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青岛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青岛市基础研究发展报告(2017)》。 该报告通过对青岛2011-2016年SCI论文与ESI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揭示青岛市当前基础研究的现状与热点。 1.青岛基础研究论文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报告显示,青岛市2011-2016年总共发表SCI论文29603篇,ESI高被引论文238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市SCI论文数量排名12,而平均年增长率为21%,排名第2,仅次于深圳;ESI高被引论文排名13,平均年增长率速为25%,排名第5,表明青岛基础研究发展潜力较大。 2.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大学表现突出。报告显示,青岛市实力最强的前三个高校是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实力最强的前三个科研机构是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市ESI高被引论文发文数量最多的是中国海洋大学,66篇;青岛大学次之,55篇;这两家高校发表的ESI论文合计111篇(含合作发表),占2011年-2016年青岛市总ESI论文数量的46.64%。按平均他引次数进行排名分析,前三名分别是青岛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平均他引次数最高的青岛农业大学,达176.5。 3.青岛市基础研究领域广泛。报告显示,青岛市ESI高被引论文数量在10篇以上的研究领域一共有16个,综合发文数量和平均他引次数分析,研究实力最强的前三个领域是:交叉化学、化学物理、多学科交叉材料科学。交叉化学实力最强的研究机构是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化学物理实力最强的研究机构是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青岛大学;多学科交叉材料科实力最强的研究机构是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4.青岛大学热点论文独占鳌头。ESI热点论文是指最近2年内发表且在最近2个月总被引频次进入全球TOP 1‰的SCI论文,是各学科领域学术研究的领跑者。依据2017年9月22日的输出数据,青岛市共有ESI热点论文10篇,7篇为青岛市独立研究,3篇合作研究,青岛大学发表的ESI热点论文5篇,占比50%。 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自主创新的产业核心技术大都来自于基础研究。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布局和建设,是培育国家和地区发展新动能,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SCI 收录的是全球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论文,ESI高被引论文是该领域过去10年所有SCI收录论文中,引用次数排在全球前1%的论文。通过对SCI论文与ESI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研究的实力。 |
|
来自: CA_SanJose > 《规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