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AA及Mis-PL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昵称P2u81 2017-12-13

研究目的

前瞻性比较直接入路(DAA)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Mis-PL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图1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DAA)

图2 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Mis-PLA)

研究方法

研究病例选自福建省立医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入院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AA和Mis-PLA两组。

DAA组(43例45髋):男27例27髋,女16例18髋,平均年龄(57.4±7.3)岁,术前Harris评分(41.4±8.7)体重指数为(24.3±2.2)kg/㎡;Mis-PLA组(39例42髋):男25例26髋,女14例16髋,平均年龄(59.2±7.3)岁,术前Harris评分(39.6±8.4)分,BMI(24.7±2.5)kg/㎡。

研究者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进行对比评估。

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I/甲级愈合。

手术切口长度:DAA组(9.2±0.7)cm,Mis-PLA组(9.5±0.6)c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时间:DAA组(74.3±10.1)min,Mis-PLA组(37.5±4.3)min,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出血量:DAA组(229.6±79.2)mL,Mis-PLA组(215.7±56.0)mL,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周Harris评分:DAA组(85.5±4.1)Mis-PLA组(79.0±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髋关节功能评估,DAA组合Mis-PLA组在直线步行速度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Mis-PLA组上下楼梯速度优于DAA组;在转圈速度、坐下、穿鞋袜时,DAA组优于Mis-PLA组。

表1 两组患者术后6周及6个月,Harris评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周髋关节功能评估

结论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后外侧入路的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学习曲线短,直接前入路的主要优势在于术后早期没有体位限制的要求及髋关节功能恢复得更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