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垂虹桥与垂虹亭

 吴越尽说 2017-12-14
 

               发布时间:2010-04-06 10:23:43   来自:姑苏晚报    作者:


       垂虹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位于吴江市区东门外,旧名利往桥,俗称长桥。原为木桥,桥上有一座名曰"垂虹"的亭子。元至元十二年 (1275)重建,为85孔,大德八年 (1304)增至为99孔,泰定二年 (1325)始由知县张显祖易木为石,改建为联拱石桥,全用白石垒砌,长500多米,为62孔。据史料记载,当时垂虹桥三起三伏、环如半月,长若垂虹,故而得名。桥孔比一般的桥孔高,便于行舟,利于泄洪。桥两堍各有一亭,为"汇泽"和"底定"二亭,并有四大石狮,栩栩如生,雄踞桥堍,甚为壮观。桥身中央,建有桥亭一座,名垂虹亭。亭作平面正方形,九脊飞檐,前后有拱门二道,可通行人,别具一格。垂虹石桥的建成,消除了苏杭驿道的最后一个险要大渡口。自此商贾云集,墨客聚会,吴江成为车船之都会。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描绘垂虹桥的诗篇。至元末明初时,桥扩为72孔。明成化重修,为62孔,成化十七年(1481)又改为 72孔。民国四年(1915)重修时,仅见44孔。 1957年8月该桥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时,仅见47孔,其余均埋入地下。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垂虹桥于1967年5月大部分塌毁,现尚存东西两端20余孔,最近几年这里辟为"垂虹遗址公园",至此,游人虽不见垂虹卧浪的壮美景象,但也能从残存的孔洞中找寻往昔的绰约风姿。图为民国初年的垂虹桥。

                   ■文/徐苏君 钢笔手绘/马振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