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清风湿散热药 1、防己 (木防己) 【性能】苦、辛,寒。归膀胱、肺经。(此类药中苦寒味最重,但不做为清热药用) 【功效】袪风湿(作用相对较强,切止痛效果好,所以在风湿寒痹当中和独活,羌活 防风配伍。应用普遍),止痛(也用于牙痛),利水消肿。 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 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3、湿疹疮毒。本品苦以燥湿,寒以清热,治湿疹疮毒,可与苦参、金银花等配伍 用法用量:汉防己利尿的作用强于木防己,木防己偏于风湿痹痛。木防己来源与马兜铃科,有伤肝肾的痹症。防己苦寒伤胃,用量不宜太大。木防己量不要大,时间不要太久。
2、秦艽(qinjiao) 【性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袪风湿(无论寒热),通络(经常用于中风后遗症)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泄,质偏润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相对不耗伤津液)。 2.中风不遂。本品既能袪风邪,舒筋络,又善“活血荣筋”,可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四肢拘急,舌强不语等,单用大量水煎服即能奏效。 3.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本品能退虚热,除骨蒸,亦为治虚热要药。 4.湿热黄疸。本品苦以降泄,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
3、络石藤 【性能】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袪风 通络,凉血消肿。用于各种痹症,但做为辅助作用。 4、雷公藤 【性能】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适用类风湿关节炎 广泛使用 (类似激素的功效。) 【功效】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使用方法:不做汤剂,即便汤剂煎煮1-2个小时。 制成片剂(制剂),往往是成药。 毒性大!(心肝肾)生殖毒(女性闭经,男性伤精。)
5、豨莶草(xixiancao) 【性能】辛、苦,寒。归肝、肾经。 制后偏温(酒润后蒸) 【功效】袪风湿,利关节,(作用平和,不强。);解毒 1.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 2.风疹,湿疮,疮痈:因其作用缓慢,用的较少。 用法,用量:中风后遗症。15-30克(作用过于平和,需要用量大,用药时间长。) 生用有不良反应(苦寒) 6、臭梧桐 功效主治类似豨莶草,两药可以相须使用。都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 7、桑枝 风湿痹证。本品性平,袪风湿而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应用,尤宜于风湿热痹, 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 第三节 袪风湿强筋骨药 本节药物主入肝肾经,除袪风湿外,兼有一定的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主要用于风湿日久,肝肾虚损,腰膝酸软,脚弱无力等。风湿日久,易损肝肾;肝肾虚损,风寒湿邪又易犯腰膝部位;故选用本节药物有扶正袪邪、标本兼顾的意义。亦可用于肾虚腰痛,骨痿,软弱无力者。 1、五加皮 【性能】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袪风湿(主要用于寒痹)作用更主要些;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退肿(适合虚寒,用于心性水肿优于肾性水肿) 2、桑寄生 【性能】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袪风湿(作用一般,不强),补肝肾,强筋骨(作用更强些),安胎。 1.风湿痹证。本品苦能燥,甘能补,袪风湿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对痹证日久,伤及肝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尤宜 2.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本品能补肝肾,养血而固冲任,安胎。治肝肾亏虚,月经过多,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者,每与阿胶、续断、当归、香附等配伍 此外,本品尚能降血压,可用于高血压病。 3、狗脊 【性能】苦、甘,温。归肝、肾经 (蕨类植物) 【功效】袪风湿,补肝肾,强腰脊 3个功效都不是很强,都不如前两个药。
第十一章 化湿药 一、概述 1. 含义:凡气味芳香,性偏燥湿,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成为化湿药。 2. 功效主治:湿阻中焦(化湿运脾);暑湿证,湿温证 3、性能特点:辛(行散,另外也表示气味)部分苦(燥湿);偏于温燥;脾为主,同时有胃。 4、配伍应用 5、使用注意: 不能久煎。 1、苍术 【性能】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有明显的芳香燥湿效果,又有明显的苦温燥湿效果) 【功效】 燥湿 健脾,祛风散寒 1.湿阻中焦证。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基本方平胃散的君药。)脾虚选白术 2.祛风湿。(祛风湿散寒 药)辛散苦燥,长于祛湿,故痹证湿胜者尤宜,可与薏苡仁、独活等祛风湿药同用 3.风寒挟湿表证。辛香燥烈,能开肌腠而发汗,祛肌表之风寒表邪,又因其长于胜湿 此外,本品尚能明目,用于夜盲症及眼目昏涩。 |
|
来自: 康泰wjr图书馆 > 《第一轮各科复习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