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心知识教学:一种新的课堂意蕴

 长青马圆圆191 2017-12-16

 ——“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片断及思考

 

下课后,心情一直不能平静……

异彩纷呈的方法、不断深入的数学思维、欲罢不能久久不肯下课的样态,让我深深体会到课堂之于孩子的美好,思维之于数学的精彩!

“小数大小的比较”这一内容能上出什么新意来?上课前,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疑虑。下课后,老师们感慨连连:没想到,真的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内容还能这么上!还能上出这么好的效果!

让我们走进课堂——

片断一:教学线索的梳理

上课铃响。

师:今天我们研究什么内容?谁愿意帮老师写一下课题。(学生回答后一生到前面板书课题。)

师:关于小数大小的比较,课前老师只给了大家一个话题,没有给出具体的研究问题让大家学习,目的就在于不想框住大家的思维,让每位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确定研究内容,自己选择研究方式。早晨老师看了大家的研究内容,感到很欣慰,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同学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的围绕两个话题,有的围绕三、四个话题。虽然形式上个性很强,但具体内容却很聚焦。根据大家的经验和前置学习的内容,你认为这节课围绕哪些话题研究更有意义?

随着学生的讨论、交流,老师提炼,进行板书:

1、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

2、举例说明,为什么说这个小数比那个小数大些?

3、我的提醒。

4、相关应用。

片断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师:我们先研究第一个问题,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谁愿意给大家开个好

头?

吴帆:我先来给大家讲解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它们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小的那个数就小,依此类推。

梁兰石: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4.456与4.556,整数部分都是4,前一个数的十分位是4,后一个数的十分位是5,所以后一个数大于前一个数。

吴雨宸:我来给大家举一个带字母的例子,比如A.BCD与 E.FGH,如果A于B,A.BCD就大于E.FGH,反之是一个道理。如果A和E一样大,就比B和F的大小,依此类推。

师:好一个带字母的例子!吴雨宸同学的方法非常形象地浓缩了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同学们的交流可以感受到,关于小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大家不仅已经掌握了方法,而且还有了较为高级的概括。

片断三:研究为什么0.5大于 0.3

师:其实,要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不难,但要是对小数大小的比较进行一些合理的解释,还需要同学们的智慧!虽然在课前的研究中,每人举的例子不一定相同,但方法还是相对的集中。现在我们就以0.5和0.3为例,解释一下,为什么说0.5大于 0.3呢?谁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智慧?

吕卓妍:我先来!我是画图想的,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出其中的5分,表示0.5,把另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也平均分成10分,取出其中的3分,表示0.3,从图上可以看出0.5大于 0.3。

边画图边解释。

许诺:(带着自己的研究本到展台展示)我还有另一种画图的方法。我画的是线段图,研究的是0.7大于 0.5,同样也能说明0.5大于 0.3。

 

 

 

 

刘昱辰:(走到黑板前)我画的图跟他们都不一样。我画的是数线,大家请看——

 

 

越往右边的数越大,0.5在 0.3的右边,所以0.5大于 0.3。

师:真好!画图能非常直观地看出两个小数的大小。

徐曼琳:我是用加单位的方法。在0.5和0.3后面同时加上厘米,0.5厘米等于5毫米,0.3厘米等于3毫米,5毫米大于3毫米,所以0.5大于 0.3。

全班掌声。

张锦晨:我来给大家看一下我的方法。

 

这种方法用到今天的例子上就是0.5-0.3=0.2,0.2>0,所以0.5大于 0.3。

全班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张锦晨做减法比出了两个数的大小……

话音刚落,几个同学插话:加法、乘法、除法也可以比出两个数的大小。

师:(笑着)真会联想呀!仔细琢磨琢磨。

一会儿后……

王相:做加法不可以比出两个数的大小,比如10和20比较,10加20等于30,从结果中看不出两个数哪个大。

凌天健:做乘法也比不出两个数的大小,比如2乘3等于6,结果中也看不出哪个数大。

郭睿宁:做除法是可以比出两个数的大小的,我来给大家看我的例子。

在今天的例子中,可以用0.5÷0.3,结果大于1,所以0.5大于 0.3。

梁兰石:我再来补充!我们可以把小数转化为分数来比,还可以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比。请大家来看我的例子。

这两种方法都是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其实也是 小数的意义。

全班自发地鼓掌。

吕卓妍:我可以用数计数单位的方法来想,0.5里有5个0.1, 0.3里有3个0.1,所以0.5大于 0.3。

师:孩子们,很佩服大家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知识面!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方法来理一下,看有多少种方法。(在每种方法的前面标上序号)

师:这每种方法就相当于一颗颗散落在沙滩上的贝壳,咱们能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用一根“线”把他们串起来呢?

全班同学静静地思考。

一会儿后——

姜鑫磊:我发现做减法比和做乘法比是有联系的,都是通过运算来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师:是的,做减法和做乘法运算可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梁兰石:我发现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与把小数转化成分数是有联系的。都是运用了转化的策略,把没有学过的数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数来进行比较的。

师:很喜欢你用了“转化”这个词。

李昱沁:(走到讲台前)我发觉画图的方法和想小数意义的方法有联系。这时意义中的单位“1”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或一条线段。

许诺:其实我发现意义的方法、画图的方法和数计数单位的方法都是有联系的。它们都是在比0.5和 0.3里包含了多少个0.1。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许诺同学一语道破了“天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其实质就是比较两个数里包含了多少个相同的计数单位。

这时,下课铃响……

 

下课后,我拍下了整节课的板书。原生态的板书,催使我一直沉浸在思考中。

 

 核心知识教学:一种新的课堂意蕴

 

 

 

 

【课后再思】

纵观当下的数学教学,很多课堂似乎患上了一种“肥胖症”。要救治这种顽症,我们首要考虑的就是实施课堂教学减肥瘦身“手术”,把冗余的教学枝节挤出课堂空间,蒸馏掉花样教学的水分,真正让课堂教学成为教学质量工程的核心支撑点。但如何瘦身,精简什么,留下什么,怎么精简,以什么为基准来精简,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难题。其实,在任何一个教学单元中,核心知识无疑是每节课的主干,是课堂教学瘦身的底线。以核心知识为主线来构筑结构简单、线条清晰、简明扼要的课堂教学样式,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内耗、垃圾与修饰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主体创造留足空间,是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走向。

什么是核心知识?威廉·希尔斯曾经站在课程选择的角度提出,核心知识是“共享、稳固、序列和具体”的知识;更多的学者认为:核心知识是每个教学活动单元中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理解、探明的主要知识技能,是一个学期教学、一个单元教学、一节课教学的主体内容与知识主干,是整个教学活动链条中的关键链环,是联系全部教学活动的轴心骨,是教学活动之魂的栖息地。

“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核心知识教学吗?比较“0.5为什么大于 0.3”需要花那么多时间吗?让我们来回应一下这一颇具代表性的疑问。

其一,找到了核心知识,还要找到核心知识的教学意蕴。核心知识有它的“衍生性”,核心知识能在和具体领域对接中生发出一系列新知识,实现对整个课堂知识体系的扩容与增生。“核心知识其实就是一颗思想的种子,它是具有思维生发力的。”从这一意义上看,核心知识的明显特征就是成长性,它具有较强的生长力与衍生力,对学习者而言具有“以一应百”的优势与潜能。在小数知识体系中,小数概念的提炼、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性质的揭示等知识无疑都是核心知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多地停留在知识的表层,预设的认知目标仅仅是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如果只看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整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教学之后的同类型知识,就知识、方法和思想三个维度而言,学生已经有了足够的储备,这些储备,正是发展学生思维,沟通知识内在联系,渗透和孕育数学思想的“富矿”。扣住“0.5为什么大于 0.3”这一问题展开教学,正是聚焦了该体系中的核心知识,扣住了这一核心知识生长的背景,扣住了这一核心知识中的思想,正是找到了核心知识的教学意蕴!

其二,对核心知识的教学,要突出的是“关系性理解”。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有“工具性理解”与“关系性理解”两种模式。工具性理解是对数学对象的表层理解,“只管公式,不管理由”,“只知道做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而关系性理解是对数学对象本质的把握,“不仅知道要做什么,而且知道理由”。不过,现实中有一种误解,认为“工具性理解”是应该避免的情形。英国数学教育家斯根普调查发现,“工具性理解”和“关系性理解”在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中都非常普遍,各有各的用场。在脱离实际背景的情况下,很难评判“关系性理解”和“工具性理解”的优劣。不过,斯根普也强调,“工具性理解”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还是应该尽可能地获得“关系性理解”。本课教学中学生展示的想意义、画图想、算减法、算乘法、化整数、加单位等八种方法,使各种不同的“关系”在同一场景中“现身”,然后在老师“能不能找到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呢”的启示下,使各种关系“亲密握手”并达到深度理解的层次。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思想和智慧,是方法和联系,是对数学的好感和亲近。

其三,核心知识的教学,需要一种与之匹配的教学方式。当下的数学课堂,毫不夸张地说,成了一个没有“秘密”(马塞尔)、天性受抑、严密受控的世界。许多人不禁发问:教学活动一定要按照预定的环节与程式化的阶段切分开来进行吗?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一定要用教师的嘴来传达吗?课堂教学一定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和规则吗?是否存在一个不受教学理论浸染、完全自在运行的朴素教学生活时空?聚焦核心知识的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把“教”在“学”中隐藏起来,构筑一种以学载教、以学带教、知识主线清晰、学习线路流畅的简明课堂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这节课的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立意,努力对所学知识进行过滤、筛选、提纯、把那些无用、冗余、偏多的“教”的成分别剔除出去,把被教学花样遮蔽了的学生与学习重现出来,着力于精教、简教、隐教,促学、助学、导学,让学生学习的主线清晰地展露出来,复归那种“教从属于学”的原初意义上的教学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