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茫茫青铜之路

 大唐乌沙山电厂 2017-12-12

公元前1600年,位于今天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的夏都城斟鄩被一个年轻的王朝——商所攻破。

夏王朝最后一个国君桀没能守住先祖大禹、启留给他的江山,鸣条之战被商汤击溃,随后带着仅存的一点士兵逃往南巢。

从此,夏王朝被这个年轻的王朝所取代。

3000多年后,人们在今天夏都斟鄩、今偃师二里头考古遗址发现了几件青铜酒器,它们也许亲历了商灭夏的战争,那陈旧的铜锈似乎在向世人诉说它们所经历的风雨飘摇。

茫茫青铜之路

茫茫青铜之路

出土于偃师二里头的青铜爵与青铜鼎。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是几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青铜酒具,外表甚至连一些基本的花纹都不具备。但是在3000多年前,这是只有王族贵族身份的人才可以拥有的。透过这几件青铜酒具,我们或许可以遥想到当年夏桀在王室贵族们的簇拥中醉生梦死。

还有一点是更值得我们确信的,那个年代一定有更为精致、大气的青铜器,只是它们要么毁于战乱和变迁,在历史的尘烟中灰飞烟灭,要么被商族人重新熔铸,成为耳目一新的青铜器,展现商王朝的崭新气象。

这仅存的几件夏代晚期青铜器成为中国青铜器的萌芽。

商,是一个可以和青铜时代划上等号的时代。因为青铜器贯穿整个商代500多年历程,直到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历史开始向铁器时代过渡。

按照许多历史资料记载,商族人的始祖契曾经协助夏王朝的先祖大禹治理河水。

商王朝取代夏王朝统治中原,势必要拿出更为卓越的成就,方能取代一代英明领袖大禹在人们心目中难以撼动的地位。

而商王朝也的确做到了。

茫茫青铜之路

今天,在湖北有个名为大冶的城市, 那是一座远近闻名的采铜遗址。考古学家们已经确信,早在商代前期,人们已经在这里从事大规模采铜工作,并特意在这附近建立了一座城池,即今天我们所知晓的盘龙城商代遗址。

茫茫青铜之路

出土于盘龙城考古遗址的青铜酒器

源源不断的铜矿石从铜绿山挖出来后,经过“铜路”被运到千里之外的商代都城。

在那里,它们将得到充分的利用——被铸造成精美的青铜器。

目前,除了大冶外,还有江西瑞昌、安徽铜陵可以被确定为是那个时期铜矿材料产地。

茫茫青铜之路

出土于郑州的商鼎,原物高一米,是商代早期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

这件出土于商王朝早期都城郑州的方形巨鼎被称为商鼎,

这件方鼎用铜量超过一百公斤,不仅显示那时候商王朝已经掌握了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也彰显了商王对这种最重要的矿产资源的独特占有。

然而好景不长,商王朝的创立者在设计王位的传承模式时埋下了一个祸根。他们采用的是双重传承模式:父传子和兄传弟。

也就是说一个商王死去后,究竟由谁来继承王位是不确定的,有可能是他的儿子,但是也有可能是他弟弟。

如果他的儿子幼小,由他弟弟继位。那么将来他弟弟死后,王位又该交给谁呢?

这很容易出现叔侄之间、堂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而争斗。

很快,商王朝因为这种制度本身的缺陷而告别了短暂的兴盛,开始因为传位混乱而逐渐衰落,频繁的内部斗争使得商王朝连续几次迁都。

四周的方国也不再去朝拜纳贡。

与此同时,商王朝所掌握的青铜铸造技术及其他文化技术开始随着王朝的四处迁移以及人口迁徙不断对外输出。

今天,我们在商代中期时期都城考古遗址发现的青铜器没多少,相反商王朝四周的方国,比如江西新干大洋洲、湖南宁乡县、陕西城固、四川三星堆等地,发现了各式各样的青铜器,有的青铜器可以明显地看到商王朝核心区域器物的特征,工艺精湛、想象力丰富。

茫茫青铜之路

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的青铜方鼎,与出土于郑州的商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茫茫青铜之路

出土于陕西城固的商代中期青铜酒器

茫茫青铜之路

出土于山西平陆的青铜方鼎,同样和郑州出土商鼎造型非常相似

茫茫青铜之路

出土于安徽地区,据说是商代时期虎方部落的青铜尊,今被誉为国家博物馆十大青铜国宝之一。

难道商王朝将会在这样的蹉跎中慢慢衰亡吗?答案是否定的。

公元前1300年,商王朝第20代商王盘庚在奄地(即今天山东曲阜)发表了动员商王朝的贵族、百姓迁都到殷的演说,儒家经典作品《尚书》中专门有《盘庚》三篇对此进行了记载。

一场商王朝史上最为重要的迁徙开始了。

他们此行迁徙的目的地—殷,就是今黄河以北的安阳,这里既靠近中原腹地便于掌控天下,又可以躲避水患,而且周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气候与土壤非常适合劳动生产。

茫茫青铜之路

盘庚率领商族人来到这里后,历经九世之乱的商王朝开始恢复元气。

然而,强势的盘庚,并未改变王位的传承模式。

他死之后,王位是由他的两个弟弟小辛、小乙先后继承。

后来小乙毅然把王位交给了儿子——子昭。

或许小乙传位给子昭,不仅是出于私心,更是看到子昭所具备的雄才大略。

子昭即我们所熟知的武丁。在他继位后,大胆启用出身奴隶的付悦,同时重用甘盘、望乘、师般等文武大臣,五十九年在位时间,武丁让商帝国绽放出最矫健的姿态。

武丁所开创的盛世,我们或许从几件青铜器上可以窥得全貌。

1976年,在殷墟考古遗址内,发掘出一座古墓遗址——武丁爱妃妇好的大墓。

在这个遗址内,总共出土了468件青铜器,几乎件件都是精品。

这其中,有不少被誉为国宝级文物,比如妇好鸮尊、妇好三联甗、妇好方斝等,这些精美的文物或许饱含了武丁对她最浓厚的爱意。

茫茫青铜之路

出土于妇好墓的妇好三联甗

茫茫青铜之路

出土于妇好墓的妇好鸮尊

茫茫青铜之路

出土于妇好墓的妇好方斝

但是,妇好墓这些青铜器似乎还不能见证商代青铜文化的最高峰。

强势的武丁,同样没有改变曾经令商王朝陷入衰落的传位模式。

武丁死后,两个儿子祖庚、祖甲先后继承王位。

勤奋一生的武丁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基业,这其中就包括充沛的铜矿资源。祖庚、祖甲又是非常孝顺之人,于是,一尊震古烁今的巨鼎横空出世。

茫茫青铜之路

司母戊鼎

这尊为祭祀他们母亲戊而特意铸造的巨鼎重达800多公斤,彰显了商王朝雄厚的国力。据考古人员分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铸造这尊司母戊鼎需要熔炼1吨多青铜,至少需要200人同时操作。这宏大的铸造场景,展现了商王朝发达的科技文明。

1923年,在离殷都大约100公里的新乡辉县出土了另外一件气势磅礴的圆鼎。按照商王朝区域划分,那里属于王畿区域。因此那里居住的应当是和商王朝非常密切的族群。

茫茫青铜之路

子龙鼎

在鼎的内壁铭刻有“子龙”二字,或许也可以印证这点。

子是商王种族的姓氏。“子龙”在这里,极有可能是个人名,他也许是商王的叔伯、兄弟。

后来这尊子龙鼎被日本侵略者掠夺,辗转日本多位收藏家,直到2006年,方才回到国内。

子龙鼎的重现与回归,使得它被誉为迄今为止出土最大、最重的圆鼎。

今天,北至今辽宁省、南至湖南、西抵陕西、东到山东半岛,都有商代青铜器的发现,某些地区或许并未在商王朝的直接统治下,但是商文化却对那里造成了巨大影响。

茫茫青铜之路

威严的兽面、清晰的云雷纹、苍劲有力的龙纹,以及繁复多变的蝉纹、鸮纹,这些都在诠释着商人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来自夏商周断代工程观点),寒风中也许还夹杂着纷飞雪花,一片肃杀笼罩着牧野大地,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开始了。

茫茫青铜之路

交战双方,一方是商王子受临时拼凑的一支军队,另一方则是周人军队,崛起于中原西侧的周族人,以周武王姬发为首领,辅助他的人有姜尚、散宜生、南宫适等。

关于这场战争,历史众说纷纭,有的说法认为商王子受作恶多端,周武王响应天下号召讨伐他,因此这场牧野大战是一场正义之战,就连子受临时召集的几万奴隶也纷纷倒戈,加快了商王朝灭亡,子受死后,周人追谥他为“纣王”,在《周公谥法》中,纣是这样解释的:残义损害曰纣

也有认为子受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坏,只是他统治期间,过度使用民力,穷兵黩武,激化了社会矛盾。早有图谋中原之心的周族人抓住这矛盾,趁着商王朝军队主力讨伐东夷未归,中原地区防务空虚,顺势灭了商王朝。

无论哪种说法是历史真相。有另一个历史记载也需要在这里提及一下。

商族人的始祖契、周族人的始祖后稷当年曾经一起协助大禹治水,并肩对抗自然灾害。如今,时隔几个世纪,两人的后代却如此剑拔弩张。

历史就是这么令人不胜唏嘘。

在今天殷墟宗庙遗址西北侧,是商王王陵遗址,自盘庚迁殷后的八代十二王均埋葬于此,然而三千年后当考古人员打开这片沉睡的土地,却只发现90多件青铜器。要知道,妇好墓作为商王妃子的墓葬尚且出土了480多件青铜器。那么理应属于商王墓葬的大量青铜器以及其他陪葬品去哪了?一个说法是周武王攻陷殷都后,周军对商王的墓葬进行了破坏性挖掘。而我们所看到的司母戊鼎等仅存的青铜器躲过了周人此次破坏。

商之后,历史的车轮迈入了漫长的周朝。

关于牧野大战,考古学家之所以非常确定地肯定它的存在,而且精确到年月日,原因就在于一件名为利簋的青铜器底部,清楚地镌刻着这样的铭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茫茫青铜之路

通过“甲子”、“辛未”这些描述时间的词汇,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基本确认了牧野大战的时间。

在青铜器上加上铭文,用以纪念大事件,自西周开始成为一种习惯。这种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被我们称为金文。研究金文学问,被后世称为金石之学。

自西周王朝起,在许多青铜器中,我们都能看到长篇铭文。比如大克鼎、毛公鼎等。

茫茫青铜之路

毛公鼎

茫茫青铜之路

大克鼎

不过,西周的青铜工艺并未停留在商朝的技术层面,它也逐渐展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

茫茫青铜之路

周公旦

西周建立初年,周武王的弟弟、一代贤臣周公旦颁布了《酒诰》,大致意思就是号召全国禁酒。这位周王朝杰出的政治家认为,导致商王朝灭亡,跟商人滥饮有很大关联,因此下令严格控制饮酒。只有正式祭祀先祖时候可以略微饮用一些。

因此,周王朝的酒器并没有看到什么特色,相反一系列青铜食器开始大放异彩。

比如簠、盨、豆、敦、等。

茫茫青铜之路

大约公元前976年,周王朝传奇君主周穆王粉墨登场了。

这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喜好壮游四海的君王乘坐他那由好几批骏马牵引的宝车,游遍了大江南北。禁酒令似乎也没那么严厉了,形态各异的青铜酒器仿佛在告诉世人周人的酒文化并不比商人差。

下图为西周时期形态各异的青铜酒器

茫茫青铜之路

牺觥

茫茫青铜之路

日己觥

茫茫青铜之路

鱼形尊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笑,居然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北犬戎突击周王朝都城。昏聩的周幽王被杀,周平王在秦襄公的护送下,迁都到洛阳。

东周王朝开始了。

众所周知,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之名取自于孔子整理的儒家经典六经之一《春秋经》,讲述的是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后到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

而战国之名则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记载公元前四世纪中叶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期间所发生的历史

此时,周天子的势力日渐衰弱,各诸侯国逐渐强大,周天子对各诸侯的控制能力日渐降低,这一状况从青铜器的状态上也能看到些许分晓。

我们先来看周天子王畿所在地今洛阳区域内出土的青铜器。

茫茫青铜之路

茫茫青铜之路

上面这两件青铜器出土于洛阳。虽然青铜器的造型和姿态已经较西周有了明显进步,甚至还出现了鎏金技术,但是青铜器体量都非常小,没有出现西周时候大克鼎、毛公鼎那样的重器。

茫茫青铜之路

秦公鼎,高47厘米

咱们再看位于西北地区的秦国出土的秦公鼎,其造型已经非常大气磅礴,尽管那时候秦襄公刚刚从犬戎手中夺回被占据的土地,秦国才初步建立,还比较落后。

再来看一下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青铜器。

这是选取的最具代表性的两件青铜器:

茫茫青铜之路

这一件精巧的青铜厢式六轮车,名为刖人守囿车。一个成年人的手掌可将它轻松托起。器物上装饰有猴、虎、鸟等20多个动物形象,采用了阴线雕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小车轮被两只顽皮的伏虎抱在腹中。车厢顶盖仍可以开启,顶盖开合时,车顶安装在固定轴上的四只刻画入微的小鸟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转动,全车可转动部位多达15处。

茫茫青铜之路

蟠蛇纹镂空鼎,这是所有鼎类青铜器中造型最特殊的一个,鼎的腹部有内外两层,外层是在鼎颈和底之间附加的,为两周镂空蟠蛇纹,表现为头高昂、身体卷缠似游动的群蛇形象。这是极为罕见的造型。

不过强大到顶峰的晋国最终被分为韩魏赵三个诸侯国,史称三家分晋

再看一下位于山东半岛的齐鲁两国。

齐国的创始人是协助周文王伐商有功的姜子牙,鲁国的创始人则是周武王弟弟周公旦的儿子。两国国家都同周天子关系密切。而且一度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国,比如齐桓公曾经在葵丘会盟上代替周天子号令天下,而鲁国是整个周王朝礼制保存最多的诸侯国。

因此,齐鲁二国也出土了不少文物精品。

茫茫青铜之路

齐国出土的齐侯盂

茫茫青铜之路

鲁国出土的鲁大司徒簠,青铜食器

再看位于今华北地区的燕国、中山国。

燕国也是姬姓诸侯国,创始人为周武王的兄弟召公奭,地处今北京一带,因此北京也曾经得名燕京。北京的许多考古遗址出土了不少燕国时期青铜器。比如这件最具代表性的金银错铜丝网套壶,铜丝网套是由卷曲的龙和梅花钉交错套扣而成,非常别致。

茫茫青铜之路

中山国其实是一个华夏化的戎狄民族,其出土的这件四龙四凤方案,显示出其不俗的创造力。这件青铜方案已经汲取了不少建筑斗拱的特点。

茫茫青铜之路

接下来,再看盘踞在中原地区各诸侯的青铜文化。

传说武王建立周朝后,为了获得各方势力支持,封原来商王朝后人到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封原来夏王朝后人到杞国(今河南开封)、封炎帝后人到许国(今天河南许昌一带)、封舜帝后人到陈国(今河南、商丘交界)。不过这些国家实力普遍弱小,长期作为大国之间博弈的筹码。

然而位于今河南郑州一带的郑国,却一度成为春秋初年的霸主,在郑国的都城新郑出土了一件名为莲鹤方壶的青铜酒器。那种昂扬的气势和斗志,彰显了郑国“千乘之国”的盛大气象。

这件出土于郑国首都新郑的莲鹤方壶,或许可以令人遥想当年郑国的恢弘气势。

茫茫青铜之路

莲鹤方壶

再向南,则是整个东周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个霸主楚国

这个由殷商故民被迫迁居艰苦的荆楚之地而创建的诸侯国,在长江流域创建了卓越的文明,甚至可以跟黄河流域的文明相媲美。其中青铜器的艺术造诣,堪称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最高峰。

前文提及过,位于今天湖北大冶地区的铜绿山,是重要的铜矿产区。西周王朝建立后,周武王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自己的几个姬姓兄弟和开国大将军南宫适占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确保铜矿供应。这些姬姓周人建立的一系列诸侯国被称为“汉阳诸姬”。而南宫适则是另一个封国曾国的创始人。

楚国在荆楚地区崛起后,将这些姬姓诸侯和曾国一起兼并了,包括他们掌握的铜矿资源和青铜器制作技艺。因此楚国人在青铜文化领域取得如此惊人成就不足为奇。

茫茫青铜之路

出土于楚国的王子午鼎,表面由华丽的纹饰组成

茫茫青铜之路

这套曾侯乙编钟是出土于被楚国兼并的曾国,由65个铜钟组成,堪称是中国青铜铸造工艺与音律学的完美契合。

茫茫青铜之路

同样出土于曾国的这件曾侯乙尊盘,是由无数纹饰层叠在一起,将透雕工艺发挥的淋漓尽致,堪称是整个青铜时代最为复杂的青铜器。

沿着长江向东去,其中下游是两个著名的诸侯国:吴国与越国。

吴国的先祖是姬发的先辈泰伯。

当年泰伯看到父亲古公亶父希望三弟季历的儿子、天资聪慧的姬昌继位,于是和二弟仲雍一起来到江南一带,并统领当地土族人创建了吴国。

长期以来吴国一直是处于落后状态,直到遥远的北方大国晋国为了对付另一个霸主楚国,特意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向吴国输入了大量先进的中原文化,以希望吴国在南方牵制楚国。

于是,尚武、彪悍、具有强烈进取心的吴国人在融合了中原文化后,开始爆发,成为称霸长江下游的强国。掌握了青铜文化的吴国人,将青铜兵器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

唐诗中有一句:男儿何不挎吴钩。指的就是吴国人的勇猛与好战。

在众多吴国人创作的青铜器中,一件吴王夫差曾经使用过的兵器让人印象深刻。

茫茫青铜之路

吴王夫差矛

这件夫差矛制作非常精巧,表面精美的纹饰也向人展示了吴国卓越的铸造技术,传说吴国曾经走出不少铸剑师,比如干将莫邪。

同样地,楚国为了牵制吴国,也在暗中扶持吴国的近邻越国。于是,绵延上百年的吴越争霸开始了,更确切的说这场争霸的背后更像是晋楚两国的暗斗。

越国与前面提到的杞国一样,也是夏王朝的后裔所创建的诸侯国。

让我们见证一件越国人铸造的更为著名的青铜兵器:越王剑,传说著名的铸剑师欧冶子就是越国人。

茫茫青铜之路

越王勾践剑

除了令人胆寒的青铜兵器外,吴越两地也出土了不少精彩纷呈的青铜器,显示出两地受中原文化影响颇深。

茫茫青铜之路

出土于吴越地区的乳钉簋

就在中原地区诸侯不断混战时候,南方蛮夷之地也并非一片孤寂。

那里被称为百越之地,在浸淫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同时,也在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

茫茫青铜之路

这件出土于百越地区青铜尊,虽然外形是和中原地区一样,但是配备的纹饰却是当地的蛇、蛙等动物纹。

茫茫青铜之路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东方六国,创建了秦王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止各国百姓造反,将天底下所有兵器收缴到咸阳,重新融铸为12个巨大的铜人,高达好几丈。

当然,这仅仅只是传说而已,不过1980年在秦始皇陵出土的两件铜车马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秦始皇熔铸12个桐人,极有可能是真的。

下图是秦始皇陵中出土的两架青铜马车,体长都超过两米,重量都超过一吨:

茫茫青铜之路

茫茫青铜之路

秦王朝的统治策略,融合了长期以来他们同西北犬戎、义渠等少数民族混战浸淫的暴烈习气,融合了商鞅、李斯等法家代表为秦国设计的冷酷无情的规法制度。

这种森严的统治体系,使秦国政府触怒了天下百姓。

一个诞生于楚国之地的老百姓刘季取代了秦国统治者,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王朝——汉。

提起汉,那是一个令华夏民族非常自豪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美好而又壮丽的映像:河西走廊、远征匈奴、丝绸之路、封狼居胥等。

然而,西汉王朝却又是青铜文明最后的绝唱时刻,因为此时,铁器开始了大规模应用了。

人们越来越少地选择青铜铸造去制作各种产品,因为铁器更容易铸造,使用起来更方便,而且铁矿产资源更丰富。

但是,依旧有很多可圈可点的青铜文物精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青铜器。

中山靖王何许人也,《三国演义》中,刘备在寄人篱下的时候,经常自称中山靖王之后。

历史上,中山靖王有100多个儿子,刘备具体是这位风流王胄的哪一枝脉,恐怕无法考证了,所以他沦落为织席贩履的市井百姓也不足为奇。

中山靖王墓中出土了大批青铜文物精品,让今天的人们看到了大汉王朝的雄厚与强盛。

茫茫青铜之路

这件楚大宫壶,采用鎏金技术,制作非常精湛,其表面饰以的卷云纹彰显出汉王朝气象。

茫茫青铜之路

长信宫灯更是被誉为青铜器的瑰宝,其奇特之处更在于生活化的巧妙设计,宫女的长袖可用作灯内油烟的排放通道。这件长信宫灯堪称是2000年前工业设计的典范。

汉王朝强盛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当属对河西走廊的经营与统治。

1963年,在当年河西走廊的核心区域,今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发现了一件造型典雅、极富想象力的青铜器——马踏飞燕。这匹骁勇矫健的天马将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

茫茫青铜之路

马踏飞燕

随同马踏飞燕一起出土的,还有一批青铜车马器,军事题材的青铜器。

这些车马器神态各异、威风凛凛,无不展现了汉代经营河西走廊那段金戈铁马的烽火岁月。

茫茫青铜之路

其实,这个时候青铜器的神秘感已经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实用性和生活化,已经具备了雕塑特色,已经展现出雕塑的特色,尤其是许多人物的青铜器造型。

茫茫青铜之路

汉代青铜雕塑

汉代另有一独一无二的青铜器造型莫过于博山炉,这是汉代神仙文化与青铜文化的产物。汉代的皇帝普遍迷信,对神仙充满神往,因此也就有了博山炉这种集仙山造型与青铜铸造相结合的青铜器。

茫茫青铜之路

汉代博山炉

不过,它宛若那夕阳中最后一抹色彩。

自此,以夏商周以及秦汉时期青铜造型为代表的中国青铜时代基本结束了,除了青铜镜子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

当夏桀兵败鸣条,断送夏王朝江山之时,唯一留下的几件青铜宝器,为后世开启了攻金冶铸的青铜时代。一千多年间,发生了一段段久远的故事,一段段让人感怀的岁月沧桑,无论是商、西周,亦或是春秋战国,秦汉,无论是强盛还是落后,无论是分裂亦或是统一,先民们的激情、希望、喜悦、悲伤,沉淀了太多期待与渴望,重复轮回,无不伴随着青铜时代华丽转变的跌宕起伏。青铜器形态各异的造型,显现出先民的博大与宽广;青铜技术的不断延绵,展现了先民对科技与艺术的孜孜追求。青铜器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科技,它意味着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和一种使命,它是中华民族的缩影和象征!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的青铜时代更是浓重地书写了一种恢弘、大气和壮美!

时光一去不复返,曾经发生的故事成为永恒,璀璨的青铜文化长存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