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山医舍推荐|冬季养生攻略(值得收藏)

 HAPPI0naire 2017-12-16

冬至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

 冬季养生

《二十四节气集解》:「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开始一天天的回升。就好比星星之火刚刚点燃,这时加柴,恰到好处,具有助燃的作用。另外冬至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也是疾病易发期,此时进补可以补充能量抗寒祛病。


冬季养藏,重在养肾。肾为封藏之本,主藏精。

休养生息

冬至天地间白天渐长,夜晚渐短。天人相应,人体的阴气也到了最高峰,之后一阳始生,开始了新的周期。此时养生在于助阳之藏,养阴之盛,固本培元。

一阳初生,精神内守


冬至万物未生,一阳初动,最宜休养生息,守护阳气。适合闭门谢客,精神内守,不言不语,身心悉静。可练习静坐以养性。                       

运 动

宜平缓,忌大汗(避免扰动阳气)。可做瑜珈、八段锦、站桩等舒缓的运动。静坐也是非常好的静心方法。 

站桩                                                       

站桩是武术中最独特的修炼方法。它是以静站的方法养练气息,增强力量,锻炼周身气血的活畅,达到强身、健身、养身、防身的目的

站桩的桩字取义于“桩”,它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是说像“树桩”那样静止稳定不动,在不动中修炼内脏气息的调动,锻炼劲力的增长,即所谓“静中求动”;另一方面则是说通过桩功的锻炼,气息调动了,劲力增长了,下盘能够像桩那样稳固不动。所以不论什么拳种几乎都得“练功先站桩”。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102岁的长寿药王养生十三法:

             发常梳、目常运、齿常叩、漱玉津、

           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摇、腰常摆、

       腹常揉、摄谷道、膝常扭、常散步、脚常搓。


相关链接:

藏地五式瑜伽

八段锦动画版

站桩方法1

站桩方法2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音 乐

中华文字,寓形寓义,内涵丰富。这里介绍一下“乐”字的造字原理:乐字,古字为“樂”,上中部为“白”字,本音“钟”。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对应五音是角、徵、宫、商、羽;对应五脏是肝、心、脾、肺、肾。祖国医学根据五音之特点,对于五志过极所致的诸脏腑之虚证,有“顺其脏腑施乐法”。


肾水不足者宜多听羽音,相当于la音。羽调式音乐可促进全身气机的下降,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滋补肾精。代表曲目有:《二泉映月》、《梁祝》、《汉宫秋月》、《乌夜啼》、《稚朝飞》等。         

风 俗

在古代,冬至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清明、端午等节日,被称作“亚岁”,意思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到了汉代,冬至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在这一天,全国都要放假休息,无论是军队、农民还是商旅,都要休整。

冬至习俗:无论南北都吃面食

  

  在冬至的传统习俗中,吃面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无论是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老百姓要么吃馄饨,要么吃饺子,要么吃汤圆,总之离不开面食。不少面食中的馅,大体上以羊肉为主。  

冬至习俗:穿衣打扮改善心情

冬至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到了宋代更是无出其右。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到了冬至这一天,无论是谁,都要穿上新衣服,将自己好好打扮一番。哪怕是倾家荡产,或者出门管别人借,也要有一身体面的衣服。

冬至习俗: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九九消寒图——画铜钱

冬至到翌年惊蛰,寒冷来了又去,冬至开始数九是自古以来的习俗。南北朝时《荆楚岁时记》已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多用九九消寒图,日填一画,画满春来。

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民谚


根据每天不同的天气情况,在图上画相应位置的铜钱,全部画完,春天就来了。

进 补

“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五谷养生

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多吃五谷杂粮、种子类、坚果类、根茎类食物,如十谷米粥、小米、核桃仁、枸杞子、山药、草苁蓉、菟丝子、淫羊藿、板栗、黑芝麻、豆类等。


推荐吃法:杂豆汤

做法:把五种颜色的豆子(绿豆、红豆、黄豆、白扁豆、黑豆),等比例抓一些到碗里;


先泡水半天后再按照个人喜好,煮成汤(用两碗水去炖)或水和豆类等比例煮成饭、粥皆可。


入冬后,是一年中最好的滋补季节,而害怕吃肉太多影响心血管健康的您,最好就选择这些豆吧。

                                        温酒通络

《本草经集注》:“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故有“酒乃百药之长”一说。

张三丰在《天根树》中说到无花无酒道不成”,可见,药酒在道教仙长生的重要性。 

     酒乃粮食之精,水谷之气,性温而味辛,辛者主发散,性阳能祛寒,酒入心肝二经,能升能散,具有御寒气,消冷积,疏肝解郁,宣发畅意之功。酒与药的结合则酒性热,能通经脉,行药势。


相关链接:

南山酿酒之药食功效篇

                                   冬至一阳汤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药补不如食补..冬至将至,阳气开始一天天的回升。就好比星星之火刚刚点燃,这时加柴,恰到好处,具有助燃的作用 依照经典,再加上这些年行医的体会,南山医舍拟了一款冬至养生汤


【食用时间】:最佳时间为冬至前后20天,冬至当天食用,建议连续服用。

【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冬至一阳汤1料,羊肉1斤左右,可供1-2人食用的炖锅。
制作程序:
第一步:将羊肉洗净切块,焯水去腥。
第二步:将老黄姜切片,与料包中其他药材和焯好的羊肉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3升左右。
第三步:大火煮开,调至小火,慢炖三小时即可食用,以喝汤为主,吃肉为次。

【注意事项】:
1.不宜用高压锅炖煮。
2.炖煮时间,从煮沸开始算,不少于三个小时。
3.感冒期间,妇女经期不宜服用。
4.冬至一阳汤是药食同源的药膳,不建议加其他佐料,以免功效发生改变,可加少量食盐。
5.食素者可不加羊肉,直接煎煮汤料。


相关链接:

来,一起喝碗冬至一阳汤

冬至一阳生,南山邀喝汤


冬至将至,南山医舍的小伙伴在杜家庄一个乡村小院,也准备用柴火大灶炖上我们的冬至药膳,九蒸九晒的黄精,和着新出缸的五味子酒,等待着您的到来。


冬至一阳生,天心无改移。诚邀天地客,共饮一阳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