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红楼梦》的朋友,可能会对书中形形色色的骂人艺术叹为观止。最让较瘦君佩服的还是王熙凤,我们看凤姐骂赵姨娘,说她是『猪油蒙了心』。 这句俚语挪到高脂血症里面,再恰当不过。且看下面一副照片,这是很久以前一名基层医生在病人抽血后,拍照发给我的,他以为是护士的技术太差,抽到了淋巴液,实际上这就传说中的脂血。 ▲ 这是不是猪油蒙了心? 但若我告诉你,这个标本的血脂测量出来以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竟然是负数,会不会又觉得亮瞎了双眼呢? 这位医生不放心,第一时间与检验科联系复检,结果依然如此。而且检验科的答复是测量操作和流程绝对没有问题。 患者本人听到这个结果后,也表示诧异。作为一个资深的吃货,他当然明白:大四川的火锅味道之所以味道巴适,就在于老板把牛油像不要钱一样地使劲往锅里添。长期的海吃海喝,最后倒欠了医院几个单位的胆固醇。这个化验结果,让那些每天被吃掉大鱼大肉们情何以堪? 怎么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问一下度娘。 度娘她老人家最大的自信,就是可以在不懂情形下,大胆地装懂。虽然不知道,但敢于乱说,医学问题尤其如此。当然,这个问题也不例外。 ▲ 度娘展示了一如既往的自信 假如,临床医生相信检验科同事操作和流程没有问题,出现这种结果就只能是『路线』问题了,如果使用了错误的检验方法,不敢操作多么仔细,都可能导致结果异常。 最后,我告知他再次抽血送第三方实验室使用均相法复检后,便没有出现类似负数的问题。
目前国内实验室测定LDL-C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超速离心法、电泳法、Friedewald计算法、免疫分离法、沉淀法和均相法。
1972年Friedewald等在杂志Clinical Chemistry杂志撰文提出一种直接计算LDL-C的公式即F公式,并验证了这种方法在不同人群中的实用性。 ▲ 1972年Friedewald发表的公式计算方法原文 由于公式计算LDL-C的方法简便和有相当的可靠性而被迅速推广。至今一些国家性或区域性的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验 室仍作为经典方法使用。
Friedewald所提出的LDL-C的计算原理为:假设条件为血浆中不存在CM、且TG主要含在VLDL中,VLDL/TG为一恒定的系数(F)。若以LDL-C以mg/dl计,则F=5.0;若以LDL-C以mmol/L计,则F=2.2。 即:LDL-C等于总胆固醇(TC)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
Friedewald等用F公式与β定量对照了448例(男232例,女216例),分为正常组96例、Ⅱ型高脂蛋白血症组204例和Ⅳ型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组148例,两法结果的相关性r分别为0.98、0.99和0.85。如Ⅳ型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组中除去TG>4.52mmol/L(400mg/d)的37例,两法r为0.94,0.92。 基于此,既往推荐的F公式只适用于TG<4.52mmoL的高脂血症患者。
Lane曾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研究数据:一组患者用贝特类药治疗高脂蛋白血症时随着TG下降而LDLC上升(表1)。当TG从3.95mmol/L下降至0.5mmol/L,如HDLC和TC二者无变化,根据F公式计算LDLC从2.3mmol/L上升到3.9mmol/L。 这些结果反映药物治疗后的真实情况还是F公式计算的人为所致?任何一个熟悉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人会相信患者TG从0.58mmol/L增加到4.0mmol/L,LDLC反而会明显下降? 基于此,涌现了大量研究,现已发现,F公式的误差不仅局限于TG>4.52mmol/L的标本,随看TG浓度增加,VLDL中TC/TG的比例下降,F公式计算LDLC的可靠性不可避免地降低。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主要特征是TG增高,使F公式的准确性降低。大部分文献发现F公式对糖尿病患者有较大的误差。Hiran等的分析148例糖尿病患者(40名胰岛素依赖型,10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TG<4.52mmo/L,F公式明显低估LDLC。特别是TG>2.26mmol/L标本。TG<2.26mmo/L和TG2.26~4.52mmol/L的标本,F公式计算LDLC在10%以内误差者各占85%和68%。Rubies-Porat等分析一组糖尿病患者,对照β定量法,F公式计算LDL-C误差<10%者仅49%。 结论是F公式不适用于治疗中血脂异常的糖尿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