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柱山,汉武帝曾经代言过的“古南岳”

 红豆居士 2017-12-12

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鬬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题天柱山》白居易(唐)

01
汉武帝代言,享南岳之尊

位于长江西滨的天柱山,可以称得上天下名山。它的名气由来已久,久到要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古皖国。“皖国”,即古桐国,是春秋战国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诸侯小国,常常需要依附于吴、越、楚等大国才能维持其存在。尽管战战兢兢地过着朝吴暮楚的日子,最后还是免不了被楚吞并的命运。古皖国虽然小得连历史书都懒得多费笔墨,但却是安徽简称“皖”的由来。

天柱山上有一巨崖,眉、眼、口、鼻俱如人像,当地人将其当成皖国开国之君,取名“皖公像”

古皖国以潜山为领地,以天柱山为根基。在中原政权尚未南移之前,天柱山享有至高无上的荣耀。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帝王加冕,天柱山成为五岳之“南岳”。但到了隋朝,中原政权疆域南扩,隋文帝杨坚下诏废除天柱山的“南岳”尊号,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从此以后天柱山只能以“古南岳”而自称。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

02
有一种花岗岩地貌叫“天柱山型”

曾享“南岳”之尊的天柱山是一座由花岗岩所构成的山脉。在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上,像这样的山脉还有黄山、三清山、白马尖、伏牛山等,它们都有精彩绝伦、雄奇壮美的花岗岩地貌。然而,来到这里,我们发现同样是花岗岩地貌,天柱山却和华山、黄山、三清山这些我们所熟知的花岗岩景观都不尽相同。华山以山势雄险著称,黄山以峰丛峻美而扬名,三清山以石柱怪异而奇特。而天柱山则兼具着山之雄、峰之峻、洞之幽、崖之险、石之怪、水之秀,集花岗岩之美于一身,值得反复品味。

天柱山集花岗岩之美于一身

天柱山的美,其实古人早有领略。白居易一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写出了天柱山的雄险。而李白在《江上望皖公山》中写道:“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他看到了天柱山的奇与秀。

天柱山的花岗岩地貌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神造秀峰、天垒奇景、地设巧石。神造秀峰指的是这里的峰林景观;天垒奇景则形容花岗岩崩积景观;地设巧石则对应天柱山以石蛋为典型的象形石景观。这三种花岗岩地貌的组合,形成了天柱山区别于其他花岗岩地貌的识别码,具有独特的魅力。2010年,国土资源部分布的地质遗迹分类表中,将这种类型的花岗岩地貌命名为“天柱山型”,这里也就有幸成为“天柱山型花岗岩地貌”的命名地。

“天柱山型花岗岩地貌”的命名地

03
神造“秀”峰

公园的峰林景观主要分布在天柱山主景区。在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拥有千米以上奇峰47座,组成气势磅礴的连绵峰峦。根据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柱状峰、锥状峰、穹状峰、脊状峰。群峰之间峡谷幽深,峰体以及峡谷两侧绝壁常常有奇松怪石相缀。季相变换,景区常有佛光、紫气、日出、日落、云海、晚霞、雾淞、雪霁等奇观出现,变化无常的气象景观烘托着千姿百态的花岗岩景观,让这里的每一季、每一天、每一刻都有完全不同的体验。

和黄山截然不同,这里的山峰高大挺拔,并且峰与峰之间完全孤立,每一座山峰都好像从低处拔地而起,兀自独立,显得尤其高大和雄伟。而且峰体浑圆光滑,将花岗岩球状风化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峰体浑圆的穹状峰惟有新疆阿尔泰山的可可托海与之媲美。

峰体浑圆光滑


飞来峰,是穹状峰的典型代表。它海拔1424米,尽管只是天柱山的第三高峰,但却抢尽天柱诸峰的风头。飞来峰南侧陡峻光滑,北侧稍缓。奇妙的是,飞来峰的山顶有一石,浑圆如盖,轻搁于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称为“飞来石”。飞来峰之名便因此石而来。

飞来峰


从振衣岗沿石梯上至峰顶,就能看到天柱山的主峰,海拔1489.8米的天柱峰。尽管导游一再提示,但当天柱峰那雄伟的峰体突然出现在眼前时,仍感觉到强烈的震撼。天柱峰,又称皖伯尖,兀立如柱,四面嶙峋峭拔,为锥状山峰。山峰前的谷地,生长着大片的杜鹃,每年4、5月,杜鹃如火,雄峰巍峨而立。晨辉与夕照,天柱峰通体金色,煯煯生辉。“天柱一峰擎日月”的意境,便在此得到极好的诠释。

天柱一峰

离开天柱峰,东环线的游览道几乎沿鲸背状的山脊起伏而行。山脊之上,密布着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的石蛋。越往东,各自兀立穹隆状峰丘愈多出现。虽不如飞来峰与天柱峰那般高大雄伟,但浑圆状峰体,起伏在群山峻岭与湖光山色之间,尽显天柱山秀美的一面。天池峰、登仙峰、莲花峰、飞虎峰、迎真峰、翠华峰、蓬莱峰……峰峰秀美,峰峰不同。2009年新开辟的莲花峰游线穿行在群峰之间,虽只有2公里,但一路群峰云横,苍松烟岚,美不胜收。笔者曾凌晨登上苍映台以观日出,但见远山如黛,一轮圆日跃出云海,群峰悬石红霞锦绣,朝露珠玑,壮美极了。行其上,四周绝壁万仞,脚下涧深难测,惊险刺激,难以言表。

迎真峰



莲花峰

穹状峰

蓬莱峰


04   ”垒奇景

天柱山多洞,也有很多以洞命名的景点。白居易诗中 “洞开千仞锁云雷”指的就是这里的洞。但这里不是岩溶地区,没有岩溶洞穴形成的条件,也不是砂岩地区,流水侵蚀也很难形成洞穴。那么这些发育于坚硬花岗岩中的洞穴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里的洞并不是我们常见的,或宽大或深幽的溶洞和丹霞洞穴,而是山体崩解后,垮塌下来的巨大岩块,相互垒叠搭连所形成的棚洞。在地貌上又称之为“叠石洞”和“石棚”,它们是一种花岗岩崩积地貌。

花岗岩崩积地貌

天柱山位于郯庐断裂带上,多次发生的强烈地震易造成山峰的崩塌和解体,尤其是高大孤立的尖峰、纤细的石柱,极易在地震中崩裂坠落。这些崩落的巨大岩块大量堆积山麓,便形成这里独特的崩积巷谷、棚洞、象形岩块等景观。

崩积巷谷、棚洞的形成过程

天柱山南侧的是郯庐断裂带通过的地方,也是崩积叠垒景观最丰富最奇特的区域。从索道上站的振衣岗往天柱峰方向,便可一路看到这种奇特的景观。这些景观皆以谷命名,如通天谷、神秘谷,其实这些“谷“全是巨大岩块之间的缝隙和岩块相互搭连形成的棚洞。

洞天福地


通天谷,全长330米,是崩塌堆垒形成的典型洞穴、廊道景观。洞内堆砌错综复杂,洞室相连,洞中有洞;而廊道陡峭、幽深、曲折。在传说中,天柱峰被喻作支撑天庭的柱子,要想抵达天庭,必须穿过这片由石缝洞穴组成的峡谷,然后方可顺着天柱峰登天。

巨石悬顶


行走在崖廊与岩洞之间,完全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因为景观的出现完全没有规律可言。崖缝的宽窄、廊道的长短、洞穴的深浅、洞内的奇石,全因偶然而起,都是随心所欲,毫无征兆。这种变化带来的乐趣很难用语言表达。有时候,刚刚还穿行在窄如细线,不见蓝天的缝隙,倏忽双群山毕显,豁然开朗。刚刚才行上一段平缓小道,突然又转入岩缝之间,头顶或蓝天一线,或悬一石,脚下或倚千仞绝壁而行,或临深渊。

神秘谷,是天柱山崩积地貌的经典,有“全国花岗岩洞第一秘府”之称。全长600余米,垂直高差居然达150米。谷中,由巨石叠成的石洞大大小小上百个。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从中穿过,像丝线将洞洞相连。人行走其间,忽上忽下,忽明忽暗,神秘之感,油然而升。

神仙谷崩积地貌

这条山谷原名叫“司元洞”,传说是神话故事中的九天司命真君居住的神穴,道家将此尊为司元洞府。正因为有这个典故,神秘谷的洞厅皆以逍遥宫、迷宫、龙宫、天宫等命名,每一宫各有特色,皆被道家视为洞天福地。天宫是神秘谷最高一级的“洞府”,站在“天宫”出口的观景平台,整个景观区览于眼底,真是千石百态,各尽其怪,蔚为大观。


在整个天柱山,松树都是景观最好的点缀。和黄山松粗大苍郁相比,天柱山的松树显得精瘦而稀疏,体现出的是一种精致美。或挂倚绝壁,或峰顶一枝独秀,或石间虬曲而出,总是低调而诗意地点缀与陪衬着山、峰、崖、石,不与之争峰,不喧宾夺主。她就像倚在门楣毫不起眼的主人家小女。若干年后,你在这里玩些什么,看些什么都不大记得了,惟有那双羞赧打望你的眼眸印在了脑海,挥也挥不去。

松树是天柱山最好的盆景


05
“地”设巧石

石蛋是花岗岩地貌区较为常见的景观,从我国的最南到最北端,都可以见到。它大到可以成为一座岛一座山,小到只是弹丸之石而已。

相对于南方和北方,我国中部地区的石蛋不甚发育,南岭与黄河之间的花岗岩带中仅有少量的石蛋分布在峰顶,而其中天柱山的石蛋是分布最多,形态最完美的。

石蛋形成模式图


石蛋在天柱山大面积分布,主要受到这里岩体中的几组节理控制,尤其是一组X节理,将岩体切割成规则的四方体。花岗岩所特有的球状风化,就是沿四方体的棱角风化剥落,导致岩石在原地越变越小,越来越圆,最终状如巨卵。石蛋主要分布在山顶或山坡,以天柱山的东部环线分布最为集中。尤其是天柱峰至青龙背,山脊顶上几乎全被石蛋所覆盖。

正在形成中的石蛋,明显受一组X 节理控制


标准的石蛋


石蛋大者可自成一山、一峰,中等如房如车般大小,小者如足球篮球般袖珍。发育于孤峰峰顶的石蛋最为绝妙,天狮峰、迎真峰、西关群峰、莲花峰皆以石蛋垒叠为顶。莲花峰,峰顶巨石如瓣,旁以危石,如莲蓬出水巧趣横生。迎真峰,五个浑圆的石蛋依次沿陡坡垒叠成峰,欲坠之势,危如累卵,险绝之态让人想起“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名句来。

石蛋垒叠形成的山峰

山如巨卵

除了垒叠成峰的巨型石蛋,这里还有大量中等、小体量的石蛋,或如人似物,千奇百态,诡异怪诞,意趣无穷。构成天柱山一绝--巧石大观园。蜒蚰爬壁、仙人打鼓、犀牛望月、祖孙耳语、双乳临哺、司命天元……。每个石蛋都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每个惟妙惟肖的名字又给石头赋予了“生命”,它们给大自然注入了无法分割的人文情怀……侧的金针,无不生动传神,蔚为奇观。

巧石大观园:双乳石及形成模式


巧石大观园:象鼻石


06    结语

已经无数次登临天柱山了。越是熟悉,越看不清楚它的真实面目,也就越不知该如何下笔来描述它。它的地质内涵是那样的深邃,景观是如此多姿,更别说它的生物、天象、历史、文化、宗教。我们就像面对一枚玲珑的钻石,钻石的每一个切面都光彩夺目,而我所能记录的仅仅是其中一两个切面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