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学者、出版家丁景唐去世,接棒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12-12

记者今天获悉,文史学者、出版大家丁景唐先生昨晚去世,享年97岁。许多文化学术界人士纷纷表示悼念,在学界看来,丁景唐备受关注的编书履历上,尤为浓墨重彩的几笔,正是主持恢复具有重大历史价值而存世极少的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的影印工作,包括影印汇集《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第一个十年的10卷本;并接棒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这一重大出版工程。

丁景唐一生笔耕不辍,践行着学者与出版人的“双面人生”。年轻时他留意左联史料,搜集鲁迅、瞿秋白著作甚勤,后主事影印革命期刊,惠泽后人,他面对星星点点的史实,钩稽史料,著有《瞿秋白研究文选》《鲁迅和瞿秋白合作的杂文及其他》《学习鲁迅作品的札记》《诗人殷夫的生平及其作品》等。作为出版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策划影印创造社和“左联”“文总”时代的文艺刊物共四五十种;新时期以来,又主持影印《语丝》《光明》等刊物,由瞿秋白编选并作长序的《鲁迅杂感选集》等。

特别是主持影印上世纪30年代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后,丁景唐又开始主持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二辑。1982年丁景唐和同仁趁赴京参加全国出版会议的机会,拜访文坛前辈。最先访问的是夏衍先生,夏衍在电影、戏剧和报告文学三领域均有建树,但他谦虚地只承允为电影集撰序,并推荐聂绀弩为杂文集作序。接着他和赵家璧一起看望了叶圣陶前辈,叶老推荐吴组缃为散文集作序。

用“星光熠熠”来形容《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并不为过——第二辑分别由周扬、巴金、吴组缃、聂绀弩、芦焚(师陀)、艾青、于伶、夏衍,为文学理论、小说、散文、杂文、报告文学、诗、戏剧、电影诸集撰写序文。《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共20卷1200余万字。

此后,丁景唐又担任了第三辑(1937-1949年)和第四辑(1949-1976年)的顾问,还亲任第四辑《史料·索引》卷主编。他坚持收录初版本的编选原则,在其它各辑中继续得到贯彻发扬。

正是由于他的接棒,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了第五辑,至此,这套史诗般巨著共100卷,以文学长廊形式,全面展示20世纪中国新文学优秀成果,蔚为壮观。大系前三辑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文学,共50卷;第四、五辑则勾勒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文学画卷,也是50卷。作家王蒙评价:“百卷沧桑,百卷心事,百卷才具,百卷风流”。

丁景唐的老友、作家袁鹰曾如是称赞:“丁景唐从青春歌者到白发书生,不仅浓眉依旧,乡音依旧,爽朗直率的性格依旧,而且那忠贞执着、肝胆照人的人格品质,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几乎也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委实可喜可贺、可敬可佩。”

丁景唐除了在鲁迅、瞿秋白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外,在“左联五烈士”和左翼文艺运动史的研究方面也是公认的专家。 茅盾先生曾在1980年11月赠诗丁景唐,诗曰:“左翼文台两领导,瞿霜鲁迅各千秋。文章烟海待研证,捷足何人踞上游。”丁景唐笑称“这是茅公对我的鼓励”。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丁景唐的《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与瞿光熙合编)印刷四次;《学习鲁迅和瞿秋白作品的札记》印行三次。“左联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光荣地位,它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先驱者和播种者。包括鲁迅在内的左联成员,还有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等,当年他们以文化拓荒者姿态出现,用犀利的杂文,或是沉绵的小说,或是隽永的诗篇来唤醒中华民族。他们留下的作品和精神,是不朽的。”丁景唐生前曾说,他之所以花时间和功夫研究这段历史,是因为他们那种直面民生的文风,那种为国为民、励精图治的献身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发扬。

>>>链接

人物小传

丁景唐,1920年4月生,浙江镇海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蜜蜂》文艺半月刊和编辑多份进步刊物,领导过学生刊物《莘莘月刊》《新生代》《时代学生》等。1944年光华大学毕业。抗战胜利后,主持上海文艺青年联谊会工作。曾任上海《小说月报》《译作文丛》《文坛月报》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新闻出版局供职,1979年出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