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20家族的新成员?隐身性能居全球首位,成防空网“踹门利器”

 申家书屋 2022-05-10 发布于广东省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抗日战争进入了尾声。大约有150万苏联红军向盘踞在我国东北的伪满洲国的关东军发起进攻,很快就打到了我国边城绥芬河。

为了抵御苏联红军,日本关东军在绥芬河天长山要塞中修筑了堡垒,企图拖延苏联红军的进攻。在天长山要塞上,苏联红军遭到了日本关东军的顽强抵抗,损失较大,一时无法前进。

苏联红军为了减少伤亡,决定派人去劝日本关东军投降,在绥芬河附近,找到了一位精通俄语、中文和日语的小姑娘嘎丽娅·瓦西里耶夫娜·杜别耶娃(后文称嘎丽娅)。

嘎丽娅的身份很特殊,她是一位中俄混血儿,长得十分漂亮。当时的嘎丽娅年仅17岁,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军事训练,她勇敢接下了这项特殊的使命,前往日本关东军的碉堡中劝他们投降。

可惜的是,一群日本禽兽兵将嘎丽娅拖进了山洞,残忍地将她杀害了。嘎丽娅牺牲在抗日战争结束的黎明之前,她成了一名抗日烈士。

嘎丽娅到底是如何牺牲的呢?日本关东军既答应谈判,为何会将嘎丽娅残忍杀害呢?事情已经过去了70余年,我们来回忆一下那个在绥芬河发生的传奇瞬间。

苏联红军血战天长山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1945年,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关东军早就没有当年的精锐,剩下的多数是老弱病残。

8月9日,苏联红军的轰炸机起飞,目标直指中国牡丹江方向的日军战略防区,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五集团军按照既定部署,闪击了绥芬河,打响了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的第一枪。

苏联红军要想进入我国东北,必须要拿下绥芬河,那里的日军是关东军中最精锐的10 个步兵师团和1个步兵混成旅团,设置了三道防线。

战斗打响后,绥芬河日军警备本部司令山原进二集中了千余名日军顽固抵抗了三个小时后,被苏联红军的大炮打得抬不起头了,只能放弃绥芬河城区,退守第二道防线天长山一带。

苏联红军占领绥芬河后,马不停蹄地奔向天长山,对日军发起猛攻。日本关东军在天目山内修筑了永备坑道,苏联红军进攻不顺利,伤亡比较大,一时间难以攻克这道防线。

坑道内的日军火力很强,山原进二见苏联红军一时间拿他没办法,看到了一丝希望,想顽抗到援军到来,这样或许可以扭转战局。

想到这里,山原进二把工事里所有的火力集中起来,等苏联红军进攻的时候,来个突然反击。日军的顽固抵抗让苏联红军损失很大,几百名优秀的官兵牺牲在天长山附近,他们都是从苏德战场上幸存下来的老兵,苏军指挥员难免有些心疼。

为了尽快拿下天长山,苏联红军增加了重炮和飞机对日军阵地的轰炸,但效果并不理想。苏军前线指挥部连夜召开会议,寻求如何在减少伤亡的情况下能攻克天长山。

在会议上,有人提议劝日军投降,让对方知晓当前的形势和下一步要面临的覆灭命运,促使日军能够尽早投降,这样能够减少战争伤亡。

苏军首长认为劝日军投降这个办法很好,可问题是派谁去与日军交涉?前线又一时难以找到一位懂日语和俄语的人。

“和平天使”嘎丽娅

在战争时期,军使可以说是“和平天使”,是战争双方在必要沟通时派出的使节。军使需要有灵活的头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处理突发情况,且具备一定的危险性。

虽说有着“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但被敌方扣押,甚至被杀害的军使不在少数。为了找到一位合适的苏联军使,苏军决定在绥芬河城百姓中寻找,需要精通一位胆大细心,且精通俄语和日军的人。

苏军工作人员在民间紧急寻找符合条件的军使,绥芬河人民很支持苏军对关东军的打击,为苏军提供各种帮助。苏军对市民进行登记时,有一位市民告诉他们,张焕新家有一个姑娘叫嘎丽娅,她不仅会说俄语和中文,对日语也很精通。

苏军闻讯后大喜,立即前往张焕新家,原来张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张焕新本人是闯关东的汉子,经常往返于中俄两国,后来与一位苏联姑娘菲克拉·列奥奇耶娃结为夫妻,生了一个女儿叫嘎丽娅。

张焕新一家得知苏军工作人员的来意后,嘎丽娅的妈妈大哭了起来,她深知女儿如果接下了这个任务,凶多吉少,恐怕会被杀害。因此,张焕新夫妻二人是拒绝女儿冒险,因为嘎丽娅也仅仅17周岁,且没有任何培训经验,很难胜任军使这份工作。

正当苏联工作人员无奈的时候,嘎丽娅自告奋勇,接受了这个任务。嘎丽娅说:“让我去吧,我愿意去说服日军放下武器,山洞里还有不少我的日本小同学,我去说和一下可以减少无谓的牺牲,实现和平。”

17岁的嘎丽娅如此勇敢且深明大义,让张焕新夫妇非常自豪和感动,既然女儿坚持要求,又是为了全民族的抗日解放大业,作为父母,也不会硬留,应该为她感到骄傲。

嘎丽娅与父母告别前,母亲给她一条红色的头巾,寓意是保佑女儿能够平安归来。在决战前的寂静时刻,嘎丽娅告别了亲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跟随苏军来到了天长山前线阵地。

天长山激战的间隙,日军也在揣摩苏军的意图,想到了讲和的可能性。日军狮子大开口,要求苏联军队全线退回苏方一侧,恢复到战前状态。

为了能够尽快解放天长山,苏军派出了一名上尉带着一个小分队的战士,护送嘎丽娅到日军工事附近,举旗示意,向日军讲明了来意。

嘎丽娅即将进入日军工事时,日军要求仅嘎丽娅一人入内,其余人停止前进。苏联上尉为了顾全大局,同意了日军的无理要求。日军将嘎丽娅领到工事内,双方展开交涉。

嘎丽娅翻译了苏军的谈判条件,日军听完后,没有给出具体回复,借口还要进行研究商议再给嘎丽娅明确答复。日军约嘎丽娅明日再次来此举行谈判,嘎丽娅回营后将日军的口信带给了苏军。

到了第二天,嘎丽娅再次在苏联上尉的护送下,来到了日军工事附近。和第一天一样,苏联小分队再次被挡在外面,日军只允许嘎丽娅一人入内谈判。

新一轮的谈判开始,在外的苏联小分队听不清谈判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能隐隐约约听出日军态度逼人,语气野蛮,谈判现场十分紧张,丝毫没有和解的意思。

最后,苏联上尉看见嘎丽娅一个人走出了日军的工事,随后日军就向工事外射击,几名苏联士兵想解救嘎丽娅,被日军的机枪打伤,倒在了附近。

见日军对嘎丽娅不利,苏联上尉立即开火反击,打死了日军工事前的几名士兵。日军丧心病狂,他们将嘎丽娅拖进了山洞,表明了拒绝与苏联和谈的意愿,最终将嘎丽娅折磨后残忍地杀害了她。

日军杀害嘎丽娅,这违背了战争的道义和原则,如此无耻的行为,让苏军非常愤怒,发誓要为嘎丽娅报仇。日军显然是低估了苏联红军的能力,在他们的立体攻势下,天长山内的日军守敌很快被全歼了。

嘎丽娅牺牲了,一位年仅17岁的和平天使,就这样被残忍的日本人杀害了。硝烟虽已经散去,但绥芬河人民没有忘记嘎丽娅,她是当地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她的故事将会被永远传颂下去。

中苏人民没有忘记嘎丽娅

改革开放后,在绥芬河市地方志编研室担任编辑的孙伯言,在偶然下读到了一则有关于嘎丽娅的悲壮故事,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此事,孙伯言四处奔走,游说,来到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请求学校的院长能够筹建纪念嘎丽娅的“友谊和平天使”雕像。

孙伯言以绥芬河当地市民的名义,给普京写信,希望他能够为嘎丽娅题词。

2007年,普京回复孙伯言的信,并且亲自为嘎丽娅雕像题词,同年6月,俄罗斯驻华大使亲自来到绥芬河,向当地人转交来自普京亲笔签名的信件。

在信中,普京说道:

在中俄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和平友谊天使”嘎丽娅雕像终于建成。“在我心中,她是中俄友谊的象征,是和平天使的化身,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她。”

2014年7月,黑龙江追认嘎丽娅为烈士,号召全体人民向她学习,继承先烈遗志,牢记中俄的友谊。

结语

嘎丽娅的牺牲令人惋惜,一个多么聪明漂亮的姑娘,她心地善良,勇担重任,不怕牺牲,为抗日事业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战争的无情的,那些杀害和平使者嘎丽娅的日军更是丧心病狂,他们没有人道,犹如禽兽一般,注定是要被消灭的。如今,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多想想牺牲的烈士,继承他们的爱国精神,向嘎丽娅致敬!

参考资料《嘎丽娅:中俄友谊的和平天使》

《“和平天使”嘎丽娅牺牲前后》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