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合陂之战:有的胜利,你看见的是天时,却没看到背后的人力

 金色年华554 2017-12-13

文丨《那些年》瑞格格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曾实现了北方的短暂统一。然而淝水之战前秦大败,国力迅速衰颓,曾经被前秦攻灭的各路政权也借机纷纷脱离、重新自立。慕容垂复国,号燕,史称后燕。拓跋珪恢复代国,更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后燕与北魏一度合作无间,甚至通婚交好,但是二者都求取扩张,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矛盾渐渐不可调和。双方之间必有一战。

兵力悬殊,怎么破?

公元395年4月,拓跋珪率军攻破了依附于后燕的各个部落,剪除了后燕的同盟,这也意味着两国开始正面对决。5月,后燕太子慕容宝统领近十万人的大军进攻北魏,企图用庞大的军力,一次性解决对手。

若仅论兵力,北魏难敌后燕。但这一战的结果却是,后燕大败。

参合陂之战:有的胜利,你看见的是天时,却没看到背后的人力

北魏有十万大军,当中还包括数万骑兵。的确让人难以招架。

拓跋珪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左长史张衮献计说:“燕国最近刚打了两场大胜仗,还处在傲娇之中。这次又倾力而出,必然轻视我们。所以我们应该示弱,让敌人继续膨胀,然后方可克敌制胜!

于是,拓跋珪下令所有部队,向黄河以西迁移,退而避之。

而北魏采取的“敌进我退,拖而不打”的战略,成功地为后面的战局,谋得了空间。

大风来,计谋生

由于北魏方面采取退避战术,后燕军进展迅速。五月出发,七月便抵达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一路上还收降了北魏旁支部落3万余户,收集粮草100多万斛。随后,进军黄河渡口,开始建造船只。

此刻的拓跋珪正带着北魏大军于黄河南岸驻扎,双方隔河相对。为了打破对峙局面,9月,慕容宝下令渡河。

可就在此时,突然狂风大作,后燕军的数十艘战舰,连同船上的300甲士一起被风刮到了河对岸!300甲士全部被俘。后燕军的渡河计划也宣告破产。

可以想象,当时的慕容宝该有多郁闷——拓跋珪啊拓跋珪,莫非你在梦中得到过诸葛孔明的真传,会“借东风”不成?!

如果说这阵风是“天公作美”,那么随后拓跋珪对这些俘虏的处理,便足见其为将的智慧。

参合陂之战:有的胜利,你看见的是天时,却没看到背后的人力

拓跋珪下令,将300俘虏全部释放回营。这一举动让后燕士卒以为北魏并没有与之决战的胆量和决心。如此以来,后燕士卒原本紧绷的神经,松了一松。

杀人,诛心。

拓跋珪的诛心功力,还远不止此。

如果说这次,只是给对方的斗志松了松土,那么接下来拓跋珪的一计,对后燕军心的震动,恐怕是地动山摇式的。

你爸死了!

后燕军出征时,皇帝慕容垂已经卧病。这对于一支太子亲率的远征军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拓跋珪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

他派人埋伏于后燕首都中山到五原间的必经之路上,截杀信使,无一漏网。结果,慕容宝几个月得不到父亲的消息,心神不宁。

正当慕容宝陷入纠结,考虑是该回去稳固皇位,还是应该继续作战的时候,拓跋珪在他的心理防线上,施以最有力的一击。

他把俘获的使节押送到黄河岸边,命他对慕容宝喊话:“你爸死啦!你怎么还不早点回去?

听到此话,慕容宝顿时忧惧万分,众士卒震惊骚动。

慕容宝的忧惧在情理之中。目前战局根本打不开,一时半会又回不去,他生怕自己回去晚了没法及时继承大位。而士兵们也会顺理成章地认为,皇帝都死了,仗肯定不打了。再加上之前俘虏被放回,对方可能也根本不想打这一仗。

那么此时,慕容垂死了吗?还没。

可是,后燕军难辨真假。拓跋珪利用信息不对称,成功动摇了对方的军心。军心一动摇,纵有十万之众,怕也只是一盘散沙。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两军隔河,僵持了二十余天。后燕军中,内讧了。

当时随军而来的,还有慕容麟,他是慕容垂的庶子,慕容宝的异母兄弟。慕容麟的部下认为慕容垂已死,打算发动兵变,拥戴慕容麟继位。结果阴谋败露,谋逆者悉数被杀。虽然慕容麟未受牵连,但因为这件事,慕容宝与慕容麟兄弟之间开始互相猜忌。

大敌当前,最忌将帅不合、军心不稳。拓跋珪这一计,让后燕的十万大军再无心恋战。不费兵卒,已将对手的武力值折半!

真的没办法了吗?不妨等一等

395年10月25日,后燕军开始撤退。由于当时河流还未结冰,慕容宝认为拓跋珪绝不可能渡河追击,所以撤退时,连后卫掩护都没安排。

黄河水阻绝了两军。似乎,北魏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后燕军撤退了。然而,拓跋珪并没有因此撤兵。几日后,机会来了。

11月3日,暴风忽起,气温急剧下降,一夜之间,黄河冰封!这也就意味着,慕容宝认为的不可能,将成为可能——北魏军可以过河了。

于是,拓跋珪迅速率军渡河,留下辎重粮秣,特别遴选两万精锐骑兵,急行追击。

镜头切换,再看后燕军。

后燕军队当时撤退到了参合陂,有将领建议应该派军殿后。而慕容宝认为根本没那个必要。最后,在宰相慕容德的再三劝告下,慕容宝才派慕容麟率骑兵三万人作为殿后,戒备意外。

显然,慕容麟也觉得这是杞人忧天,于是带着他的部队一边走一边打猎,丝毫没有警戒。

而慕容宝派出的侦察兵同样不以为然,走了十多里,就下马解鞍,呼呼大睡。

他们不知道,北魏追兵正如潜行的虎豹,极速靠近着他们。

最后一击

395年11月9日,黄昏,北魏兵团抵达参合陂西侧。而后燕军队正在参合陂东侧的河边扎营,对敌人的行踪毫无知觉。拓跋珪连夜部署,准备向后燕军发起偷袭。

北魏军士卒衔枚,马匹束口,在暗夜中登上了山坡。

次日,太阳初升。北魏军登山成功,脚下就是后燕军营。此时的后燕军正要开拔,猛一抬头,发现北魏兵团已经漫山遍野。后燕士卒大为惊恐,呼喊奔走,霎时乱作一团。

拓跋珪一声令下,北魏军发动总攻。后燕士卒丢盔弃甲,纷纷投河而逃,压死的、淹死的数以万计。

而根据此前的部署,北魏的另一支部队此时已经绕到后燕军队身后,切断了退路。两侧夹击之下,后燕军队四五万人惊慌过度,一时之间,竟放下武器,全体投降,逃亡者不过数千人。太子慕容宝等人撇下大部队独自逃走,这才幸免一死。

拓跋珪在俘虏的后燕官员中,遴选有才干的留下任用。其余人,在部将的建议下,全部坑杀。

参合陂之战,北魏胜,后燕完败!

而这一战,影响极大。加速了后燕的灭亡,也奠定了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参合陂之战:有的胜利,你看见的是天时,却没看到背后的人力

这又是一场以弱胜强、以退为进的经典战例。看似揉杂了太多的偶然:黄河岸边那阵怪力大风,慕容垂“恰逢其时”的病重,以及一夜之间冰封的黄河。

的确,这些都是偶发。可是,偶然背后的必然,不可忽视。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北魏选择了正确的战略。面对一些外力因素,拓跋珪随机应变,成了自我助力。面对看似无可为的穷途,科学判断、不轻言放弃,于是迎来了转机。这一场看似胜于天时的战争,背后的人力,或许才是致胜的必然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