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希腊文字的考证,是怎么做的?中国网民表示强烈质疑!!

 国学SH72 2017-12-18

编者按:

百多年前,国民跪拜在清廷之下,自称“奴才”;

十多年前,国民膜拜在西方之下,言必称希腊;

时至今日,网民已成“西方伪史”苍穹之下率先觉醒的中流砥柱。

世界史教授们,恕我多虑,你们将如何面对学子们的困惑目光?

借网民之质疑,列个“负面”清单,方便授业者们以备不时之需。

线性文字B(Linear B)的破解

线形文字B的发现始于“传奇人物”—【德】海因里希·谢里曼(HeinrichSchliemann,1822-1890)的发掘工作。1872年,谢里曼将土耳其希萨利克的古代要塞遗址“创造性”地改建成特洛伊城的遗址,于是,“荷马史诗”由神话传说“转正”成了正史。

1964年,《希腊研究杂志》第84期刊登了M.I.芬利爵士于1963年10月24日 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的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演讲稿。以芬利爵士为代表的“疑古”派,基于缺乏直接的原始记载,全盘否定了特洛伊战争的历史真实性,并以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法国的《罗兰之歌》以及前南斯拉夫有关科索沃战争的史诗为例来证明史诗作为史实的不可靠性,引发激烈争论。

希萨利克遗址考古挖掘百余年来,几乎每年都有考古报告发表,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尚未发现任何与特洛伊战争相关的“直接的、带有文字载记的遗存”。

每次说到特洛伊城,【理智透世】都忍不住再瞻仰一下,当然,早已没有了第一次去现场时的神秘感和疑惑,而是欢快地重温一回这部经典的滑稽轻喜剧。

温馨提示:中国游客游览特洛伊,最好本着“打假”的精神!别忘了幽导游一默哦。

“荷马史诗”是这么描述波澜壮阔的特洛伊战争:希腊动用了几万人的大军,上千艘战船,围攻特洛伊城长达10年。

——特洛伊城人不超过1000、面积约30000平米,希腊如此兴师动众,强悍压境,确实具有超级大国”范,但围了10年,最后还是靠木马才获胜!【理智透世】的考证结论是:这个“超级大国”范应该改成“饭桶”的“饭”?

——特洛伊人得储备多少粮食和淡水,才能熬过这10年?难道希腊人讲“人权“,为特洛伊人民提供一切保障?

特洛伊考证的荒缪,特洛伊战争的离谱,阻止不了“荷马史诗”跨入正史之列,也阻止不了历史学家们的赞美传诵,西方伪史“三观”就是这么炼成的!

再看看线性文字B(Linear B)的考证吧

西方在希腊的迈锡尼等地“发现”了大量的手工艺品,但考古学家们却一直没能发现任何形式的文字,而缺少了文字,就几乎不可能存在过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

【理智透世】没有考过古,却也知道最后这句的重要性,特地标示。

  • 1893年,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思(SirArthur John Evans,1851~1941)第一次来到克里特岛进行考察,无功而返。此前,谢里曼也多次来到克里特岛,亦无斩获。

  • 1899年,克里特岛脱离土耳其统治,由希腊管辖。很快,伊文思就申请到了发掘克里特的许可。

  • 1900年3月,这次,在“克里特考察基金会”的帮助下,伊文思在克里特岛很顺利地发现了泥版文字,并命名为“线性文字A”和“线性文字B”。

  • 1936年,伊文思在伦敦召开以“久被遗忘的古代克里特文明及其神秘的文字体系”为主题的一个学术会议。“据说”,在与会者当中,有一名年仅14岁的英国男孩麦克尔·文特里斯(Michael Ventris),对古代语言文字抱有极其浓厚的兴趣,立志要破译这种神秘的文字。

  • 1953年,文特里斯在没有任何双文对照的情况下,纯粹是严密的逻辑和推理,破解了“线性文字B”。

  • 1956年,文特里斯死于车祸,年仅34岁。

——又一个商博良式的天才!

  • 【法】商博良,20岁就精通多国古文字的天才,1824年译解出古埃及象形文字;1832年死于中风,年仅41岁;曾一度有人怀疑与法老的咒语有关。

  •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与资助人卡纳冯勋爵打开了图坦卡蒙墓,不久,卡纳冯勋爵离奇死去;到1935年为止,与图特卡蒙陵墓发掘工作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21名人员先后死于非命,包括卡特的助手、秘书及其家属;卡特本人死于1939年。 

  • 1991年,德国游客在阿尔卑斯山冰川发现了一具有5300年历史的木乃伊——“冰人奥兹”,不久,先后有6位发现者和科学家离奇死亡。2005年,澳大利亚资深考古学家汤姆·罗伊诡异死亡,而他即将完成的“冰人奥兹”死因分析报告不翼而飞!

文本摘段:

【英国建筑师文特里斯(Michael Ventris)注意到有三个单词在已发现的线形文字B中不断出现:08-73-30-12、70-52-12和69-53-12。文特里斯猜测这三个词可能代表着三个地名——没有任何理由,纯粹是直觉。】

-——只能证明一点,就是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思和众多专家们弱爆了!想了半个世纪都没“落地”

【文特里斯已经知道08这个字符代表的是某个元音,而唯一以元音开始的重要城市只有阿姆尼索斯(Amnisos),所以08-73-20-12所代表的音节有可能为a-mi-ni-so。在文特里斯的表格中,73和20这两个字符也确实是共享一个元音,这大大的鼓舞了文特里斯。知道了12所代表的音节为so,而根据表格中字符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地名中的70、52和12号字符应该有着相同的元音,文特里斯推断出第二个地名应该是ko-no-so(科诺索斯)。利用同样的方法,文特里斯又推理出第三个城市的名字为tu-li-so(图里索斯)。】

——也就是说,文特里斯是用1950年代的希腊语读音和地名去“套”那就是个地名,这不是生拉硬凑吗?前提就是没有根据瞎猜的脑洞大开啊!

【有了这8个字符的读音,再加上它们与表格中其他字符之间的严密关系,其他字符的读音很快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被一个个的标识出来。根据字符的发音,文特里斯试着读出碑文中的单词和句子时,他惊讶的发现,线形文字B记录的是希腊语。】
——废话,你开始凑读音时用的
就是希腊语,不这么走还能读出普通话来?为何不用腓尼基语言?

——就说专有名词翻译吧。比如【Xerxes】帝,我们过去根据英语习惯,想象其发音而译作“薛西斯”,实际上,若按希腊文的发音,大体应作“泽耳克塞斯”才对。

波斯历史专家张鸿年先生根据波斯文发音,译作“哈沙亚尔沙”,与西方的读法大为不同。如果是转译到汉字这样的形声混合字就更离谱了,有意译有音译,还有混合译,如何对应?

同样的例子:祆教祭司magi,依《旧唐书》译作“穆护”(略早的《晋书》为“莫护”);【Merv】这个地名,依《后汉书》译作“木鹿”;【Hephthalite】,译作“嚈哒”;【Kushan】,译作“贵霜”;【Avar】译作“柔然”还有“蠕蠕”等;祆教教主【Zarathustra】翻作“苏鲁支”还有“琐罗亚斯德”,而帕提亚帝国译作“安息”,又如何按照以上的破译思路一 一对应?
——还有,关于西方破译人名地名的情况,如果是象形文字,就无法准确,哪怕是同样字母文字,不同语系不同方言这发音就大不一样,粤语、沪语、闽南语的字都去和字母文字按此法,又如何能对译呢?还是2000年前的!自5000年前到2000年前不变的文字???还有发音亘古不变的语言?????
  就算都是所谓的古希腊语,500年的古英语和现代英语读音的差别就不用赘述了,英语爱好者应该知道莎士比亚时期的读音和现在的差别,还有字母个数的变化啊。

还3500年前的希腊语?这希腊语后来居然就把这文字废掉了,改成腓尼基字母体系?统治者变成腓尼基人了?这岂不正好说明希腊文明来自于西亚腓尼基人文化么?

——难道,考古业内都知晓商博良是怎么回事,不想步其后尘?

——难怪,那些考古学家50年不出声,留给这傻小子抢头功呢!

——现在,终于知道了世界上哪个国家的考古学家是最幸福的!

甲骨文已是公开之物,仍有部份亟待解读,既然西方人才辈出,为何不顺便把甲骨文也破译了?

中国文字博物馆已经发布了一篇“悬赏”公告: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

西方天才们,机会难得,不要错过哦!

真是一块“难得”的板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