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梅羹先生纪录片,似闻流水到潇湘|音乐茶人

 ZmlZwh 2017-12-13


顾梅羹(1899—1990)古琴演奏-片段2 



顾梅羹《流水》


顾梅羹(1899—1990)名焘,号梅羹、琴禅。四川华阳人,生于湖南长沙。出身琴学世家。1911 年起从父顾哲卿、叔父顾卓群学琴,同年加入南薰琴社。1920 年参加上海晨风庐琴会,演奏《潇湘水云》。1921 年加入元音琴社,1924 年加入愔愔琴社。1947 年受聘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古琴、古代文学和中国音乐史。1956 年受聘音研所任特约演奏员,同年加入北京古琴研究会,参与编写《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1959 年起执教琴,沈阳音乐学院,1960 年借调到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古琴。1980 年发起成立辽宁古琴研究会,任会长,同年被聘为沈阳音乐学院教授。1957 年打谱《广陵散》,第一次打谱会演奏“嵇氏四弄”《孤馆遇神》。1959 至 1963 年为音研所录制琴曲十首,第三次打谱会演奏《高山》,“老八张”收入他的《流水》。1983 年沈阳音乐学院为他拍摄纪录片《似闻流水到潇湘》。1964年开始编写《琴学备要》,2004 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顾梅羹录像搜寻始末


以下文字选自即将出版的《绝响-国鹏集近世琴人音像遗珍》一书中的《那一代逝去的身影-古琴录像的搜集故事》:


……不单是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全国各地音乐学院在 20 世纪 80年代都曾经为老琴人们拍过录像。沈阳音乐学院在1983年为顾梅羹先生拍摄了纪录片《似闻流水到潇湘》,里面虽无完整曲目的演奏录像,但却留下了顾老的珍贵影像,里面有演奏《流水》《醉渔唱晚》《梅花三弄》等曲的演奏片段……



编者注:之前“老八张”唱片仅出版顾氏琴曲《流水》,唱片集《名家荟萃忆故人》中出版《忆故人》,本次出版顾梅羹不同年代录音共24曲,纪录片一部。这次出版由顾氏后人顾泽长顾永祥联合授权并提供相关珍贵资料,丁承运、陈伟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层T先生亦有贡献。




顾梅羹(1899~1990),名焘,字梅羹,别号琴禅,祖籍四川华阳,古琴教育家、演奏家、教授,泛川派古琴代表人物。

清光绪二十五年,顾梅羹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古琴艺术世家。其曾祖父顾庚山,是四川成都的著名书画家。其祖父顾玉成曾任清朝湖南候补直隶州,是近现代古琴宗师川派鼻祖张孔山的亲传弟子。顾梅羹幼时受祖父顾玉成的熏陶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古琴艺术。六岁读私塾时他苦读经史、四书五经,篇篇皆可背诵如流。在绘画方面求学于晚清湖南著名画家粟谷青,善画梅、兰、竹。12岁开始正式随父顾哲卿、叔父顾卓群习琴。第一曲就弹《醉渔唱晚》,一时在琴坛传为佳话。他的琴艺在这一时期已得到川派之真传,并加入自家所创建的南熏琴社。


1956年,顾梅羹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通讯研究员,被邀至北京,加入北京古琴研究会,并助查阜西完成了《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两部巨著。


1959年,沈阳音乐学院开设古琴专业,时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的著名音乐家李劫夫派民乐系主任朱郁之先生,前往北京将顾梅羹聘请到民乐系,专门从事古琴专业的教学工作。从此,顾梅羹成为了东北地区音乐院校古琴专业第一人,在被古代文人比喻成的'文化荒漠'地区播撒种子,开花结果。在这一时期,很多当今琴坛名流都受教于他。如:顾泽长,丁纪园、丁承运等。次年受上海音乐学院的邀请借调到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古琴,当今琴坛佼佼者龚一、林友仁等都受教于顾梅羹。一年后,返回沈阳音乐学院任教,他的琴学巨著《琴学备要》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编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