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尾大不掉的弟弟,赵匡胤断定宋朝国祚不过百年,后来果然应验

 飞龙在天cokvj5 2017-12-12

北宋地图

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宋太祖赵匡胤在生前很有可能已经做好了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打算,所以他称帝后不久就把赵光义封王并且任命为开封府尹(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在太祖朝都未被封王),而赵光义在即位之后也延续了乃兄制定的很多政策,比如延续“先南后北”的战略统一中原等等,但是在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上,兄弟二人却持有完全相左的意见。最终,赵匡胤不得不向赵光义屈服,并且遗憾地断定:不过百年,宋朝就会耗尽国力。太祖西巡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是赵匡胤人生中的最后一年,但是他在驾崩之前身体一直都很好,并且曾经在这一年率领百官西巡西京洛阳,他的目的很明确--准备迁都。《宋史》记载“上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尝有迁都之意”,其实赵匡胤决意迁都绝不仅仅是因为洛阳是他的老家,而是出于一个长远的考虑。宋朝建立在战乱频仍的五代之后,五代中有四个朝代曾经定都开封,分别是:后梁、后晋、后汉、后周,而宋朝继承的是后周衣钵,所以也就定都于开封。但赵匡胤心里很清楚,这个计划很难实施,甚至有可能是他一人对阵全体百官的一场战争!大臣反对

繁华的东京汴梁

果不其然,当赵匡胤迁都的意图透露之后,就有起居郎李符上书,他列举了迁都不便的八条理由:“一、洛阳饱经战乱,早已破败不堪;二、洛阳旧宫已造破坏,迁都还需费大量人力物力重修;三、太庙等祭祀场所也需要重修;四、百官根基在东京,需要全部迁徙;五、洛阳腹地的百姓都很贫困;六、军需补充不足;七、洛阳城池需要重新建设以及加固;八、盛暑期间,举国西迁不便。”

赵匡胤剧照

赵匡胤听了之后没有理睬,随后铁骑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又上言:“通过汴渠输送到东京的江淮之米有数百万斛,这正是养活数十万士兵的来源,但是洛阳没有。建国之后,大宋的根基已经稳固在大梁,不可动摇。”赵匡胤依然不为所动。晋王反对

长安、洛阳与开封区位

晋王赵光义此时才站出来,说迁都实在不可行,赵匡胤却说:“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赵光义听后“叩头切谏”,赵匡胤补充道:“我之所以要西迁,只有一个原因--利用洛阳或长安的山河之险去除冗兵,像周、汉、唐一样定都于易守难攻之地,才是长久之计。”赵光义词穷了,于是用一句话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话来明确自己反对迁都的底线:“在德不在险!”赵匡胤没有回答,等晋王走后,他才对身边的大臣说:“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宋太宗赵光义

赵匡胤迁都的理由很简单:杯酒释兵权虽然杜绝了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情况的发生,但是为了拱卫京师,无险可守的汴梁便不得不出钱养活大量军队,而山河之险则可以省去这一大笔开支。赵光义坚决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他已经在京城培养了自己的政治利益集团,而迁都则意味着权利圈的重新洗牌!

金灭辽、北宋线路图

百年后,曾经与北宋和平相处长达百年的辽国被灭,随后便爆发了靖康之变,无险可守的京师被迅速攻破,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