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拉瓦乔和他的作品【圣母之死】

 xxcd 2017-12-17

卡拉瓦乔和他的作品【圣母之死】

圣母之死   1606年   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和他的作品【圣母之死】

 

    梅里西··卡拉瓦乔(1573929~1610718日),出生在伦巴底一个贫困的农家,不幸早年丧父。在17岁之前,他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从小他就帮着家里干活,是当地众多少年穷瓦匠当中的 一个。他的一位远房亲戚发现他有绘画的天赋,建议他去学习绘画。17岁那年,他只身一人来到罗马,师从画家阿尔皮诺。他从临摹历代大师的作品开始操练这门令他十分着迷的手艺。卡拉瓦乔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出众的才能。他能触类旁通,从米开朗琪罗富有雕塑感的线条中领悟到了描绘人体的要义,达芬奇最常采用的透视法也给他以极大的启迪。

 

    特殊的经历决定了卡拉瓦乔独特的审美取向和世界观。他一生都在极力地表现最底层人的生活状况,表现那些同他有着同样遭际的人们同命运抗争的艰辛与勇敢。

 

    因此他在许多作品,尤其是那些早期的作品中,都竭力地描绘他所熟悉的乡野村夫、引车贩浆者以及工人和流浪汉。我们可以从《抱水果篮的孩子》、《酒神巴库斯》、《逃往埃及途中》、《弹曼陀玲的姑娘》《女卜者》等作品中揣测他创作时的心境以及他创作的理念。

《圣母之死》完成于1605-1606,是卡拉瓦乔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圣母玛利亚升天是一个传统题材,不少大师都曾以画笔做出过出色的诠释。在卡拉瓦乔的这幅画中,我们既看不到天使回翔、诸神赞颂的雍容氛围,也看不到环佩珠玑、锦衣使徒的高华气象,这完完全全是一幅人间的图景,一切都那么平凡可近、真实可感,:破陋的农家茅舍里,死去的玛丽亚躺在床上,头上的光环模糊不清,几近不见,像一个死于贫困和饥寒的普通农家女子。她头发蓬乱,面色苍白,脸部略显浮肿,仿佛留有忧愁生活的影子;身上穿的应该是当时农家的衣衫,而周围一群貌似乡野村夫的使徒在哭泣。
如果仔细观察,圣母的形象从容,双手十分优雅,而脸部自然流露的悲苦,正是一般平民沉重的表情,令人观之哀婉。画家将她安置在一张很短的小床上,赤裸的双脚悬空,隐隐诉说着深入观者心灵的哀痛。画面下方一位女子垂首啜泣,面前摆放着一个铜盆。“房屋内的陈设品是居住者的自画像”,这个铜盆虽然是画面上唯一的静物,但这一简单的物体却为画面褪去了伟大的荣光,平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联想起圣母生前生活之清贫。 
确切地说,作品中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可以称得上是欧洲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之一,在卡拉瓦乔之前还没有出现这样一个极其贴近生活而又生动且真实的形象


《圣母之死》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深厚的同情心,也反映了他那朴素唯物主义美学思想。这幅画的明暗对比不如前期绘画那样强烈,人物和背景却笼罩在柔和的自然光中,更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正是由于这种明显的革新精神,此画比其他作品遭到了更大的攻击和诋毁,甚至订货主拒绝接收。鲁本斯却极力推崇此画,劝曼都阿公爵把此画买下来,使此伟大之作得以保存下来。

 

     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卡拉瓦乔的作品,你会发现有些的确过于直白,直白得近乎残酷,失去了艺术应有的含蓄与美感。比如他的《塞门收到约翰的头》和《被蜥蜴咬伤的男孩》等作品就让人有这样的感觉。但瑕不掩瑜,卡拉瓦乔的艺术成就依然是人们仰望的一座高峰。

     他的现实主义主张和他粗暴的性格使他的创作道路和人生旅途充满了艰辛,也使他在现实主义道路上没能走得更远。他的作品一度没有买主,使他陷入穷 苦潦倒的境地。年轻的卡拉瓦乔自恃秉赋超群,孤傲寡合,性格暴躁又狂放不羁,很难与人相处。他和他的老师阿尔皮诺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因此被葬送。但这个浪迹天涯的人从来就没有忘记过他的艺术,在马耳他岛、西西里岛等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的作品。

       1610618日,身无分文的卡拉瓦乔不幸染上了疟疾。他终于倒在了重返罗马的路上。年仅37岁便离开了人世,,然而,卡拉瓦乔在他短暂而苦难的一生中却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宝。在此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他的画风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现实主义画家们。

【丗界名画百图欣赏之十】

米开朗琪罗的【创造亚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