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举世学人,莫能知此,非遇真师指示,孰能晓哉? “晚学不肯下问于人,若悟他家有不死之药,乃修身至宝、不死之良方也。 “此道乃真阴、真阳逆合,而盗其杀机中之生气耳,并非三峰采战淫邪之术。 “出入往来之所,阴阳交会之地,非得心传口授之真,何可强猜而知之乎? 上阳子《参同注》曰:“从凡入圣,作佛成仙,其心传口授之秘,又不敢施于笔者。噫!世人器德凉薄,诽谤易生。 “此道即众生阶筏,为万世之梯航。岂谓后人各执异见,不立苦志参访真师,不明阴阳同类相胥 各尚所闻,愈差愈远。彼见《周易》,则指为卜筮、纳甲之书,又恶知同类得朋之道乎? 彼见鼎器之说,则猜为金石炉火之事。 彼闻采取之说,则猜为三峰采战之术。 彼闻有为,则疑是旁门邪径。 彼闻无为,则疑是顽空打坐。 彼闻大乘,则执禅宗空性。 唯资谈论,更不察圣人之道,是用阴阳修之,以出阴阳。用世法修之,以出世间。 “天上太阳有十二度,与太阳合壁,人间少阴有十二度,以隐形看经,此阴阳之正也。 “《契》曰:‘推情合性,转而相与。’ “气自外来,可以炼丹,可以入圣。 “修大丹与生身受气之初,浑无差别,但有顺逆耳。 “愚人专以无为、顽空是道,依稀度日,任生任死。此辈为教中大罪人,况敢言修行一事哉? “金丹必须同类药物,一阴一阳,必互交感,一牝一牡,方得化生。 倘独居孤处,安得化化之气?若夫众雌无雄,岂有生生之道? 欲炼还丹,必求先天一气以成丹也。功用非师莫明,慧饶颜闵,莫能自通。 “先天一气,从自己生身处求之。 “自古及今,好者亿人。不遇真师,希有能成。 “世之愚夫,但闻何人打坐几年,某人入关几处,便乃言其有道。他岂知马祖南岳磨砖之谓?他岂知阴阳吞咽生杀之理乎? “伏惟至道,天生圣哲,奚有自悟?必资师授。 “人不求师,奚自觉悟? 倘有所师,先以《参同契》一书辩之,若句句能明,章章洞晓,方是真师。 苟有一句模棱含糊,便难信受。 若果得遇真师之传,能行此道,则证圣成真,指日可冀。” 《参同契》曰:“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 陈显微曰:“若人善根纯熟,好道心切,考仙经,穷圣典,低心访友,下意求师,必遇至人,授之口诀。” 白玉蟾《指玄篇注》曰:“还年接命,以作长生之客。返本还源,须要天地相合,龙虎相交,采丹接命。知之者切莫乱传,任是父子骨肉,道心不坚,敢轻妄传还丹秘宝,天必殃报,九祖沉沦。”
三丰祖曰:“真经真师授,至道至人传。” 上阳子《参同契注》曰:‘为道而不通言词,则不得性情之感。 为道而不知变动,则不得金水之化。 为道而不工制器,则不得鼎炉之用。 为道而不达吉凶,则不得顺逆之理。” 上阳子曰:“世人气血将衰,须求归根之道,可以回老,可以返婴,可以长生。” 陆子野曰:“世人若不迷蒙,个个可办此事。” 上阳子曰:“未闻道者急求师,已闻道者即求药。人之寿夭,未可预知也。” 上阳子曰:“我以因缘遇圣师,忽于言下大惊疑。方知玄妙无多句,好事而何容易知。”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疑若信。下士闻道,大笑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