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前新疆地区曾经装备和使用过的部分坦克装甲车辆

 梦想童年594 2017-12-12

作为一支未参加过与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作战的中国坦克装甲部队的新疆“钢甲车队”,却对国家的统一以及新中国装甲部队的诞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他们曾使用过的苏制坦克装甲车辆也经历了不断的作战与淘汰,最终在1949 年和平解放新疆后成了新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中光荣的一员。

 

BA-6 型轮式装甲车

苏制BA-6 型(俄语为БA 6)轮式装甲车是1935 年苏联方面在BA-3 轮式装甲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一款新型装甲车,于1936 年完成并投入生产。新研制的BA-6 型其车体、炮塔和弹药存放位置,与之前制造的BA-3 型并无太多变化。主要改进是在车体外观方面,取消了车体后部右侧设置的后舱门。并将车辆前后轴的距离进行了适当调整。第一次采用了防弹轮胎设计(轮胎中部使用多孔式橡胶内胆)。由于军方有严格的重量限制,所以没有采用更多的特殊工艺,车辆的重量便减少到了5.1 吨左右。1936-1938 年间,苏联伊什沃斯基(Izhorskiy)工厂总共生产了386 BA-6 轮式装甲车。广泛应用于苏联红军的装甲部队。1937 年外贝加尔(Transbaikal军区成立了一个摩托化装甲团,不久后扩编成旅。其中包括一个装备中型装甲车的装甲营,一个装备轻、中型装甲车的侦察营和一个步兵机枪营。该侦察营总共装备80 辆中型装甲车和30 辆轻型装甲车。三个这种编制的摩托化装甲旅——第7、第8、第9 旅参加了苏日诺门坎战役。


BA- 6 型轮式装甲车

 

性能参数

全长

4.65

全宽

2.10

全高

2.20

重量

5.1

主武装

M1932/34 45 毫米坦克炮1

副武装

DT7.62 毫米车载机枪2

乘员

4

 

 

BA-27 型轮式装甲车

苏制BA-27 型(俄语为БA 27)轮式装甲车是苏联于1928 年至1931 年期间,研发生产的一款用于侦察和支援步兵作战的轮式装甲车,比苏制BA-3/6/10 等轮式装甲车装备使用的时间略早。伊什沃斯基(Izhorskiy厂于1927 年开始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以苏联制造的 AMO-F-15 卡车(意大利产“菲亚特”F-15 型卡车的1924 年苏联仿制型号)底盘为基础,设计新型的轮式装甲车辆, 1928 年,设计出了第一辆样车,经过较长时间的测试才开始生产,于1929 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部队,将其定名为BA-27 型轮式装甲车。不久又使用苏联制造得GAZ-AA 卡车底盘进行了改良,最后利用GAZ- AAA 卡车的底盘研制了四驱十轮的BA-27M 型。其特点是采用了苏联第一种量产的T-18 型轻型坦克的多边形炮塔,装备1 门法国霍奇基斯SA 18 37mm 火炮一门和DT 7.62mm 机枪两挺。但其无论是火力还是性能上都略逊于BA- 3/6/10 系列轮式装甲车,因此逐步被后者所淘汰了。总共制造了300 多辆。


BA- 27 型轮式装甲车

 

性能参数

全长

4.62

全宽

1.81

全高

2.52

重量

4.4

主武装

霍奇基斯”SA18 37 毫米炮1

副武装

DT7.62 毫米车载机枪2

乘员

4

 

 

FAI 轻型轮式装甲车

FAIFord-A Izhorskiy 的缩写) 是苏联历史上产量最大的装甲汽车之一。19295 31 日,根据苏联政府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订的合同,福特公司向原苏联方面提供了Ford-AFord-AA Ford-Timken 三种型号车辆的设计图纸。1930 2 月,位于诺夫哥罗德的“GudokOktyabrya”工厂开始装配工作。1930 11 月,位于莫斯科的KIM 工厂也加入了生产。从1932 4 月起,坐落于诺夫哥罗德的一座新工厂开始了Ford-AA 卡车的生产,这座新工厂同样是根据合同由美国福特公司援建的。1932 12 6 日,开始了Ford-A 型轿车的生产。不久,诺夫哥罗德被改名为高尔基。工厂同时被更名为“GAZ imeniMolotova”(简称GAZ),所生产的各型汽车也都更换了新的名字,即 GAZ-A Ford-A)、GAZ-AAFord-AAGAZ-AAAFord-AAA)。在和福特公司签署合同不久,根据苏维埃摩托化委员会(UMMA RKKA)的命令,苏联的设计人员开始尝试研发一种以“福特”Ford-A 轿车底盘为基础,用于搜索和侦察任务的轻型装甲车辆。在总设计师迪任科夫(N.I.Dyrenkov)的领导下,研制了D8 D12 两种型号的装甲汽车。1931 年,两种车被批准投入使用,但它们并不能满足红军的需要,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可旋转炮塔而且设置在车体侧面和后部的机枪缺乏必要的防护。很快要求设计师研制一种带有可以360 度旋转炮塔的新型车体。1931- 1932 年,根据苏联红军机械化与摩托化委员会的命令,伊什沃斯基(Izhorskiy)工厂设计局又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装甲汽车。新型的装甲汽车被称为“FAI”。FAI 1933 年开始正式量产。车体后部的旋转炮塔可以手动旋转,上面安装一挺DT 7.62mm 机枪,在炮塔静止的情况下机枪的球型装置可以水平±10 度旋转。


FAI 轻型轮式装甲车

 

性能参数

全长

3.75

全宽

1.68

全高

2.24

重量

2

武装

DT 7.62 毫米车载机枪1

乘员

2

 

 

T-38 型水陆两用轻型坦克

T-38 型水陆两用轻型坦克是苏联生产的T-37 型水陆两用轻型坦克的改进型号,同时也是世界上较早批量生产和装备的一种水陆两用坦克。作为最早重视水陆两用坦克发展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的苏联,早在1930 年就从英国购进了几辆“维克斯- 卡登·洛伊德”A4Ell 型轻型水陆坦克作为设计本国水陆坦克的参考原型。承担水陆坦克设计任务的便是奥尔忠尼启则工厂(第37 号工厂),总设计师N·考泽列夫带领的设计组通过仿照A4E11 轻型水陆坦克,制成了苏联第一辆试验型的水陆坦克样车,后称之为T-33 水陆坦克,并进行了广泛的水上和陆地行驶试验。由于试验中暴露的问题太多,这种坦克未能批量生产。1932 年下半年完成的T-41 水陆坦克也未能通过鉴定。综合这两种水陆坦克的优点,厂方又设计出一种更新的水陆坦克,1933 年初制成样车,并顺利地通过了随后的各种试验。1933 8 11 日,定型为T-37 轻型水陆坦克。之后,又对它稍加改进,称之为T-37A 水陆坦克。由于T-37 坦克只有少量生产,未能装备部队,而T37A 坦克从1933 年末开始大量生产,一直服役到1936 年末,共生产了大约1200 辆。

 

之后为了全面提高T-37 水陆坦克的性能,苏联军方于1936 年又要求厂方研制出T-37A 的改进型号,并将其命名为T-38 型水陆两用轻型坦克。其战斗全重由T-37A 3.2 吨增至3.3 吨,乘员仍为2 人。从外观上看, T-38 坦克和T-37 坦克十分相像。但细看起来还是有所不同。最重要的区别是T-38 坦克的机枪塔的位置偏左,而T-37 坦克的机枪塔的位置偏右。此外,还有若干细小差别,如水散热器位置、排气管位置的不同等。T-38坦克的主要武器也与T-37 一样采用DT 7.62mm 机枪,弹药基数为1512 发。初期型的动力装置仍为T-37 的一台“嘎斯”AA 型四缸水冷汽油机最大马力40 匹,但后期生产采用了提高功率的“嘎斯”M1 型汽油机,最大功率提高到50 马力。行动装置包括每侧四个负重轮、两个托带轮、大直径的主动轮、诱导轮、履带、平衡式悬挂装置等,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最大速度40 公里/ 小时,最大行程230 千米,最大航速6 公里/ 小时,其机动性和T-37 水陆坦克相同。尽管T-38 坦克是一个新的型号,但基本上和T-37 是一个系列的,它只能算是T-37 坦克的改进型而已。至1939 年停产总共生产了1382 辆。


T- 38 型水陆两用轻型坦克

 

性能参数

全长

3.75

全宽

2

全高

1.68  

重量

3.3

武装

DT 7.62 毫米车载机枪1

乘员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