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花满天蔽月光|粤剧唱词中的雅俗赏

 曲辰2016 2017-12-13


作者|叶克飞

专栏作家、《金庸政治学》作者



广东人最熟悉的粤剧,当属在香港各种慈善晚会上频频出现、由不同明星演绎的《帝女花》之「香夭」。


小时候一听到「落花满天蔽月光」,往往不耐烦想转台,后来便听出了味道。



有意思的是,听了差不多二十年粤剧,前段时间才在查阅资料时偶然得知,《帝女花》的创作者唐涤生竟是我的中学校友,只不过入校时间相距近六十年。



唐涤生祖籍广东香山唐家(今珠海香洲区唐家湾镇),1935年入读总理纪念学校(今中山纪念中学)。


唐家湾这个小镇,曾是近代史上开风气之先的地方,早年便有留洋传统,早早开眼看世界,曾走出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近代首屈一指的实业家唐廷枢、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中国律师协会创办人唐宝锷、「中国陆军留学第一人」唐宝潮等。


即使在粤剧界,在唐涤生之前已有红伶唐雪卿。正是唐雪卿发掘了这位堂弟唐涤生,邀其加入「觉先声」剧团,开启其粤剧生涯。




到了50年代,唐涤生与任剑辉、白雪仙、梁醒波等组成「仙凤鸣」剧团,誉满香江,《落霞孤鹜》、《紫钗记》、《帝女花》、《牡丹亭惊梦》、《蝶影红梨记》、《再世红梅记》等俱是经典,可惜英年早逝。


即使一生短暂,从事粤剧时日更短,但唐涤生却堪称粤剧黄金时代的发动机。这是因为文本虽然仅仅是戏曲的其中一个环节,却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是表达故事和人物性格的主要媒介。


正是唐涤生的创作,成为了粤剧界的最有力纽带,带动了一代代粤语名伶的出现。



唐涤生并非粤剧创作者中的唯一大家,南海十三郎与冯志芬等人均可登堂入室。


如果说粤语歌的美学有其时代性,从黄霑顾嘉辉一代到林振强潘源良一代,再到林夕黄伟文一代,各擅胜场,那么粤剧唱词的美学同样如此。


粤剧唱词之美,首先在于粤语本身的美感。粤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元素,兼之音调多,自有抑扬顿挫的美感。


加之粤语声调低沉,尤其是阳平字比「戏棚官话」要低得多,因此有低音浑厚、鼻音较重、入声强断等特点。


粤剧唱词也往往脱胎于古典诗词,且坚持一韵到底,韵律感极强。



粤剧句式有定规,因曲式不同可分为三类:


曲牌体的句式为长短句,可增衬字。


板腔体的句式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上、下句结构,可加衬字和活动句。


说唱体的句式分起式、正文、收式三部分,正文部分是七字的上、下句结构。


此外,粤剧唱词也爱用双声词(如鸳鸯、倜傥、缤纷等)、叠韵词(如逍遥、窈窕、彷徨等)、重叠词(如娇娇、娜娜、盈盈、朝朝暮暮、昏昏沉沉等),也增强了感染力。


以唐涤生的《再世红梅记》中的一段为例,「画栏风摆竹横斜,如此人间清月夜。愁对萧萧庭院,叠叠层台。黄昏月已上蟾宫,夜来难续桥头梦,飘泊一身,怎分派两重痴爱?不如彩笔写新篇,也胜无聊怀旧燕,谁负此相如面目、宋玉身材?」正文结构是标准板腔体,也有了一些叠词以增强语感。


而在《紫钗记》里,随手拈出一段也颇堪玩味,「携书剑,滞京华。路有招贤黄榜挂,飘零空负盖世才华。老儒生,满腹牢骚话。科科落第居人下,处处长赊酒饭茶。问何日文章有价?混龙蛇,难分真与假。一俟秋闱经试罢,观灯闹酒度韶华,愿不负十年窗下。」


仅仅读这些唱词,已能感受其清丽,到了音韵和谐之时,更是让人听出耳油。而且,唐涤生的唱词中绝无闲笔,与剧情冲突能够有效结合,不刻意卖弄文字,更合戏剧应有之意。这一点即使冯志芬和南海十三郎也有所不及。




成名于上世纪40年代的唐涤生,除了坚持粤剧原有古意外,还善于截取西方电影桥段,使得他的剧本在题材、情节和手法上都迥异于传统,不乏关于情欲的大胆描绘,也不乏时空转移之类的近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


也正因此,有人认为直至今天,唐涤生创作的粤剧仍不过时,其原因就在于作品内含的现代意识。


陈冠卿也是我喜欢的粤剧创作者,尤其是他的《梦断香销四十年》,其中经典的「再进沈园」,「谅我北定中原心未死,未能化蝶伴妹泉台。此身行作稽山土,壮心仍在北地楼台。酬妹义待来生,惟有封候事在。有诗情和将略,未许轻付尘埃,凭高酹酒此兴悠哉。两鬓虽秋,豪情未改,愿明朝北定中原平四海,当向泉台告捷慰妹哀」,虽有悲怆,却也不失豪情。


陈自强的《范蠡献西施》也是我所喜欢的,取材于人们熟知的历史题材,「记当年,为保百劫山河,那管得情心破碎,家国恨,如山重,压下了万种相思。最难堪,乱世别离人,强咽这一腔别离泪。沧海桑田,花开花谢,心头永记剑胆娥眉,夕日献西施,似利刃向胸间刺,献出范蠡心一颗,带血掷向虎狼堆。」



粤剧除了取材历史故事外,也常常借用古诗词,但稍加改头换面,便让人过耳难忘。


比如《紫钗记》中,霍小玉在家中等待着负心人李益,身患重病,咳嗽不止,却依然口口念叨他的诗句:「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其实李益的原诗并非如此,而是「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当然,这也是承继了元杂剧的传统。


《南唐残梦》里,「秋老吴江枫叶丹,一片降幡遮望眼。紫岭钟山,虎踞龙蟠,在我手中毁于一旦。回首血泪染青衫,浮生梦烟已尽散。往事只生哀冷雨复斜阳,泪眼忍看南飞雁。塞雁莫高飞去,请将我心魂带返。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凄恻哀婉,也正应了故事情节和角色身份。


《吟尽楚江秋》中,有「借酒销愁,添愁,一江秋,几番梦回,红豆暗抛,悲歌奏,往景依稀,知否泪珠向谁流,檀郎犹复瘦,只因旧爱难了,奈何自身,愁丝似乱柳,秋心望断楚江流」的句子,借鉴了不少宋词。



年少时印象最深的粤剧唱词,反倒是南音《客途秋恨》中的一句「凉风有信,秋月无边。睇我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


《小宝与康熙》剧照


那是张卫健版韦小宝挂在嘴边的一句,《客途秋恨》描绘妓女生活,倒是契合韦小宝幼年在妓院长大的身份。其实很多粤剧唱词就是这样通过慈善晚会和影视剧一步步深入人心,并获取粉丝的。


《客途秋恨》中不乏粤语俚语用字,老广听来更有感觉,如「今日天隔一方难见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还是一派古意,随即便是「你睇斜阳照住嗰对双飞燕,睇我独倚蓬窗我就思悄然」。



又有一句宛若宋词的「耳畔听得秋声桐叶落,又只见平桥衰柳锁寒烟」,后面便有「睇我怀人愁对嗰个月华圆」。


一出剧本,唱词里何时出现书面语,何时出现口语,其实需要谨慎选择,否则就有失协调。比如传统粤剧《蛋家妹卖马蹄》中,蛋家妹这样唱道:


「卖生果奴这里逐个数齐,正月金桔兼卖瓜子,二三月卖蔗还有天津雪梨。四五月樱嘴桃黑叶荔枝,增城挂绿糯米糍,六七月石峡龙眼人人帮衬来烧衣,还有白花芒果、花地杨桃淡水沙梨。八九月至好卖鸡心柿,桑麻柚人人买来赏月时。十月卖来四会柑与共新会橙真好蜜味,仓头柳橙味更清奇。十一月香蕉嫌其过气,倒不转卖这风干马蹄。」


这段唱词非常朴实,毫无文采可言,但却符合蛋家妹的身份和职业,将卖瓜果杂货的小摊贩形象,刻划得贴切入微。但与此同时,即使是如此通俗的粤剧唱词,也坚持一韵到底,用字考究。



说起粤剧的雅俗结合,《相如追梦之考情试欲》倒是个典型例子。其中有这样一段对唱


司马:忠于真爱不可忘故慧

茂陵:新侣怡情神迷

司马:天有肉眼来论世

茂陵:先抱抱,可减去心亏

司马:公主,你意欲何为呢

茂陵:我意欲何为?我想你见识下,茂陵女白白肌肤咯。

相如君,如你为男儿,一定意乱情迷噶

司马:公主,请尊重些呀

茂陵:此室只有你我二人,你又何须如此拘谨呢,其实茂陵一早已经为你神迷

司马:公主,万万不可。命系祸国与家危,分飞燕愧对枕边誓,玉蚕泪吐自作薄幸男,千刀万剐逐情迷,欲救家先将国魂噬,负了苍生血洗黎民,苦哉潜龙未怕萎,只恐惹兵遭劫凄。为国还是为情,教我如何是好。


这段不但颇有挑逗意味,茂陵所用唱词也十分通俗,「我想你见识下,茂陵女白白肌肤咯」完全是大白话,但用在这一情境下却十分贴切。



早在明代洪武年间粤剧便在广东盛行

并成为广东最大的地方剧种


东莞的粤剧文化历史悠久

百多年来,有何非凡、楚岫云、

陈艳侬、陈笑风、林家声等粤剧名家辈出

是名副其实的「粤剧之乡」

 

从国家非遗传承人的舞台瞬间

到乡间老百姓沉醉的看戏表情


从生旦净末丑的亮相登台

到舞台幕后的道具化妆


从乡村戏台的浓郁生活气息

到城市晚会的声光电包装


从公园到广场

从舞台到生活

……

东莞的摄影师用镜头记录粤剧前世今生


如果你想知多点东莞戏曲文化

欢迎来可园逛逛这个展览


粤韵芳华

东莞市地方戏曲文化展


展览时间:2017年6月10日至25日

展览地址:可园博物馆一、二展厅


一楼展厅:美哉粤剧——东莞粤剧曲艺文化摄影欣赏


二楼展厅:古戏薪传「粤」有味道——东莞地方戏曲图片实物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