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富经大泥鳅]陈煌奇:台湾商人养殖台湾泥鳅抓住滑溜溜的财富

 任消遥我心自在 2017-12-19

陈煌奇:不懂,当时不懂,因为第一次养泥鳅。不懂说泥鳅会上来吃这样。很滑溜的。要两只手才抓得起来。

记者:一身水。这才是正常现象。

陈煌奇:当时静悄悄的,奇怪,喂了二十几天的饲料,它都是静悄悄的。每天喂料都没有泥鳅苗上来。

记者:当时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劲

陈煌奇:对啊,第一次也不懂这泥鳅,是这样的,它是会爬上来的,我们不晓得。

到2012年底,陈煌奇的大泥鳅从育苗到养殖都已经步入正轨。虽然没有一次成功,但坚持最终换来了好结果。

陈煌奇很开心,带着记者去打捞泥鳅,可是记者却惊奇地发现,很多大泥鳅都漂浮在了水面上。

记者:这个是不是死了呀?

工人:没有死。

记者:没死?那它怎么浮起来了呢?

工人:你看它又动了,动了,抓它上来它就活了。它不是死的,装的,装死。

大泥鳅还会装死?这说法让我们听起来很新鲜。可马上旁边的专家就更正了工人的说法。

林森庄:不是装死的,哪里会装死?它是在呼吸,因为它有时候,大部分都是用肠呼吸,肠呼吸的时候,如果小肠里面有特别多的空气没有排出来的话,它就浮在这个水面上,那你把它放了,它又沉下去了。没什么问题的。

陈煌奇对他的泥鳅信心满满,之后养殖场再也没出现过问题。

陈煌奇唱歌: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

记者:这是台湾民谣是吗?

陈煌奇:对,这是捉泥鳅,小时候我就听到了,小时候我就我就捉泥鳅就有这首歌了。

记者:这么大一个池塘,一次能捞多少泥鳅苗?

陈煌奇:一次估计现在捞起来应该有三十多万尾泥鳅苗。

记者:三十多万尾?那第二批是不是就捞上来了?

陈煌奇:对,第二批就像这样了。

记者:收获挺多的。

陈煌奇:第二批我们就得了二十八万尾泥鳅苗。

记者:那您当时看到这种苗这么多什么感觉?

陈煌奇:就很高兴了,觉得说,既然这么辛苦了,又搞了一个多月,就有个成果出来了,就有信心了。等于说这个我们只要用心的话,它一定会成功的。

2013年,陈煌奇开始销售自己的泥鳅苗,种鳅和商品泥鳅。可这时候,新的问题来了,很多地方的人并不接受大泥鳅这个品种。

台湾商人抓住滑溜溜的财富

经销商:心里比较紧张了,怎么这么大这种泥鳅?因为从来没见过,本地泥鳅没有这么大。

合作伙伴:大家看到这么大的泥鳅还是会怕,是不是基因改造的?还是说吃了什么激素?大家都会这样怀疑,传统的是小泥鳅,突然间看到这么大的,心里一定会有疑问。

很多人质疑大泥鳅的真假和来历,陈煌奇就一遍遍地给他们解释。

台湾泥鳅其实为大鳞副鳅的一种,现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台湾岛西北部的浅滩河流。经过林森庄的改良,已经推出了第二代台湾泥鳅。

陈煌奇为了推广他的台湾泥鳅,就带着两个朋友去外地宣传。他了解到,泥鳅国内主要的消费市场在四川省、湖南省,广东省和辽宁省。他决定主攻这些地区,可是对当时已经64岁的他来说,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他就像年轻时候跑业务一样,每到一地都给人发名片细心讲解。

陈煌奇:以后如果你有需要的话,我帮你搞货。

经销商:可以。

陈煌奇:我们本地发的货很少的。你那边有需要的话。我们配合一下。好不好?

经销商:可以呀,要是说你没销售的话,我也可以给你销售。

陈煌奇:我就是想说这样。看你这不错。

经销商:我们是销得比较广的。

一般水产市场凌晨两三点就已经开始忙碌,陈煌奇白天赶路,夜里去水产市场推广大泥鳅,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一个月。

7500多公里奔波的日子,连身边的两个开车的朋友都有点坚持不住了。但64岁的陈煌奇依旧劲头十足。

陈煌奇:从海口就跑遍了我们华东地区,一共十几个省市,跑了一圈。所有的批发市场我们都进过了。

记者:你为什么要跑那么多市场?

陈煌奇:因为我要了解全国各个市场目前泥鳅的市场情况怎么样,我们才知道,去认识那些摊商以后,我跟他介绍说我们有台湾大泥鳅,他们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泥鳅。一般还是卖那个小泥鳅多,那我们全部就给他介绍说我们有这个东西。

经过陈煌奇的努力。到2016年,已经有16个城市的经销商跟他达成了合作,母种鳅售价达到38元一斤,公种鳅30元一斤。

而此时的陈煌奇并没有停下追逐的脚步,他打算引进澳洲淡水龙虾进行养殖,这个决定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

陈煌奇:也在搞了二十几年了,辛苦二十几年了。何必再搞下去呢?这个(罗非鱼)也到一个巅峰了,也该是我们休息的时间了。年纪也大了,都六十多岁了,家里的人就说不要那么累了,该退休了。

原来,很多人的消费习惯还是吃小泥鳅,要让所有人都接受台湾大泥鳅还需要一段时间。且近两年,罗非鱼的市场行情非常不好,很多养殖户都赔钱了。陈煌奇想用澳洲淡水龙虾来代替罗非鱼养殖。

澳洲淡水龙虾又名红螯螯虾,个体较大,最大个体可重500克,颇受食客喜爱。而海南温度适宜,澳洲龙虾能安全过冬,陈煌奇怎么也不想放过这个商机。于是在2016年7月,他引进澳洲淡水龙虾,在1000亩场地进行养殖,一方面希望打开更大的市场,另一方面,他希望能发展更多养殖户,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