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人推崇《道德经》?

 方远图书馆 2017-12-13

《道德经》是由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西出函谷关时所著,又称《老子》、《五千言》等,整本书分为上篇《道经》,下篇《德经》,由于它论述多以政治,被称为帝王之学,而又由它的表达深奥,包涵广博,又被成为万经之王。



很多人都喜欢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有人以权谋,有人以修行,有人以儒……而他们也都有所得。从这个角度来说,《道德经》就好像永不枯竭的源泉,滋滋不倦哺育着很多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统计的数据显示,《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那么为什么古今中外都这么推崇《道德经》呢?一起来看一看。

修身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摘自第三十三章

译文:能够了解别人的人很聪明,而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智慧。能够打败别人的人是十分有力量的,而能够打败自己的人才是更加强大,更加战无不胜的。知足的人是富有的,坚持力行的人是有志向的,不丧失本分(踏实)的人能够长久,虽然身体死了,但是“道”犹存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长寿。

在这里,老子讲述了,虽然“知人”、“胜人”很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这与第九章、十章、十五章等类似,都在侧重修身,个人修养。

之后的“知足”、“强行”、“不失其所”等更是如此。

治理

“无为而治”被世代帝王推崇,常常用于打下江山之后的治理江山的最初阶段。

而“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只是不做过多的干预,让民众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在用人方面就是知人善任,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把具体事情分摊给下属去做,凡事不必事必躬亲。

作为一家企业,无论怎么划分,肯定分为低层、中层、高层,想要企业发展好,高层在小事上就不为,让下面的人去做,不过多干预,在大事上为,掌控好企业的发展战略。

当然,其他方面也是。比如教育领域,老师、家长不过多干预孩子。

方法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道就是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也是人类活动的客观规律。另外一种说法是本质。

窥一斑而知全貌,抓住事物的本质,就能全部的了解,这是因为事物的变化总是围绕着他的本质。

不畏浮云遮望眼,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是一种方法论,纵使事物万千,抓其本质足够。所以把握住了道,也就是把握住了天地万物。

读书也是,做企业也是,应用这个方法论的例子比比皆是。

当然,除了修身、治理、方法论外,《道德经》讲述的东西还有很多,真的是不同角度窥视,得到不同收获,而且不同人生阶段观看,感受异常不同。

《道德经》就好像是一本百库全书,他在那里,不管你看与不看,不管你究与不究……他总是一块宝藏,等待着你去挖掘。

以上内容只是挑选了一二做引子,我就抛砖引玉了,欢迎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