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区挣钱,就是这么简单!

 蚕天虫 2017-12-13

2017-12-11 韩吉飞 鸿景旅游



景区在烧钱的路上越走越远,距离挣钱的终点也越来越远,难道做景区就注定要血本无归吗?因为不懂所以无畏,在大部分人眼中其实做景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入这个领域,你看轻了景区,景区自然看轻你。进入了景区这个领域,大家无非都是为了赚钱,只可惜太多人走的步伐要不就是比游客慢,要不就是比游客快,错了节拍也就错了赚钱的机遇,景区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进入了一个赚不到钱的领域而是进入了一个可以挣钱的领域却走了一条找死的路。


01

远离财务成本红线


(一)挣钱的是放贷的


谁都知道景区投资是一个长线事业,但是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者却在入局者中占有大部分席位,投资景区,用土地兜底应该成为了很多投资者的共性思维,因为有了土地兜底,让很多投资者有了底气,大手笔投入又成为了一种常态。钱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我们按照最低的融资成本来粗算,一个亿一年大约需要利息六百万,十个亿就是六千万,当然这个利息已经是非常低的了,很多的钱应该是比这个成本要高。这也就说明那些动辄几个亿、十几个亿的旅游项目每年的财务成本都要几千万。


(二)挣钱死钱上


景区投资是一个无底洞,虽然有人说景区是一个一次投入永远收益的产业,但只能说明这些人不是真正意义上了解景区。景区的建设只要景区没有关门大吉就永远不会停止,因为需求在变产品只有不断升级才能保证景区的健康发展,更何况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翻新是景区的常态化工作。如果不做好财务成本的管控,一年的财务成本达到几千万,不知道有几个景区能够产生几千万的利润填补这个坑。有人说中国景区有几万家,也有人说是几十万家,不管谁对谁错,景区数量过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这过万的景区里单靠景区营业收入过亿的可能最多二三百家吧(具体数据待考证),营收过亿才有可能创造几千万的利润,可想而知几千万的财务成本对于很多景区就相当于宣判了死刑。


(三)活不起死不起


有人会问,既然大投资下的财务成本给景区宣判了死刑。那景区为什么还在投入,感觉活的很好的样子,其实原因很简单——死不起。因为前期投入太大,如果放弃,那可真的是血本无归,如果坚持活下去,包装好还可能遇到个土豪嫁入豪门,只可惜豪门越来越少,土豪越来越挑。如果想活下去,景区千万不要挑战财务成本红线,要考虑到景区的实际营收额和最大营收额,把财务成本控制在景区利润红线之下,否者很容易让自己活不起、死不起。


02

地产旅游思维根深蒂固


(一)王者未必真荣耀


旅游地产的概念曾经也是风靡市场,虽然现在被文旅大潮所覆盖,但只要你细心品悟,你会发现其实无论概念怎么变,都没有跳出地产的那个圈圈,卖房挣钱的思维在投资者的心里是根深蒂固。旅游是一个创新产业,也是一个时效产业,只有跟得上步伐才能有活下去的资本与前提。在最新的文旅大潮中,能够进行大手笔实体推进的,地产商大军还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只可惜未必能够产生荣耀。



旅游,旅游为先,先靠旅游聚集人气后完善配套,同步提升地价创造“新城”,这是一个完整的思维链条,但在实际运营中我们看到情况却是截然相反,“新城”崛起,旅游未见或者是及其薄弱,没有人气的积累就开始急于卖房了,这不应该是旅游地产而应该是地产旅游。其实这个问题,好多的投资人也有考虑到,所以出现了一种浪潮式的现象,集中在一些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或者大型景区周边快速拿地,原因很简单,他们有自知之明,知道做景区不是自己的专长,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捆绑风险和政策风险,捆绑风险源于自身的客源保障大部分寄托在成熟景区的发展,需要大景区的导流,如果原有景区发展不利,会直接给地产和配套带来发展瓶颈甚至致命伤害。政策风险源于,这一类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或者是大型景区的腹地及周边土地,早就被各类国字头的政府部门给带上了各类大檐帽,因为很多是多头管理,所以相应的法规的条文限制也是多如牛毛,导致很多手续很难批复甚至根本无法批复。


(二)旅游地产不是地产旅游


因为地产是一个挣快钱的产业,所以很多地产商在进入旅游行业的同时也会带进挣快钱的思维,各种冒进的行为也会随之而出。标准化的管理体制、硬性的任务指标(不考虑实际环境)加上想当然的若干年的规划目标,都在某种层面上宣告项目的终结,因为,这一切都缺少实战运营经验的支撑,单纯的地方关系的处理,就会让很多想法夭折。旅游项目的快速推进本身就是一种生命透支,景区是一款非标型产品,无法进行快速复制,即使复制成功,在现在这个交通高度发达的社会,也代表着项目无法长久存活,因为,存在即是竞争(复制性产品)。旅游地产是一个说辞,其实你是在地产旅游的轨道上前行,不是跑偏,是根本没在一条路上。



03

花钱不痛快


(一)成本就是风险


花钱是一件非常痛快的事,但是想挣钱就不能把钱花的那么痛快,很多景区在建设期间,都会出现因急于求成的心态而加班赶工的现象,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很多项目的可行性在没有得到实际确定的情况下就会盲目上马,再加上那多法规和政策的约束,很多项目在开工后就成为了鸡肋,重复返工,无计划施工,都在无形中给景区的建设增加成本,成本的增加本身就是景区风险的增加。


(二)挣钱需要思考


追求高大上,追求一次性施工打造高标准景区,这种思维也在充斥着整个旅游行业,但这又何尝不是风险呢?一次性高标准打造,需要的不仅仅大额的资金,同时需要时间,但是社会需求的改变却一直不会停止,产品上市(景区开业)又未必是一款好产品(需求可能变了)。我们花大价钱做的规划、做的导览标识、做的基础设施,又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相匹配的收益呢?可能最后连成本都无法收回,就像民宿一样,真正意义上的好民宿,未必是花大价钱打造出来的,景区亦是如此,花钱太痛快,未必会痛快。好的景区绝对不是单纯的大资金能够打造出来的。有钱不一定能打造出好景区(是否盈利),没钱也就不一定不能做出好景区(是否盈利)。合理地控制投入成本,对于任何一个景区的长远发展都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04

成败皆由人


(一)部门不平事难成


(二)如何主动需思考


主动工作永远比被动工作的效率高,这是无可置疑的,但在大部分景区的实际运营过程中,被动工作是一种常态,从而导致大部分员工在迷茫或者是混日子的状态中度过自己的工作时间,这对于任何一个景区而言都是一个可怕的存在。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到最后都变成了一个个机械化的工具,工具的可压榨价值是永远比不上一个活人的价值,因此要想做好景区,就必须学会让员工主动工作的套路。


T
小结

挣钱才是真王道,景区大面积亏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其核心原因不是景区的错,而是人的错,不懂得合理控制成本,不懂得资金在旅游产品运营中的杠杆运用,造成了该花的钱一分花不出去,不该花的钱如流水哗哗。


景区挣钱其实是简单也不简单:简单的是,只要把握好方向,带好团队,控制成本就可以;不简单的是,找一个深入了解景区行业的大格局操盘者同时让操盘者和投资人(股东)产生高度信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信任”却在不经意间成了稀有品,而这却对景区是否赚钱起到了一部分决定性作用。


景区挣钱秘技:找对人(信对人)、控制成本(包含财务成本)、创新思维、高效执行、统一愿景、群体不做决策。


作者:韩吉飞,知名旅企职业经理人,拥有多年丰富景区管理实战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