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是一个什么产业? 为什么做文旅要讲情怀? 亲子遇见文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2018,当亲子业态成为文旅标配,当亲子消费成为文旅引擎,你会做点什么? 情怀的价值,像岩石缝隙中点点涌出的泉水,小而珍贵,让人感觉到无限的希望和期待。 可是情怀变成了奔流的江水,日复一日的流淌,就不再是情怀,不是情怀变坏了,是泛滥的情怀让梦想疲惫了。 文旅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归宿,没法安置心灵的地方,永远不能沉淀价值。当亲子遇见文旅,当时代遇见情怀,是时候思考一下了,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来承载童年的梦想。
放眼中国文旅大业的盛世繁华,遍地插满旌旗,一大半儿项目挂着巨型震撼的鸟瞰图,下面的小括号里写着一行小字:示意图。还有一小半儿项目几个亿投进去了泡泡都没冒一个,因为老板说了,先射击,再瞄准。 最高兴的,还是当地头脑灵活的一些原住民,小生意就真的做起来了。不过当家的大姐也真实在,禁不住地问,你们这个项目干这么大,怎么天天来这么多考察学习的,就是没有游客啊? 回头望去,把酒对月,人生几何?不知不觉2018年快到了,疲惫的情怀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了,消费者已经接近等烦了,麻烦你们快点,项目再不落地,我家娃都要结婚生孩子了。 很多人说,规划我有,设计我有,配套我有,就是内容没有...还有人说,钱不是问题,地不是问题,市场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不知道怎么干...晕!这让宝宝怎么办? 世界很大,我真不相信,我住的城市边边,居然没有一个让我愿意经常带孩子去耍耍的地方,一个真正可以让全家幸福开心留下来的地方...我不相信,我真的...没办法...最后还是得相信,确实没有。 亲子文旅,聚焦用户,梳理需求,从市场和运营角度出发,我们聊聊要做点什么。在此之前,让我们先整理一下文旅boss的通病。 第一,地产思维,总想先干点快的,简单的,粗暴的...这个思维干不了运营,理解不了用户; 第二,高大上思维,总觉得自己牛B,干就要干天下第一的,做了半天一个接地气的东西都没看见。土领导看不上,真用户不喜欢; 第三,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思维,但是是最要命的。投规划不投研发,投基础设施不投团队建设,宁愿花大价钱把乱七八糟的项目搬过来,也不愿意沉下来做几件具体的事情。几千万的规划费敢花,几千万的湖敢挖,几个亿的路敢修,就是该干的没干...... 事实上,现在的文旅产业项目,团队、内容和服务是核心中的核心,恰恰都是砸钱砸不出来的几个事情,都要靠自身的建设、孵化、培育、实践以及运营,才能形成真正的可持续竞争能力。 做亲子更是如此!一些项目用几十张效果图来表达规划理念和设计思想,从艺术景观讲到环保材料...我们一个项目的园长就问,那你们停车场这个图,有没有考虑孩子们下车要上厕所的问题,有没有考虑孩子奔跑不宜做硬质铺装的问题,有没有考虑夏天防晒遮阳的问题...最后发现,设计师和运营者完全是两个世界,在思考完全不同的人生。 一个项目在一个水面上设计了一个漂浮的小图书馆,造型独特,定义为最美亲子漂流图书馆。我几乎可以想象到未来实现的场景,孩子们会在河滩上尽情的嬉戏玩耍,石头和泥巴对他们的诱惑力更大,这个小屋只是我们成年人情怀的一种释放,这是一个伪亲子产品。 答案不在这里,我们需要一起做几件事情,让答案找到你。 第一件,让宏大的梦想从云上落下来,落到地上,组织一场20组家庭的亲子聚会,看看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还要想想你怎么让这些人把兜里的钱掏出来交给你。 第二件,让研发这个东西成为常态,找到具备运营思维和运营能力的人,相信专业的力量,但千万不能迷信别人能代替你吃饭和尿尿。 第三件,IP和样板是亲子文旅的两个翅膀,一个是想象空间的制造机,另一个是产业模式的引爆器。不要说商业模式和全国复制,先说说你过去的三个月以及未来的一年里,你具体要做点什么? 得家庭者得天下,文旅产业的本质是提供人民美好生活的载体,是精神家园。 亲子文旅,小可以小到一个民宿,一亩菜园,大可以大到一个小镇,一个目的地。如果说2017是举头望明月的一年,那么2018就是低头做点事的一年,没有开始,哪来结果? 跳出行业,聚焦用户;释放情怀,深耕内容。 我看好亲子文旅,看好把亲子放在了文旅的前面,只能用真挚的心和富有情感的内容才能打造好一个个美好生活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的答案是,让自己过得开心点。 (文章来源:做好农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学习交流,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后台留意告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敬谢!) |
|
来自: 阳光普照一生 > 《景区规划开发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