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信吗?血压高,可能因为你体寒!读完此文,我信了

 儒学家风 2017-12-16

本文理论依据:《医方论》、国医名家朱文峰先生用药心法

列位看官,今日为你说上一病,关乎高血压。

关于高血压,我们曾经多次和您聊过调治之道。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订阅本号,详加翻阅。今天我们要说,则是一段杏林佳话,或者说是一则临床心法。它体现了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时候的独特思路。这佳话和心法,源于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朱文峰先生,并载于《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内科卷》一书中。



我们先得说说朱文峰大师。朱师为中国当代中医诊断学家、中医教育家,先后编著《临床学基础》、《中医学基础问答》、《中医辩证运用范例》、《中医诊断学》等多部巨著,为我国杏林之一代名师。

上世纪70年代,朱师诊治一位患者,年过四十,高血压患病已经五年。除了血压高企,用药效果不佳之外,还有头痛头晕、爱出头汗、头重脚轻、小便清长、舌红口干、夜尿多、腰部酸痛、下肢发凉的现象。据此,朱师提笔拟下一方:熟地黄20克,山茱萸10克,怀牛膝10克,枸杞子10克,白芍12克,石决明15克,炙甘草6克。患者虽然只有五年病史,但是由于经常就医,所以粗通医理,见此方后连连摇头,说此类方剂从前吃过太多,根本无效。想不到,朱师最后又填了两味药,令患者大吃一惊。这就是附片10克,肉桂3克。





患者为何吃惊?看官如果经常阅读我们订阅号,应该知道,这附片和肉桂,都是大辛大热之品。高血压患者,血压高,头晕迷糊,常有燥热之象,如果服下这附片和肉桂,岂不是火上浇油?

不过,患者最后还是拗不过朱师之意,尝试服用。想不到十剂自后,血压基本正常,身体其他症状大有好转。

这是为什么?

这张医案告诉我们,有些高血压患者,之所以发病,真实的原因,就是体寒。这里的体寒,尤指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

何出此言?



看官须知,寒热辩证,作为中医八纲辨证里面的重要一环,到底有些许神妙之处。说寒证,可能是真热假寒。说热证,也有可能是真寒假热。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看似面红、舌红、咽干口燥、头晕迷糊,仿佛有一派热象,但实际上,这是虚阳浮越。这阳气为何会虚浮上来?因为它的老家——肾里面,寒气太重,即命门火衰。这才是真相!肾中虚寒,逼迫阳气虚浮。所以说,这个时候的要紧之事,就是化解患者命门火衰、肾中虚寒的问题,令虚阳老老实实回家。如果能这样,患者的血压就会被控制下来。症属此类的患者,往往如医案中的病人一样,在高血压的同时,腰酸 、腿软、下肢发凉、畏寒怕冷、夜尿清长……

对上述思路,中医有时候称它为“引火归元”,有时候称它为“导龙归海”。



看官如果明白了这一层道理,应该知道医案中方剂的配伍要义了。为了您看着方便,我们再赘述一遍——熟地黄20克,山茱萸10克,怀牛膝10克,枸杞子10克,白芍12克,石决明15克,炙甘草6克,附片10克,肉桂3克。







其中的石决明,清肝火、平肝阳,其中的怀牛膝,可以引血下行,疏瘀通经,乃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之品。其中的白芍,能养肝敛阴,配合石决明,实现柔肝体,调肝气之目的。剩下的,则专以益肾为主了。你看,那附片和肉桂,大补肾阳,熟地和枸杞子,滋补肾阴,寓阴中求阳之意。再加上山茱萸益肾涩精之能,患者命门火衰、肾中虚寒的问题,不就轻松解决了吗?

当然,这个方法的运用,是需要经过仔细辩证的。若非肾阳亏虚者,是决不能用的。看官如果要借鉴,需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进行。“精诚名医汇”撰文将其介绍出来,目的是让看官对此有所了解,增进对高血压一病的认识和体悟。能得到这个目的,就是“精诚名医汇”最大的心愿了。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