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如何进行肢体锻炼 2017-09-06 肌萎缩二科 肌萎缩肌无力重点专科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现代医学尚不能控制其病情发展,但科学合理的坚持进行肢体锻炼对疾病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患者做家庭锻炼时应适当减量,不可过力,以自觉肢体稍感轻度疲劳为度,注意避免摔倒,切忌过度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临床上我们观察到很多患者过度锻炼或者多次跌倒后加重病情的情况。其锻炼方式、活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应根据病情实际情况,因人而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好运动节奏:患者的锻炼在时间间隔上有一定要求,并非越多越好;运动宜少量多次进行。 2、还应注意选择无痛的动作,并对疼痛进行积极治疗;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不可过力。 3、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方式:锻炼要有针对性,哪些肌肉发生了萎缩,就锻炼哪些肌肉。不要用健康肌肉的运动来代替萎缩肌肉的运动,例如不要以耸肩、外展代替前臂旋转等。 4、运动锻炼应坚持,不可采用一曝十寒方式。 5、 ALS患者虽然有肌肉萎缩无力,但其真正的病因不在肌肉上,而在于上下运动神经元,是通过运动来逆向刺激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应在运动期间坚持服用有保护运动神经元的药物。 6、运动神经元患者多数有运动困难,在做运动锻炼应注意安全,应有合理的防护设备,站立不稳者应平卧锻炼。ALS患者肌张力高,在运动前应有一定的放松时间,有助于肌张力的减轻,使运动灵活不僵硬。 锻炼方法: 肢体功能影响较轻的病人可采用五禽戏,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以保持关节活动度、肌肉长度,维持肌肉最大的功能。 由于本病早期易侵犯手肌,因此应进行主动手肌运动,如分指、并指、对掌、握持、屈腕、伸腕、伸指运动。 此外可进行悬吊练习,是利用绳索(可调长短)、搭扣或“S”钩和吊带组合起来,将拟训练活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使其在除去肢体重力的前提下主动进行钟摆样的训练活动。可训练肘关节屈伸动作、肩关节外展内收、训练髋关节外展内收或前屈后伸的方法等。此外,对于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可以进行以健侧肢体帮助对侧肢体活动的运动,常用滑轮和绳索等用具,既可训练肩关节外展、内收,又可训练前屈后伸。此外,还可借助于器械,通过杠杆原理,以器械为助力,带动受限的关节进行训练活动。如肩关节练习器、肘关节练习器、踝关节练习器以及体操棒来进行主动运动。在进行主动运动时应注意必须向患者讲解动作要领及方向,助力的方向要与被训练肌肉的收缩方向一致,避免出现代偿动作。 肢体功能影响较明显的病人可采用适当的床上活动,肢体功能很差难以运动的患者可采用被动运动。被动运动疗法有:1、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 治疗师根据运动学原理完成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如躯干被动活动、肩关节前屈被动活动、肩关节外展被动活动、肘关节被动活动、髋关节屈伸的被动活动等;2、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它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被动活动病人关节,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类似于我国传统医学的手法治疗,常用的手法包括关节的牵引、滑动、滚动、挤压、旋转等;3、持续被动活动是利用机械或电动活动装置,使肢体进行持续的无疼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它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粘连和关节僵硬,消除手术和制动带来的并发症。常用的有各关节专用持续被动活动器。被动关节活动的训练中应注意每次一般针对一个关节,应缓慢、平滑地完成该关节现存的最大活动范围,并在末端做一短暂停留,每个运动方向一般做3~5次,每日早晚各1次,但对那些活动范围有受限趋势的关节应增加次数。 肌张力高者进行康复锻炼 应注意:1、肌张力高的患者锻炼时应要有充足的放松时间,可先行心理放松(自我暗示放松,心情平静,想着每一块肌肉放松),然后行按摩,热疗,缓慢被动运动,待肌肉有所放松后进行;2、合理选择主动锻炼方式,应从少量开始,进行间歇训练,若训练中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情况应重新放松,不要着急进行训练;3、首次训练量宜小,不至过度疲劳;4、训练中所有动作在动作前要用意识先完成一遍;5、训练中期应合理选择协调运动,比如一腿一手同时运动;6、训练后宜放松。 “躺着”也能长寿?这样休息效果堪比运动! 人人都说锻炼好,但已经退休的国家级名中医徐再春教授却不这么认为。他曾说:“人生有一傻,没病吃药最傻,别老照镜子看肚子有没有大起来,特别是老年人,不要患上慢病后拼命锻炼。40岁前必须锻炼,50岁前适当锻炼,60岁后不锻炼、多保养。” 其实不光中老年人,年轻人也该注意锻炼适量。邀请权威运动专家,教你在休息中轻松实现锻炼效果,不费事就能养生。 一、最容易犯的5个运动错误 1、走得多 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时,会使脾脏产生白细胞的能力大大降低,致使淋巴细胞中细胞活性大大降低。 2、速度快 对于走路和跑步而言,强度就是速度,强度过大容易发生运动伤害。比较常见的有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及腰部的疼痛和损伤。 3、早起就猛跑 不吃早餐或不补水就出门“狂走猛跑”,会导致血糖过低。早起时,人体血液更黏稠,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运动风险更大。此外,凌晨是心血管病高发期,高危人群应避免清晨剧烈运动。 4、严寒酷暑无阻 研究表明,极端温度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一热一寒,是心脑的“大敌”。目前早晚温差大,一定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避免过度运动。 5、靠走路减肥 人体一天中摄入的热量越多,器官负担越重,但如果再进行超负荷的运动,器官的负担则翻倍,久而久之,加快器官衰老。 二、休息才是最好的锻炼 1、小憩20分钟 — 让心脏动起来 多项研究表明,小憩是减压神器,能提高灵敏度和工作效率,也更有利于心脏健康。研究发现,一周午睡3次以上、每次小于30分钟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了37%。 2、喝杯热茶 — 让大脑动起来 发表在《人类神经科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喝水能够让你的大脑提速14%,有助于保持思维敏捷。天气渐热,喝杯热茶还是清热止渴的法宝,因为热茶能促使毛孔张开,加速汗腺分泌,还可以利尿。 3、伸个懒腰 — 让肺动起来 伸懒腰能增加对心、肺的挤压,增加全身的供氧,还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收缩和呼吸的加深。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4、吃健康零食 — 让肠胃动起来 在两餐之间或餐前吃点健康零食,既可以让你得到身心的放松,还有助于补充营养。建议在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左右给自己来个短暂的“茶歇”,酸奶、水果、坚果等都是比较健康的零食选择。 5、简单运动 — 让身体动起来 拉拉筋、扭扭腰,或者深蹲、靠墙站立、高抬腿、俯卧撑都是比较简便易行的运动,还可以练一两组瑜伽或太极的动作,时间不必太长,几分钟就能让身体充分放松。 6、晒太阳 — 让免疫力动起来 晒太阳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国人晒太阳的时间仍远远不够。不妨在你感到疲倦时,把晒太阳这个功课补上。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是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此时可以散散步,或者边晒太阳边打电话,一举两得。可以多晒晒背部、双腿和头顶,有助于钙的吸收、合成,还能提高免疫力,每次晒15~20分钟为宜。 7、发呆5分钟 — 让精神动起来 美国哈佛医学院和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发呆是最简单的减压方式。他们发现,心无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想的时候,大脑中的α脑电波得到加强。 这种特殊的脑电波可以抑制信息超载,让注意力和意念更加集中,从而改善情绪,减轻压力,缓解焦虑不安,还能加强记忆力,缓解疼痛,并提高免疫力。另有研究发现,每天适当发会呆能将焦虑和抑郁风险降低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