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47

 康泰wjr图书馆 2017-12-14

第一轮复习

第四十七天


昨天趁着周末,做了个小调查,关于制作复习计划的,看到大部分的同学还没有,我想说还没做的,别每天浑浑噩噩的过了,2月过完了,距离今年考研还有十个月,距离第一轮复习结束还有4到5个月,细算下来,我相信你现在一本书都没有看完,所以你还有6本书要看,就算还有5个月结束第一轮复习,6本书,你看得完吗?这么多味药,方剂,内科,穴位要背,有的白天还要实习,下半年,你还有英语,政治,考虑学校报名,现在没有杂事烦身,一心看书的时间不多,所以,你一定要做计划,详细到每天看多少,多少天结束一本书,当然要记得一个星期给自己安排半天到一天的休息,会有利于你复习。


是不是复习内容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早点开始,早点进入复习状态,过了暑假,别人都开始第二轮跑,专业课+英语,你不要到时还在第一轮走!(学霸除外)



今天复习12味药




2、干姜  

【性能】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脾胃,寒,无论虚实),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1.腹痛,呕吐,泄泻。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2.亡阳证。本品辛热,入心、脾、肾经,有温阳守中,回阳通脉的功效。

3.寒饮喘咳。本品辛热,入肺经,善能温肺散寒化饮


干姜与生姜的区别:

相同处

1、都能温中,但干姜的温中的作用强于生姜;生姜长于止呕,干姜这方面不强;

2、都能温肺化饮,干姜的作用强于姜; 


不同处

1、生姜能发散风寒,常用于风寒表征;

2、干姜能回阳通脉,用于亡阳证,作为一个辅助药物。



3、肉桂

【性能】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心肾脾阳虚),散寒止痛(长于入血分),温经通脉,引火归源

1.阳痿,宫冷。本品辛甘大热,能补火助阳,益阳消阴,作用温和持久,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2.腹痛,寒疝。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善去痼冷沉寒。

3.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本品辛散温通,能行气血、运经脉、散寒止痛

4.虚阳上浮诸症。本品大热入肝肾,能使因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归故里,故曰引火归源

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气益血方中少量加入肉桂,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


肉桂和附子比较

相同点

都能补火助阳,相须为用;同中有异:附子能回阳救逆,肉桂比较次要。

都能散寒止痛,同中有异:附子能散风湿,肉桂长于入血分适合寒凝血淤。

此外 附子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

用法区别:附子需要久煎,而肉桂不能久煎,甚至不入汤剂。



4、吴茱萸  

【性能】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上4味 掌握)

【功效】散寒止痛(温经,温中),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枯燥性,适合泄泻)

1.寒凝疼痛。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

2.胃寒呕吐。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能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

3.虚寒泄泻。本品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使用注意:用量不要大,有小毒,用多了伤目



5、小茴香  

【性能】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温经,疝气痛,)理气和胃(行气药,消涨,寒凝气滞,肝滞)



6、丁香  

【性能】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主用温中,长于降胃气,降胃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19畏,畏郁金)



7、高良姜

 温热性质甚于干姜 散寒止痛在干姜之上,止呕。 温中与干姜效果类似。



8、花椒 

 一般的温中止痛药。有驱蛔虫的功效(不强),有止痛的功效(有安虫的功效)。外用发虫止痒。


9、胡椒、荜茇(biba)、荜澄茄



第十四章  行气药


概述:

1. 含义:以疏理气机,适用于气逆,气滞为主要的药物。

2. 功能主治:行气(治疗气滞,闷胀痛),降气(治疗逆证,呕恶,喘息)少量兼有止呕的功效

3. 性能特点:药性大多偏温(川楝子,青木香偏寒),味 都辛,有芳香味,苦的较少;归经脾胃,兼有入肝经。川楝子有毒其他都无毒

4. 配伍应用:寒热虚实。

5. 耗气,中病即止。温燥,伤阴,伤津液,芳香药不宜久煎。



1、橘皮 (陈皮) 

【性能】 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 行气调中(作用在中焦,重点在消涨,脾胃气滞,略有止呕功效);燥湿;化痰

1.脾胃气滞证。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

2.呕吐、呃逆证。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条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

3.湿痰、寒痰咳嗽。本品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

4.胸痹证。本品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而能行气通痹止痛



附药 

橘核 橘络 橘叶 化橘红(了解)

1.橘核 为橘的种子。性味苦,平。归肝经。功能理气散结,止痛。适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等。煎服,3~10g。

 

2.橘络  为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性味甘、苦,平。归肝、肺经。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煎服,3~5g。


3.橘叶  为橘树的叶。性味辛、苦,平。归肝经。功能疏肝行气,散结消肿。适用于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煎服,6~10g。


4.化橘红 (现在:柚子皮) 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 Citrus grandis (L.) Osbeck var. tomentosa Hort. (C. grandis Tomentosa) 或柚 C. grandis (L.) Osbeck 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外层果皮。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适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食积呕恶,胸闷等。煎服,3~10g。

 


2、青皮  

【性能】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熟悉)

【功效】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1.肝郁气滞证。本品辛散温通,苦泄下行而奏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之功

2.气滞脘腹疼痛。本品辛行温通,入胃而行气止痛

3.食积腹痛。本品辛行苦降温通,有消积化滞、和降胃气,行气止痛之功

4.癥瘕积聚、久疟痞块。本品气味峻烈,苦泄力大,辛散温通力强,能破气散结



青皮与陈皮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辛温行气,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

同中之异

1. 二者同为一物,因老幼不同而功效有异,橘皮为成熟之果皮,性和缓而主升浮;

青皮为未成熟之果实,性峻急而沉降。(一老一嫩)

2. 作用部位,青皮色青主入肝经,重在疏理肝气,陈皮色黄主入脾经,重在理气调中;(一高一低,高脾胃,低肝)

3. 作用强度,青皮性猛行气力强(破气),陈皮性缓行气力弱。(一缓一峻)

不同点:青皮又能消积,质重下行,治气滞血瘀之癥瘕及食积等;陈皮质轻入走肺经,治疗痰湿咳嗽等。

 


3、枳实  

【性能】 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破气除痞,化痰消痞

1.胃肠积滞,湿热泻痢。本品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治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

2.胸痹、结胸。本品能行气化痰以消痞,破气除满而止痛

3.气滞胸胁疼痛。本品善破气行滞而止痛,治疗气血阻滞之胸胁疼痛

4.产后腹痛。本品行气以助活血而止痛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症,可单用本品,或配伍补中益气之品黄芪、白术等以增强疗效。



枳实,枳壳比较

1.相同点:同为一物,二者苦辛微寒,均能行气除满,化痰消积,用治脾胃气滞及痰阻胸痞证

1. 不同点:枳实性猛,苦泄破气,长于消积除痞导滞,积滞痞闷便秘多用;而枳壳性缓,偏于理气,长于开胸宽中消胀,气滞胸满腹胀多用。(注明:张仲景书中的枳实都是枳壳!)


背了的,留言默写中药的记忆口诀,口诀还没背的,要加紧开始了,还没买资料的,可以买了

18考研复习资料计划推荐整理

每天的中药内容,必背的是它的功效

在复习中药的同时,其他科目也要开始,比如中医基础理论


巩固复习


第四十六天



第四十五天




编辑:寒水石

| 好好学习 | 天天向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