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岁女孩只身进入防空洞劝鬼子投降,下场令人心痛

 山地之仔 2017-12-14

历史教室

1945年8月9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打击日本残寇。当天,日军、警察、宪兵、特务、电报局人员等三千余人退守绥芬河天长山要塞。苏军几次攻击未果,伤亡不少。据“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的策划者孙伯言介绍,当时在苏联红军登记处,一位负责人向在场的人们询问:“谁会说日俄两种语言?不知是谁用俄语回答了一句:“嘎丽娅·杜别耶娃会说日语。”绥芬河几千人口,是个小镇,嘎丽娅人很出众,很多人都认识她,大家把目光投在她身上。嘎丽娅和苏联人谈过后走到母亲跟前平静地说:“妈妈,红军军官让我当翻译,跟他们上山去劝日军投降。”嘎丽娅的母亲不同意,嘎丽娅很镇静地说:“不要紧的,要塞里面还有我的日本同学呢。”据后来的证据表明,要塞里有些日本小孩确实是嘎丽娅的朋友。

或许,她想日本人垮台了,此行有苏联红军的保护,不会有危险;或许,她抱定决心,就是危险也要转告她的日本邻居和伙伴应该走出山洞,免得伤及妇幼无辜。我们无从知晓她究竟想什么,只知道当时她是那么从容镇静,”嘎丽娅的母亲默默地把自己头上的花头巾摘下来,戴在心爱的女儿头上,望着女儿向天长山走去。而这一走,善良勇敢的嘎丽娅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嘎丽娅走进了绥芬河人的心中,走进了传说,走进了永恒,走进了历史。

她随同4名苏联士兵走上了炮火纷飞的天长山要塞战场,深入虎穴,去完成劝降的使命。

据传说,嘎丽娅曾经到天长山去了三次,第二次去时,日本军官说再给一些时间准备,答应下午3时放下武器投降。第三次上去的时候,日军突然开枪,将同去的苏军打死,嘎丽娅被拖进山洞。现场的情形没人看到,只能成了一个留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迷。山下的苏军等了一个晚上不见人下来,知道坏事了,于是下令炮轰。1945年8月15日,天长山要塞的日军投降,仅余26名士兵。战斗结束后,嘎丽娅仍不见回来,也没有消息。人们在山上只找到了嘎丽娅的红头巾,却一直没找到人。当时炮火将很多尸体炸飞,走得如此安静,又走得如此轰轰烈烈。

战后,天长山要塞投降的26名日军被遣送回国。苏军也很快撤离。没有人为嘎丽娅的事作证。在那个年代,怎么会有人关心一个死在炮火中的平民百姓啊,嘎丽娅的死就成了一个悬疑,更没有人追认她为烈士。

1945年10月8日,这个为了绥芬河的解放而献出自己17岁生命的中俄混血姑娘,如今化身成为“友谊和平天使”的雕塑矗立在绥芬河和平广场上。中俄两国人民一起在新成的嘎丽娅的塑像面前献花,苏联老红军说:“她永远昭示着人民对友谊与和平的祈盼和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