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跃儿 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危险的场景,所以我们要提前给孩子建构关于安全方面的原则,教会孩子哪些地方是不能去的,哪些东西是不能动的。 对于四岁以前的孩子,我们可以把危险的物品收到不让孩子看见,来保证孩子所在环境的安全;4岁之后,孩子就得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基本的安全规则。 如果我们到处告诉孩子什么是危险的,孩子就会觉得环境中充满了危机,会感到恐惧,所以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如果探索到有危险的事物,而这个事物又无法排除,我们就要用巧妙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建构安全方面的原则。 这一天吃过中午饭,浩浩突然发现从楼梯的侧面也可以爬上楼梯,这使他非常愉悦,一下子就刺激了他探索的热情。尽管从这个位置爬上楼梯很容易掉下来,但浩浩还是非要爬。 我们怎么阻止这个行为呢?是把他骂一顿,还是用我们的情绪把他恐吓得不敢再从这儿爬楼梯,还是强行抱开让他离开楼梯? 这么大的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一旦产生了某种愿望,他的内在就会随之产生巨大的动力---这颗巨大的动力是儿童用来发展自己的最珍贵的力量。 如果儿童没有这样的力量,他们也不能够在6年的时间里不遗余力地去探索他们周围的生活,去建构他们自己的人格状态,形成他们自己那种精神的人。 按照很多人的做法,老师直接把浩浩抱离楼梯就行了,因为成人是有力量的,这样孩子在与成人的较量过程中不会付出那么多的痛苦和艰辛。 但是我们认为,如果用强于孩子的力量强行把孩子抱走,会让孩子感觉自己非常渺小,这样的事情多了,就会让孩子认为我是渺小的,即使以后他个子长大了,这种渺小的意识和信念还会留在他的心中,而且当孩子发现成人不在面前时还是会去爬楼梯,因为上一次他的不成功是由于被抱走了,如果没有人抱走他,他还是会继续爬。 此外,我们也不能用成人的权威,通过发火、恐吓的方式使孩子离开。那样孩子是因为恐惧权威才离开,不是因为发现这个地方是不能上的而自己主动放弃。 这时成人只能用坚持不让孩子从旁边上去的意志力来跟孩子做一次较量,让孩子知道这个地方不能爬。这样,以后没人在这里看着的时候,孩子也不会偷偷上去,才能使孩子彻底放弃危险的行为,不再偷偷地试验这个危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保证了孩子的安全,也使孩子成长起意志力,同时也检验我们对孩子的爱到底有多深,我们对孩子的责任到底有多大的一次机会。 给孩子建构原则与让孩子倾听的过程,是对成人自己内里力量的一个考验。 从会爬开始,孩子就努力地要在环境中开辟新的领域,探索新的角落,不知道这个世界什么地方具有着什么样的危险。在4岁之前,成人只能通过排除环境中的危险来达到确保孩子安全目的。 但有时孩子会探索环境中一些无法排除的危险地域,那该怎么办呢? 这时成人如果用自己的体力将儿童强行抱离,孩子就有可能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再去这个危险的地域探索; 如果用物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就不能建构起避免危险事物的原则,当没有物品引导时,他也有可能再去爬那个地方; 如果用严重的情绪威胁孩子,就有可能造成孩子不分场合的恐惧,对任何事物的探索都显得谨小慎微,缩手缩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成人可以选择与孩子进行意志力较量的方式,使孩子最终自动放弃那个目标,这样孩子大都不会再重复危险行为,不再去那里。如果再去,就再重复一次,直到孩子再也不去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看上去非常痛苦,成人有时候也会怀疑孩子最终会不会放弃,但只要成人用自己的思想支持自己的心力,最终一定会胜出。这样孩子既避免了危险,又不会受到伤害。 在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岁以下的孩子可以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例如,孩子要去探索从楼梯的外面爬楼梯,如果孩子是2岁之前,可以轻轻拉起孩子的手说:我们去看看那边有个小虫子。 对3岁以上的孩子,则不要强行把孩子抱走,不然会使他无法进行那项事情,使他产生他律而不是自律。 在他律的情况,孩子会更加危险,因为如果造成他律的那个“他人”不在的话,孩子就会偷着去做这个权威人不让他做的任何事情。 无论孩子怎么攻击你,都要保持心情的平静和面部表情的平和。 无论孩子怎么挣扎,你的手怎样使劲,但面部表情都不要变得狰狞。 在孩子放弃后,跟着孩子一起快乐地离开,给他介绍其他的工作。 在建立了安全原则和界限的前提下,孩子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所有家长都是智慧的,让我们一起为帮助孩子建构规则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吧。 “李跃儿说”时间到了~ ⊙ 本文为李跃儿芭学园原创,内容摘自《关键期关键帮助》第五章:教育的误区。 做 最 懂 孩 子 的 教 育 www.liyueer.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