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传奇,那些故事

 七老爷施政 2017-12-15

 

 

(一)

这也是“方家的悲欢”一文引出的故事。

却说油画家杨先行在别人的微信上,看到我这篇九千字的长文,他发来短信说方老是他大学时的老师,也是他最难忘的恩师。

这让我有些吃惊。我和杨先生的心理距离因这篇文章一下子拉近了。半年前我看过他一个油画展,他惠安女系列油画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我那时并不认识他。

2017年秋天,我去了杨先生作品陈列室,那天还见到了他夫人,还有两位专程赶来的画家。通过一番交谈,我又得知了另外一段故事。

徐悲鸿弟子方诗恒在坐了二十年牢后于1979年获得“平反”,重新回到安徽师范大学当美术教授。他平时就住在学校教学楼的一间小教室里,那间教室既是他的画室也是他的宿舍1983年他虚年70便因脑溢血死在那间教室里。杨先行说,他当年82级美术班的班长也是艺术系学生会干部那天上午快九点,方老所带班级学生见他没有来便去敲他门。这才发现他和衣倒在床上,鞋也未脱。杨先行回忆说,也许那段时间方老太忙太累了。

在杨先行眼中,方诗恒是位真正德艺双馨的好老师,这样的老师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方老只给他们这一届上过国画基础课往届学生他教的是素描课。杨先行考上大学时已25岁,算是大龄学生了。他笑自己什么都晚一拍,上大学晚,评上教授也比别人晚。他这么高龄才去上大学,当然是那个特殊年代导致的,但他上学后却进步很快。这可能和他有个画家父亲有关。

(二)

杨先行是安徽无为人。他父亲杨尚模,晚年自号“江淮眊叟”。是个诗人,书法家,也是个画家。他的每幅山水画上都题自己诗作。现在有这种功底的画家,和硬通货一样已越来越少。有称他“诗书画三绝”的,也有称他“安徽山水画第一人”的,他在那一拨老画家中算是比较优秀的一个。这位眊叟自称“诗比字好,字比画好”。我那天有幸见其字画若干幅,果然是字比画好,但他的画亦甚可观。这和林散之亦相仿佛,林氏称自己诗比字好,字比画好,黄宾虹亦是如此。宾虹说,世人只知其画好,却不知其书法更好。以宾虹学问之广博之精深,则学问更甚于其字画也。

 

杨尚模先生是1920年生人,2011年去世,活了91岁,连活的岁数也和他的偶像黄宾虹相同。他在安徽画坛名气不算大,但在民间却有很多粉丝。我认识的一个收藏家,便收了他二百多张画。还见一张收一张,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杨先行在他作品陈列室里曾挂了一张父亲的字,一位粉丝见了便两眼发亮,扔下一沓钱,揭下字便跑掉了,让人哭笑不得。

杨尚模一生创作数量极其惊人,画作达到上万张。除安徽民间有广泛收藏外,在全国其他省市亦有不少他的作品流传。老先生说自己一生“嗜画、嗜书、复嗜诗”。这经年累月“三嗜”的结果,使得他的诗、书、画俱到了很高的境界。

 

杨先行和大学同班同学黄超英结婚时,父亲从无为寄来两件礼物,一件是书札,一件是为他们夫妇撰写的嵌名联。

 

先行、超英举行婚礼,老怀一慰,赋诗志喜:携手并肩上画坛,良宵共结锦衾欢。从今彩笔欢挥舞,应为东风写妙颜。(一)人间夫妇乐丹青,天上双星乐织耕。借问同心不同业,何如同业复同心。(三)。我有佳儿共彩毫,携来新妇亦同曹。从今池上阳春景,不独传家有凤毛。(四)。一九八七元旦吉日阿父赋赠先行与超英贤媳。” 

这书札写得好有古风。读来十分感动。而他为儿子儿媳写的嵌名联是“先发灵犀超物象,行临佳境摭英华。”配他老辣苍劲的行书,堪称佳作。

收到这份礼物时,杨先行刚结婚,小夫妇很窘迫,万事开头难,他未及细看便收了起来。杨尚模当时没有钱,还是两个女儿提醒他,帮他借了一千块钱让他转送新人,算是一个父亲的祝福。可他的绵密心意,却在字里行间弥漫着,几十年后他已不在人间,杨先行从藏书里找出这件书札来细读一遍,人到中年的杨先行终于读懂了父亲。可惜此时他已不在,杨先行只有拿起笔写下一段文字,算是对父亲的追忆和怀念。

 

 

方诗恒在去世前一周,在他画室里见到了比他小6岁的杨尚模。俩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居然谈了整整一晚上。这对于行年七十的方诗恒来说,未免是件破天荒的事。

他们俩怎么认识的?起因还是一张字。

杨先行上大学时,杨尚模为了勉励儿子,特意给儿子写了一首陆游的诗“人生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张字就挂在杨先行宿舍的墙壁上。有一次,方诗恒来到学生宿舍,看到这张字便问谁写的?杨先行回答说是他父亲写的。方诗恒便和他聊了起来,最后他提出“可以把这张字送给我吗?”杨先行一口便答应了,还把父亲写的一本诗稿也送给了方诗恒看。

 

次日,方诗恒上课时走到杨先行身边说,“你父亲不但字写得好,诗也做得非常好”。杨尚模得知此事后便想拜见方老。1983年杨尚模去南京看画展路过芜湖,便在儿子引见下去见方诗恒。

两人谈诗词谈书画也谈彼此经历,谈了整整一夜。这在俩人社交史上恐怕也是破天荒的。杨先行记忆中那段时间方老特别忙,几天后他便猝然去世,这和那晚通宵谈话有关系吗?也许有关也许无关。谁也不知道了。

杨尚模与方诗恒只此一唔便天人永隔。这位诗比字好、字比画好的饱学书生在他一生中恐怕有一角会留给方诗恒吧?但他有没有写过诗纪念方诗恒呢?杨先行说他到现在为止还没发现父亲的相关诗作。

(三)

那天在杨先行的家里,他搬出一摞他父亲留下的诗作。他说他父亲对做诗要求很高,不满意的作品他绝不会拿出来。我看到杨尚模生前整理好的诗稿约有十来本,都一一用线装订好,当然也有没整理的。很多诗稿上,都有他星星点点改动的痕迹。有用毛笔书写的,也有用钢笔甚至用圆珠笔写的。

杨先行一直想整理父亲的诗稿,可他见着文字活就害怕,这位擅于用油彩抒发情感的画家,对我苦笑着说,他就怕写文章,何况是整理那么多诗稿。

他父亲天南地北诗友很多,有的见过面,有的终生缘慳一面。他夫人黄超英老师是画水彩画的,她很喜欢公公的字。她说她公公曾送她一本册页,都是石头画,是他公公的一位友人画的,后来公公想要回去,她没舍得给。那本册页这天也翻了出来。是位名叫沈石渊的先生通过他儿子转送给杨尚模的。杨先行介绍说,沈石渊是浙江临海人,他儿子当年在安徽工作,和杨尚模是同事,因为儿子的介绍,两位爱好书画和诗词的老人开始了书信交往。这本册页是沈石渊八十岁那年画的,他画了八十张小册页,画的全部都是石头,并用了中国画的各种皴法表现。每幅画上了一首咏石诗全册共存八十首咏石诗,并以“行、草、隶、篆、楷”各种书体题写;同时盖有三十多枚形态各异的印章。这些印章也是沈石渊自己刻的。甚至连册页与外包装盒也是沈本人亲自手工装订的。这样全才的画家还真少见。这沈石渊毕业于北大,学的是理科,在北大读书时曾参加过蔡元培倡导举办的“北大绘画研究会”,学画工笔,师从陈师曾、胡佩衡等大家。他当时把这本册页赠送给杨尚模是想请他题字并写序的。他的册页名“石颜精颂”,落款是“戊午秋石渊”。戊午年,当是1978年。

 

 

 

 

杨尚模在序中这样写:

翁年八秩,画石八十图,每图系一诗,装裱成册,名曰《石颜清颂》。今冬,翁合嗣性文,特来示余。余览卷,则画,骨体尤绝;诗,思致高旷,真合作也。俗工安能臻此妙耶!爰题四绝以赞之,并为翁祝嘏。翁其莞许之乎?

石不能言最可人,斯翁拈笔写其真。绝怜入木折钗处,一勒一勾见性情。

皱有光华瘦有锋,不求透漏太玲珑。即今若续云林谱,应许宗工是此翁。

遥慕幽居屏百知,自摹苍玉自题诗。挥毫弄墨忘冬夏,如此风流足养怡。

添摹一石当添筹,海屋公添八十秋。日月光华旦旦好,祝公添个不知休。

戊午冬无为杨尚模敬题并书。

尚模先生的序果然写得风流雅致,既妥帖又温暖,石不能言最可人,人间有知己若此,斯翁何幸哉。不见面亦如常见面。

这本册页里夹了一封信,是沈石渊写的。当是他看到杨翁序后所写。

老翁聊发少年狂,读来亦是真真切切一番情。

尚模老师清鉴:

捧读惠书及大作六章,益增向往微忱,蒙不弃残手戏笔,竟奖勉有加,实增无限惭愧。弟舍本逐末(原学物理,任教数理化科三十五年)藉消闲苦,不意今夏忽又眇左目,竟至没法握管亦半年了。您说目眊,想亦视觉不清,同感此苦。

兹附答谢四首,敬请指正感甚本甚。专肃奉复顺颂教祺

                              沈石渊谨启 十二月廿七日

下面是这位老翁的答谢诗作。

尚模大吟翁题拙作《石颜清颂》四章见示借韵答谢敬请斧正

久仰多才高雅人,无缘荆识却知真;承蒙赐教回环读,慰我温言感厚情。

诗题画册笔生锋,添得岩颜巧且珑;无限增光荣拙作,堪称点石化金翁。

清新爽朗感吾知,自是高明出众诗;神领非凡含意句,低声默诵启心怡。

逐末消闲我自筹,衰残已历廿经秋;新兴国运昌明日,未效微劳岂便休。

                                  左眇翁沈石渊贡稿

这位左眇翁也是性情中人,他写的诗情真意切,明白晓畅,雅致古朴,让我欢喜得很。百度这位左眇翁,资料甚少,只一博客上传他的画数张,俱七十年代初期作品,其中一张画上说他是1899年生人。那么他认识眊翁杨尚模时刚好虚八十。他赞尚模先生为“大吟翁”,此种称法真别致,比如今所说的大诗人要有意思得多。

后来才知这沈石渊,名伦,字敦五。他于民国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民国12年毕业,是临海首位北大学子。沈先生一辈子勤勤恳恳办教育,曾做过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1957年“肃反”时受到迫害,被迫停职回家。直到1980年平反,此时他已81岁。三年后他辞别人世。一生留下画作约五百幅。

 

大吟翁杨尚模比沈石渊要小21岁,是真正的小老弟。1978年时沈石渊还没平反,但空气中已然有了春天的意味,此时小老弟杨尚模还没退休,那是1978年,他还在教学岗位上,这位毕业于老安徽大学教育专业的知识分子,他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村教育,早期他还办过私学,五十年代后他长期从事中学文史教学,桃李满天下,但也一生郁郁不得志,方诗恒一言不当而成“右派”,牢狱二十年,杨尚模比他自由多了,但他的自由也仅限在他的一方天地里,他寄情诗词和书画,创作数量之多,亦中国之少见,但这何尝不是他逃离现实生活之一计?当然,此种逃离亦成就了他。后来因为生计问题,他必须日日爬行于宣纸上,有人想为他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办个盛大画展,借此扬名天下,老人却拒绝了。要不,他现在也名满天下了。

杨先行是家中的小六子,他记忆中的父亲到了晚年,“几乎整天卧床,瞌睡不断,好梦也多,还时常梦中成诗,醒来叫人备纸笔,做记录。尽管已不能自立行走,但每天总还叫人将他扶起坐到桌前动笔画一会儿画,但因气力不足,不能久坐,每画却不能成幅,体老气衰,心有余而力不足矣!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每天这么画一画。”这样的晚年,和黄宾虹齐白石也有得一比。据说齐白石去逝前眼睛看不到了,还抓笔画画。

一个毕生画画的人,画画就是他的生命啊。而对“大吟翁”而言,他的梦中做诗,更是他的生命。

(四)

我对杨先行的最深印象,是他画的油画惠安女系列。却没想到,他去福建惠安也只一次,仅住两个晚上,拍过一卷胶卷,他据此创作惠安女系列,先画国画复又画工笔,最后画了油画。各类作品加起来约有二十几张。其中第一张油画惠安女,他在二十年前丢在京城同学那里,二十年后还有一番故事出来。

1987年 ,杨先行和黄超英结婚半年后去了惠安崇武半岛,爱人在海滩上快乐地捡着贝壳,而杨先行则尽情地抓拍着惠安女在海边劳作的生活场景。回来后,他据此先是画了几幅表现惠安女的工笔画,其中一幅还参加了1990年香港中国艺术大展。

 

 

1990年,杨先行去了北京中央美院油画系进修,他说那时候北京鼓楼上有一个“东方油画艺术厅”的画廊,据说是当时中国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专营油画的画廊,油画市场很红火。他先试画两张油画风景送过去,其中一张画徽州的作品老板还提了不少意见,最终定价两千元一幅出售。可没想到不久后北京美协办了一个“北京春季油画展,就在那个地方,杨先行的那幅不被老板看好的油画却入选了这个画展,并经北京美协优秀作品评审委员评定收藏了,给了七百元收藏费,这是杨先行没想到的事。另一幅他丢在中央美院画廊的工笔画《惠安女》还被送到日本去展出,最后不知所踪。

油画惠安女是在工笔画的基础上画的。断断续续画了一个月。虽然是幅油画作品,却有工笔画的味道。这幅作品虽然不大,可不好携带,杨先行离开北京时便把它丢在北京一同学处。这位同学,后来也跟他失去了联系。

从北京回来后,有十年时间,杨先行说他被俗事缠身,忙着养家挣钱,没有从事画画。直到快50岁时他才重新拿起画笔。他后来创作了“阳光干花女人”系列油画,其中一幅作品在2010年秋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中国油画学会成立十五周年“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并办方以10万元的价格收藏。这个展览是201011月25日结束的。杨先行说他很少上网,可那天无意中一上网,居然发现就在11月26-27日北京一个拍卖会上,正在预展拍卖他二十年前的那幅油画“惠安女”。这真是没想到的一件事。

更为奇妙的事还在后面。2011年春,他用那幅参加中国油画展后被收藏所得款加上家中原有存款在合肥古玩城买下一间门面,做他作品的永久陈列室。在办理购房手续期间的一天晚上,他在一个书画节目上意外看到这张画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细一瞅才注意,原来是北京一家画廊在合肥古玩城新开了一个分店。第二天,杨先行便兴冲冲去了这家画廊。

一进去便看到这张画,但名字标签上却写着“杨光行”。杨先行说那时他没有在画布上签名的习惯。他问老板,这画怎么卖?老板说8万块。“画不大,为什么卖这么贵呢?”老板说,“画虽不大但画得好啊”杨先行接着说,“这幅画的作者名字写错了”老板听了很诧异,杨先行只好亮明身份,说他就是这张画的作者。接着,杨先行把这张画从侧边轻轻掀开,看了看画的背面,只见背面用铅笔写有“安徽杨先行”五个字。他解释说,可能“先”字他写草了,被人误作“光”。其实这幅画在北京曾另外有过两次拍卖并都成交,第一1.5万成交,第二2万。但拍卖公司都误认作是甘肃的一位油画家“杨光行”的作品了

一个月后,杨先行带一个朋友再去看这幅画时,画没有了。老板说,被北京人买走了。问他多少钱买走的,他说8万,并且说这幅画是和罗中立、涂克、刘大为三位名家的画一起打包送到北京被人买走的。

这幅“惠安女”,后来再无消息,也不知又去了何方。

 马丽春:前医生,媒体人,书画修行者。著有《画画这事儿》《与欲望无关》等数本小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