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酒文化

 木易qeklhqmfw1 2017-12-13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然而到了宋代才出现了《北山酒经》,作为第一本制酒的专著。酒所具有的独特文化魅力,已经与文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文人骚客的精神寄托。

早在商周时期,酒文化已经相当盛行。汉末政局动荡、儒学式微,文人深感朝不保夕,于是酒与文学紧密结合,并开始在此盛行,魏晋继承了此流风余绪,士人更多借酒浇愁,抒写悲凉的生命之歌。

曹操的《短歌行》中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流年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但是这样一位伟人渴求的却是“周公吐辅,天下归心”的壮志,希望圣贤辅佐一统天下。

到了曹丕主持建安文坛时,设宴饮酒就成为团结文人的重要途径。在《与吴质书》中:“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是建安文人日常生活的写照,因此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文中都有写酒的篇章。至此,酒与文人及诗歌联系更加紧密。

阮籍生活在曹魏向司马氏一朝过渡时期,因为骨子里“忠魏”的思想,很难接受打着“以孝治天下”而疯狂屠杀异己的司马氏政权,所以他的诗中更多的是逃避当权者的压迫。当司马昭向阮籍提亲时,为了不与司马氏发生正面冲突,于是大醉六十日,让司马昭没有了开口的机会。阮籍的《咏怀诗》“百代之下难以情测”,当然是想发而不敢发的忧闷压抑,于是只有如王忱所说:“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借酒浇愁、借酒避祸成为魏晋酒风大炽的重要原因。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更是嗜酒如命。山涛“饮酒至八斗方醉”、嵇康“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阮籍“遂纵酒昏酣,遗落时事”、阮咸“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阮籍“阮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七贤嗜酒一方面与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有莫大关系;另一方面则是挑战礼教,酒精的麻痹可以“遗落世事”,寻求暂时的心灵的宁静。

汉末以来,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深知时运艰难,人生短暂。阮籍《咏怀诗》中有:“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死之悲哀的主题始终贯穿于士人的心中,并且与酒紧密结合在一起。东晋的陶渊明承续玄学之风,在《形影神》中:“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寻求长生之道的方术,已经在此失去意义,然而酒文化却愈益确立其坚固的地位。

同是饮酒但是意义却不尽相同,境界异趣,尽管魏晋士人都是“肆意酣畅”的,但是此时的文化特质却不同于往代,此期的个人精神觉醒的色彩被强化。而酒作为单纯的物质层面的意义也已经改变,在魏晋时期酒更成为一种挑战封建礼教,及时行乐,躲避灾祸的独特文化价值符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