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俊海 【作者简介】张俊海,安徽省阜南县会龙镇人,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教师。文学爱好者,作品散见多家网络平台。长期从事高中历史教学与研究,在《中学历史教学》《新高考》《中学政史地》等杂志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数十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中学时代,学习了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一文,文中的刘邦被塑造成一个流氓无赖的形象,当时就认为作者只是借古讽今罢了,刘邦还不至于那么猥琐。可读了《史记》后,才发现刘邦那厮比文学作品的形象更加丑陋不堪。 一、对待亲人:抛弃、讥讽那都不是事儿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军队追赶刘邦,刘邦急于逃命,为了减轻车子重量,几次把儿女推下车,好在随从夏侯婴是个爷们,任性地把“小皇帝小公主”捡起上车,反复三次。最后都看不下去了:“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可见,刘邦自私冷酷残忍的心理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一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把刘邦的老爸“抬举”的那么高,还威胁道:“再不投降,就要把你父亲煮着吃!”而刘邦耍起流氓无赖来,让你西楚霸王也要甘拜下风。刘邦回答,我们相约兄弟,我的老子也就是你的老子,如你一定煮你老子,我希望给一杯肉汤喝!见过坑爹的,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坑爹的! (项羽和虞姬) “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高祖本纪》) “当初大人常说我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二哥有能力,现在我创下的产业,与二哥相比谁多?”在群臣面前,以天子身份去挖苦父亲且大笑不止,这那里是给父亲祝寿,简直是虐你千遍也厌倦,虐你的感觉像春天!一副志得意满的嘴脸,成就感爆棚的境界啊。 二、对待读书人:翻云覆雨 “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 刘邦不喜欢儒生,往他们帽子里面撒尿。站在读书人头上拉屎拉尿,刘邦的确做到了,同时也给自己画了一幅粗俗、龌龊的自画像!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陆贾列传》) 召见儒生郦生,刘邦叉开双腿,让两女子洗脚,摆出极不恭敬的样子。郦生只是作个长揖并不下拜说:“你要诛灭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于是沛公向他道歉,请入上座。 刘邦对读书人还是存有敬畏之心的。前提是这些读书人要能够帮助他诛灭暴秦。混迹江湖的人精,推行的就是实用主义这一套。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刘敬叔孙通列传》) 平定天下后,刘邦的一邦铁哥们,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就狂呼乱叫,甚至拔剑砍剥庭中立柱,真是野性难训!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啊。 儒生叔孙通只一个朝廷礼节的制定,就使得那些昔日桀骜不驯的纠纠武夫俯首帖耳,恪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规范,刘邦看到嘚瑟了:“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 从今以后,看谁还再敢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汉高祖刘邦) “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乡使秦己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郦生陆贾列传》) 陆贾在皇帝面前时常卖弄《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刘邦就对他爆粗口:“你老子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诗》《书》这些破玩意儿!”陆生怼怒:“马上可以打天下,马上能治理天下吗?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刘邦不高兴脸上有惭愧的表情。治国安邦这样的事情,如若不用读书人就能搞定,算你刘邦牛逼! (陆贾) 三、对待父老乡亲:装逼、傲慢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昔日小亭长如今贵为天子的刘邦衣锦还乡了。 当年,看到巡游中的秦始皇,刘邦曾发自内心的一声浩叹:“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追忆往昔,感叹世事沧桑,亭长的梦想居然实现了。 杯觥交错之间,一百二十个儿童跟着他学唱自导自演的《大风歌》。在载歌载舞中,巧妙地融入了自己艰辛的奋斗史,表演到高潮处,竟然涕泗横流。励志又文艺范儿,谁说刘邦不是个戏精影帝。 荣归故里,当然要体现皇恩浩荡,最直接的就是免除了沛县百姓的徭役,世世代代不用服徭役。高祖想要离去,沛县父老兄弟执意挽留。“我的随从人员众多,父兄们供养不起。”高祖这一真情流露,其实也在说,沛县是个穷地方,哪能和富丽堂皇的长安比呀。 “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沛。”(《高祖本纪》) 高祖是不会忘记丰邑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更不会忘记丰邑曾经作为反叛他的根据地。高祖还怀恨在心呢,所以才不免除它的徭役。由于父兄们坚持请求,最终还是免除了。刘邦在不得已情况下额外施恩,显然夹杂着愤恨与傲慢的情绪。 (《史记》上记载的哪位开国皇帝,就是一个泼皮无赖?) 小编提示:点亮文末的大拇指,给个赞,也是对作者的鼓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