷再次眷顾了曾国藩。

1856年,

太平天国发生内乱,

这就是著名的天京事变。

起因是杨秀清功高盖主,想灭了洪秀全,

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

和翼王石达开率军回救,

韦昌辉和秦日纲率先回城,他们冲进东王府,

杀了杨秀清及全家,及其手下2万多士兵。

石达开回京后,谴责韦昌辉杀戮太重,

俩人因此争吵,不欢而散。

手上兵少的石达开,当夜被迫逃出天京。

杀红眼的韦昌辉,接着杀了石达开全家。

逃到安庆的石达开,上书洪秀全处决韦昌辉。

迫于压力,洪秀全处死了韦昌辉和秦日纲。

石达开回到天京,但又受洪秀全猜忌。

1857年,

石达开被迫带兵出走,

从此太平天国只有李秀成和陈玉成勉强支撑。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所以: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内讧之前,湘军和太平军打的是拉锯战,

甚至太平军还略占上风。

比如1856年前后一年多时间,

湘军打完湘潭战役,收复武昌,进入江西后,

遭遇太平军大军抵抗,各地战事吃紧,

曾国藩被困在江西长达一年多时间,

仗又打不赢,这时曾国藩父亲去世,

他向咸丰帝写了一道奏折,

还没等到皇上回复,就带着弟弟回家守孝去了。

清军在天京周围建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被攻破,

统领向荣自杀。

这段时间也是太平军最辉煌的时候。

1861年,湘军攻下安庆,

1862年,包围天京,

1864年,攻破天京。

与此同时,

李鸿章收复江苏,左宗棠收复浙江。

大局已定。

太平天国将领基本被凌迟处死。

死的最惨的就是洪秀全。

天京被围2年多时间,

他带领老百姓吃野菜、啃树皮。

在天京被攻陷的前两个月,

洪秀全因病去世。

湘军进城后屠城7天7夜,

曾国荃命令找到洪秀全尸体,

拖到江边用火焚烧成灰,

再把骨灰放进炮筒,

“轰”的一声,

洪秀全的骨灰被打到长江里。

平定太平天国后,

曾国藩迫于压力,裁去所有湘军,

只留下李鸿章的淮军。

(传曾国荃、赵烈文等人曾建议曾国藩反清,李秀成被捕后也与曾国藩单独谈过一次,希望曾国藩自立,他能号召各地太平军余部跟随,后曾国藩先斩后杀,这也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后来淮军成为北洋水师主力,

大清王朝进入李鸿章时代。

太平天国的失败,

成就了曾国藩和一批湘军将士。

后来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位列清朝九位封疆大吏之首。

因功加“太子太保”,授“武英殿大学士”,

封“一等毅勇侯”。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

曾国藩或许当个教育部部长就到头了。

所以,

成就你的不仅仅是你自己,还有你的对手。

05

晚年的曾国藩主要经历了两件事:

第一个,就是主持洋务运动。

主持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主持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

主持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

主持印刷翻译第一批西方书籍;

主持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另外一件事,就是著名的“天津教案”。

1870年春夏,天津发生多起儿童失踪绑架案,

当时因疾病流行,法国天主教育婴堂(收容

弃婴的一个公益组织),每天都有婴儿染病死去。

于是民间传言“外国修女以育婴堂为幌子,

实则绑架杀死中国孩童作为药材之用。”

当地民众抓住了一个叫“武兰珍”的匪徒。

武兰珍口供中牵扯到教民王三及望海楼教堂,

第二天天津知县带着武兰珍到教堂当面对质,

结果发现教堂里没有王三这个人,

也没有武兰珍所说的席棚栅栏。

但此时的老百姓已经群情激奋,不辨真假,

他们聚集起来烧毁了法国领事馆,以及法国

在天津的望海楼教堂,和其他四座基督教堂,

杀死1名法国领事及3名法国领事馆人员、

10名修女、2名神父、2名法侨民、

3名俄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

造成超过50人死亡、震惊中外的大案。

此后,外国军舰来到天津,

七国公使向大清总理衙门抗议,要求严惩暴徒,

保护外国侨民在大清国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面对巨大压力,清廷安排曾国藩前去解决,

经调查,结果并没有像老百姓说的那样。

于是曾国藩发布《谕天津士民》,

并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

最后处理结果为:

处死为首杀人的18个中国人,充军流放25人,

并将天津知府、知县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

大清赔偿外国损失46万两银。

(相当于现在的9000万人民币)

并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出使法国道歉。

曾国藩因“天津教案”背负了“卖国贼”的骂名。

1872年,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府因肝病去世。

享年61岁。

谥号“文正”,后人称“曾文正公”。

结语

曾国藩去世后,左宗棠送上挽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

曾国藩和左宗棠互怼一生,

但俩人都顾全大局,为国尽忠。

他们的关系,其实是“君子和而不同”。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被称为“晚晴中兴四大名臣”。

(一说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他的部下:

26人成为督抚、尚书,52人为三品以上大员,

成为知府、县令者更是数不胜数。

他留下的文字有2000万字,

他的家书被称作“千古第一家训”,

他的后代没有一个败家子。

蒋介石评价他:

五百年来两大完人,前有王阳明,后有曾国藩。

毛泽东评价他: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后人评价他: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也有人感叹说:

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已是不惑年。

人生几十年,弹指一挥间;

若遇失意时,读读曾国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