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经方临床辨治

 柴桂苓 2017-12-12
咳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脓肿、肺癌等病。在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已有很多的章节条文述及,其理法方药自成一体,可见其对咳嗽的重视。现把经方治咳嗽,结合临床运用,简述如下。

1 麻杏石甘汤
          本方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组成。《伤寒论》第63条日:“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为邪热内傅犯肺,肺热壅盛,气道受阻,肺失宣降,导致咳嗽,同时伴有汗出,口干渴,舌质红,苔黄,脉浮数。其辨证要点是咳嗽,吐黄色痰,流黄浊涕,口干渴,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治疗可用本方清宣肺热。在临床应用时,视病情轻重缓急,灵活化裁。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咳嗽,邪在卫气,既有咳嗽吐黄痰,口干渴,又有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本方加冬桑叶、杭菊,连翘、牛蒡子、桔梗、川贝等。麻黄、冬桑叶、杭菊合用疏风解表,既清利头目,又清泄肺热,还可宣肺止咳;生石膏、连翘合用能清热解毒,对上焦肺热能迅速清除;桔梗与杏仁合用,开宣肺气,化痰止咳;牛蒡子,《珍珠囊》日:‘ ‘ 润肺散气,利咽膈” ,而《用药法象》又载:“ 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 ,能利咽消肿;炙甘草健脾补中,防止苦寒药物伤及后天之本。诸药合用,共凑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在临床上视病情的不同,加减应用。若咳嗽伴有发热,咽喉肿痛,声嘶,说话困难,口干渴,用本方合银翘散化裁。二方合用,各展所长,既可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又可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抗病毒作用明显提高,使机体迅速地驱除病邪。若是急性支气管炎见咳嗽伴有恶寒发热,全身酸痛,打喷嚏,咽痛,声嘶,吐黄脓痰,用本方合小陷胸汤化裁,再加上鱼腥草等,辛凉宣肺,清热化痰。还有大叶性肺炎见咳嗽气促,微恶寒,高热烦渴,汗出,胸痛,吐脓痰,用本方合千金苇茎汤加减,但药力稍嫌不足,再加上鱼腥草、连翘、川贝母则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作用明显提高。再有些大叶性肺炎见咳嗽吐黄绿痰,痰涎壅盛,高热不退,便秘,用本方合宣白承气汤,再加上鱼腥草、银花、川贝母等,既可宣肺化痰,又可泄热攻下,使热痰从下而泄。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期内迅速控制病情。虽然是只有四味药的麻杏石甘汤,但是若能根据咳嗽病的特点和轻重,合理地针对性地选择和其他方药配伍应用,其力量不可小窥。这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一大特色。此外,治疗咳嗽吐黄痰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上川贝母,其祛痰作用更显著。
        患者陈某,男,32岁,2006年9月5日初诊。主诉咳嗽吐脓痰已有一星期。起病时发热,畏风寒,咳嗽喉痒,多痰,找某西医治疗,某医诊为“ 急性支气管炎” ,配以5天抗生素等西药,药后效不显著。经友人介绍而来。刻诊:咳嗽黄脓痰,咽痛,咽痒,口干渴,恶风寒。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证属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用麻杏石甘汤化裁。药用麻黄、冬桑叶、杏仁、桔梗、紫苑、牛蒡子各9g,生石膏30g,鱼腥草、生苡米各15g,川贝母12g,炙甘草5g。3剂,日1 剂,水煎服。药后恶风寒已除,咳嗽咽痛减轻,但仍多黄痰。药已中病,照上方加减9剂而愈。


2 厚朴麻黄汤
           方由厚朴、麻黄、生石膏、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小麦组成。《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第12条:“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而《千金要方· 第十八卷咳嗽门》又载:“ 咳而大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这分明是水饮内停上焦,挟有外感热邪,导致咳喘之症。其辨证要点是咳嗽,喘促,胸膈满闷,烦躁,喉中痰鸣,吐痰黄色,伴有微恶风寒,舌苔微黄腻。治宜用本方宣肺利气,化痰止咳,兼清邪热。若用于治支气管哮喘,喉间发紧而喘,胸闷,烦躁不安,可用本方加白前、紫苑、黄芩、地龙等。麻黄、生石膏、黄芩合用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杏仁与白前、紫苑、地龙、厚朴配伍,杏仁能止咳平喘。而白前能化痰止咳,“ 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 (《别录》)。紫苑“ 主咳逆上气” (《本经》)。地龙有抗气管敏感,息风止痉的作用,还有扩张支气管和止咳平喘的作用。厚朴能行气燥湿,“ 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 (《汤液本草》)。五药合用,既能消痰下气,宣肺平喘,又能抗气管敏感。病症结合,化痰止咳作用显著提高;半夏、干姜、细辛和五味子配伍是仲景用来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常用药物,疗效稳定可靠;小麦补益心脾,使心不受邪气干扰。诸药合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解表清里,寒热并用,标本兼顾,祛邪而不伤正,恰到好处,共奏宣肺利气,化痰止咳,兼清邪热的目的。若病情反复发作,必须要加入扶正的药物,才能早日痊愈。
        患者何某,女,25岁,2006年10月初诊。主诉咳喘反复发作已20年,诱发加重一星期。近20年来咳喘反复发作,曾经无数的中西医诊治,西医诊为“ 咳喘” ,经治后病情暂时缓解,但病根依旧存在,每当天气变化时诱发病情加重,患者感到无可奈何。刻诊:咳以早晚为甚,每当说话或对着空调时则咳不停,吐痰白中带黄,质稠,胸闷,呼吸急促,咽痒,鼻痒,口干渴,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证属风寒犯肺,饮郁化热。治宣宣肺利气,清热化痰,方用厚朴麻黄汤加减。药用麻黄、防风、生姜、厚朴、半夏、北杏、紫苑、川贝母、当归各9g,细辛、五味子各3g,生石膏25g,地龙6g。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药后症状减轻,照上方加减至病情完全缓解,再用异功散合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愈。


3 小青龙汤
          本方由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炙甘草、干姜、五味子、半夏组成。《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第28条:“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这是患者长期为饮邪蕴结于内,再为风寒之邪所袭,肺气壅遏,肺气失宣导致咳嗽,喘息,痰多清稀。其辨证要点是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咳喘,吐清稀痰,干呕,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当用本方解表散寒,温肺平喘。要是慢性支气管炎见有咳嗽,喘促,吐痰清稀色白,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口淡,可用本方合三拗汤化裁,方中麻黄、桂枝合用,能外散风寒,宣肺止咳;干姜、五味子、半夏、细辛配伍,散中有敛,升中有降,开中有合,刚柔并济,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平衡和谐,恰到好处,故为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的首选药物,也是仲景用以治疗咳喘的常用配伍药;白芍、炙甘草合用能补中敛阴,防止麻桂刚烈过散而耗伤肺气,使邪去而正不伤,还能缓解气管痉挛,达到止咳的目的。诸药合用,是治疗风寒咳嗽,水饮内停的最佳选择。自仲景以来一直指导着临床,为中医药教科书中经常采用。
        在临床上常灵活应用。若慢性支气管炎见咳重,吐痰量多质清稀,胸膈胀满,伴有夜卧不安,用本方合二陈汤宣肺止咳,燥湿化痰。若咳嗽痰多色白,恶寒发热,伴有脘腹胀满,疲倦乏力,大便稀溏,本方除了化痰止咳外,而治肺脾之本的药力稍嫌不足,必须加入异功散,苍术换白术,一味药的变更,而燥湿化痰作用不可同日而语。中医药的神奇作用在此,中医药的难掌握也在此。而小青龙汤中的半夏要重用,才能立见其效。加入异功散后,补脾益气,燥湿化痰作用明显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既可治标,又可顾本,无后顾之忧,使患者安心调理身体。若咳嗽缓解后,再顾本培元。         何某,男,16岁,2005年10月5日初诊。主诉咳喘反复发作已有6年,诱发加重3天。曾经中西医治疗,诊为“ 哮喘” 。经治病情暂时缓解,但病根未除,常因气候突变等因素诱发,患者十分痛苦。刻诊:咳以早晚为甚,吐白色清稀痰,鼻痒,喷嚏,微恶风寒,胸闷,呼吸急促,口不渴,手足冰冷,疲倦乏力。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证属风寒闭肺,痰饮内壅。治宜宣肺散寒,化痰平喘,方用小青龙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处方:麻黄、桂枝、干姜、白芍、制附子、杏仁各9g,半夏15g,五味子、炙甘草各5g,细辛、肉桂( 冲) 各3g。药进3剂,咳喘明显减轻,守上方加减调理而愈。


4 射干麻黄汤
          本方由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苑、款冬花、五味子、半夏、大枣组成。《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第10 条:“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为既有轻微风寒表证,又有痰饮内结,痰阻气道,导致咳而上气,喉中有哮鸣音。其辨证要点是咳喘,胸膈满闷,喉中痰鸣,痰多清稀,伴有微恶风寒,舌苔白滑。治疗宜用本方散寒宣肺,降逆平喘。如用于喘息型支气管炎,症见咳嗽反复发作,日夜都咳,以晚上为甚,咳时喘促,胸膈满闷,吐痰质清稀色白而量多,带有泡沫,口干不欲饮,可用本方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方中麻黄“ 止咳逆上气,除寒热” (《本经》);射干能祛痰利咽,“ 治咳逆上气” (《本经》);生姜、细辛、半夏、五味子配伍,散中有敛,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紫苑和款冬花合用,紫苑能化痰止咳,正如《本经》所云:“ 主咳逆上气” 。而款冬花亦毫不逊色,是止咳化痰的首选药物,尤其是能“ 主咳逆上气善喘⋯⋯” (《本经》)。二药配伍,化痰止咳作用明显提高。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配伍,白芥子能“ 利气豁痰⋯⋯治喘嗽⋯⋯” (《本草纲目》)。苏子能“ 止嗽,润心肺,消痰气” (《大明本草》),有止咳平喘之功。莱菔子能祛痰降气,“ 下气定喘” (《本草纲目》)。三药合用,能迅速地祛痰降逆止咳;大枣能补脾益胃,缓和药性。二方合用,药物虽不多,但散寒宣肺,降逆平喘之效明显提高。
         若咳喘痰白而清稀,兼有纳呆,则加入炒麦芽、山楂、陈皮、砂仁化湿行气,消食健胃;若老年女性,咳而遗尿,手足冰冷,加入台乌、桑螵蛸、益智仁,而益智仁,《汤液本草》载:“ 补肾虚滑沥” 。三药合用后,补肾温阳,固精缩尿作用明显加强。而历代名医常用此三味药温肾缩尿,效果肯定。
         治患者张某,男,61岁,2002年11月12日初诊。主诉咳嗽反复发作已3年,加重5天。近3年以来每次咳嗽发作均要2—3个月才能缓解,西医诊为“ 慢性支气管炎” 。近一星期以来因天气寒暖不一,稍一不慎,旋即咳声连连,日夜不停,患者非常苦恼。刻诊:日夜都咳,以晚上为甚,吐痰量多而清稀,带有泡沫,胸膈胀满,口干不欲饮,疲倦乏力,大便稀溏,夜卧不安,微恶风寒。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脉浮紧。证属寒饮郁肺,肺气失宣。治宜温肺化饮,宣肺止咳,方用射干麻黄汤合异功散加减。处方:射干、麻黄、生姜、紫苑、款冬花、苍术各9g,茯苓、党参各15g,五味子、陈皮、炙甘草各5g,半夏20g,细辛3g。3剂,日1剂,水煎服。药后咳嗽改善,痰量减少,大便成条状。守上方增损而咳止,再用六君子汤合右归丸化裁调治,患者精神爽利而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