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分别

 南山_松柏 2017-12-15

(巴利语:Sutta-Vibhanga)是对“巴帝摩卡经”(即戒经,或称戒本)的解说,依犯戒因缘、文句分别、犯相分别而条列细绎[1]。经分别以律藏本文之重要条文为中心,说明其成立之因缘、条文字句之解释、条文运用之实例等。条文中,比库戒有二百二十七条、比库尼戒有三百十一条。说比库戒者是大分别(Mahavibhanga﹚,说比库尼戒者是比库尼分别(Bhikkhunivibhanga﹚。比库戒二百二十七条中之条文,从巴拉基咖以下分为八类,比库尼戒则分为七类[2]。经分别、篇章与大部分成立于部派佛教时期的附随,三者共成为上座部铜鍱律的组织支柱。[1]

成立过程

《经分别》最初的文体是长行(散文),王舍结集时由优波离所诵出,长行是巴帝摩卡,经分别是对“巴帝摩卡经”(即戒经,或称戒本)的解说。其原始类集本仅五法:巴拉基咖法桑喀地谢沙法巴吉帝亚法波罗提提舍尼法众学法,但因学处(又译作制戒、结戒)还在不断的制立,其中与僧众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大的巴吉帝亚法,多方限制,故颇为庞杂,逐分成两类:尼萨耆亚巴吉帝亚法(舍堕)、巴吉帝亚法(单堕)。又别加不定法与灭诤法而成为今之八法,前者是为适应特殊情况而补充的戒条,与欲事有关;后者则示处理僧事的七项法规,俟僧众清净后,方伍波萨他说戒。总此八法之鎋[3],咸以巴帝摩卡为枢纽。[1]

概述

《经分别》约略分为《大分别》和《比库尼分别》,分别解释比库戒和比库尼戒。《经分别》以戒条为中心,每一条戒都附有详细的背景资料,说明制戒的经过、戒条语词的意义、戒条的规定范围。不管是先有戒条还是先有解说的部分,这些背景资料都有助于我们了解每一条戒的精神,知道制定、遵守这一戒的实质意义。大体而言,《经分别》的记载形式已经具有明显的格式化,也就是说每一戒的解说部分都有固定形式,约可分为五个部分──“因缘”、“戒条”、“语词解释”、“判例”、“无犯”。[4]

内容简表

从内容来看的话,《经分别》的比库戒共二百二十七条,包括四驱摈Parajika﹑十三僧残(Sanghadisesa)﹑二不定(aniyata)﹑三十舍忏(nissaggiyapācittiya)﹑九十二忏悔(pācittiya)﹑四悔过(pāṭidesanīya)﹑七十五众学(sekhiya-karaniya)﹑七灭诤(adhikaraṇa samatha)。比库尼戒则有三百十一条,除了没有“不定”外,其它“驱摈”、“僧残”等戒条名称一致,但是数目不同。表列如下:

经分别
内容 驱摈 僧残 不定 舍忏 忏悔 悔过 应当学 灭诤 总数
比库戒 4 13 2 30 92 4 75 7 227
比库尼戒 8 17 0 30 166 8 75 7 311

比库尼戒没有二不定,“众学”和“灭诤”的戒条内容与比库戒完全相同。比库戒和比库尼戒最大的差别是关于生活规定的“忏悔戒”,比库戒有九十二条,比库尼戒则有一百六十六条,其中七十条和比库戒相同。与物品有关的舍忏戒,数目虽然也是三十条,但其中只有十八条是相同的。[4]

注释与引用

  1. 跳转至: 1.0 1.1 1.2 《汉译南传大藏经》.律藏.巴利律藏导读
  2. 跳转 《汉译南传大藏经》.律藏.经分别
  3. 跳转 鎋同“辖”。
  4. 跳转至: 4.0 4.1 《巴利律比丘戒研究》.李凤媚

相关条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