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赫赫有名的龙兄虎弟,这哥俩的成长经历不一般

 Purefact 2017-12-19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若要列个名单,细数古代赫赫有名的龙兄虎弟,程颢、程颐这两兄弟必然榜上有名。他俩没有上过战场,却在思想的领域里纵横捭阖、开疆拓土,继承发展了孔孟儒学,一同成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传播者,以思想的光芒开启了一个时代,影响了千年。


“二程”画像(左程颢,右程颐)


1

朱熹褒扬、冯友兰盛誉,“二程”开宋明

理学之先河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


  【译文】


  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


  公元1093年,一个冬日的午后,一对求真求实的学友来到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伊川书院内,他们就是游酢和杨时。


  彼时二人已是年近40,且早已登进士第,可谓成名已久。


  他们为什么要到此地呢?


  原来他们是慕名来拜访河洛大儒程颐先生。然而,不巧的是,他们发现先生正在冥坐。管家发现他们站立门外后,连忙外出相迎,并邀请二人进屋,二人顿感进退两难,进,不忍惊动先生;退,又不忍放弃请教的机会。虔诚、迫切的求学心情让二人决定在门外静候先生。


  此时,一场大雪不约而至,游酢和杨时就静立于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


  当程颐先生结束冥坐之时,落雪几乎淹没了游酢和杨时的脚踝。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它不仅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求学问道的孜孜追求,也从另外一个维度展示了程颐的人格魅力。


  一同让人敬仰的还有程颢,他是程颐的兄长,两人相差一岁,都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奠基人。理学重视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主张以天理节制人欲,以道心统帅人心,以成圣成贤为人格追求。在理学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二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道德文章,备受人们称誉。


  朱熹说,“以二先生昌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之后,可谓盛矣。”冯友兰更是高度赞誉“二程”,“程氏兄弟二人,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亦可谓罕有者矣。”这里所说的“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指的是程颢、程颐被认为是理学的开创者的同时,程颢往往还被认为是理学的一个支流——陆王心学的开创者。


  明善在明,守善在诚。


  ——《二程集》


  【译文】


  要明白善的道理关键在于思考,而要坚守善行则在于有诚心。


河南省伊川县程林文化园“二程”雕像


  兄弟二人上承孔孟儒学,创立以天理论为哲学基础,以正人心、修道德、明义理为核心的理学,为命悬一线的儒学开启了汹涌澎湃的思想闸门,为河洛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这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大创举。他们的学说,甚至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


2

宠爱却不溺爱,父母家教助力兄弟成才


  兄弟二人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卓尔不凡的成就?


  这不能不提程氏家教。


  “二程”的母亲侯氏知书达理,孝敬老人,相夫教子,收养孤儿,乐于助人,亦給程家带出了好家风。她待人宽厚,不准家人打骂仆人。有一次,一个仆人犯了错,家人欲斥责,她说,“贵贱虽殊,人则一也。”意思是,仆人地位虽然低下,但作为人则是相同的,不能在人格上进行侮辱。她常对孩子说“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见人善当如己善,视他物当如己物。”


  侯氏教育孩子不掩过、重节俭。她常说,“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她生子六人,只有程颢程颐活了下来,自然十分喜爱,然而并不溺爱。侯氏在吃饭时,常让“二程”坐在身边,当他们要吃好饭好菜时,便呵斥制止说,“小时候就讲求吃喝,长大会怎么样?”所以,兄弟二人平生于饮食、衣服不挑三拣四,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程林文化园


  十岁时,程颢就会写诗。有一次母亲给他讲晋代廉吏吴隐之的《酌贪泉》诗,说是吴隐之路过石门时,见到一处泉水,当地人叫贪泉,一般官员是不喝的。因为喝了之后,就会变贪。吴隐之却喝了,并写下《酌贪泉》: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意思是说,古人说这泉水,喝一杯就会贪千金。可是要让伯夷和叔齐(商朝人,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喝了这水,也不会变贪。程颢读了《酌贪泉》诗后,写了两句诗:“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意思是只要心中意志坚定,外物怎么能改变?一个十岁的孩童,能写出这样涵义深刻的诗句,足见其情操高洁。


  至诚事亲则成人子。


  ——程颐


  【译文】


  当孩子的要用至诚之心来孝敬父母,诚为孝之本。


  “二程”十四、五岁时,其父程珦以大理寺丞(主管刑狱的官员)身份任江西兴国县知县。当时周敦颐任南安军司参军。一日,程珦拜见周敦颐,见面后,感到周敦颐气貌非常人,交谈后,认为周敦颐深明道学,便结为好友。并让程颢、程颐拜之为师。此后,“二程”明理明道,学问思想大精大进,为以后独当一面、完善理学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九思立德”,为官为人都要立下良好

品行



  用九思立德。无忘好善。


  ——《程氏家训》


  【译文】


  要用孔子做君子的标准来修养自己的道德。不要忘记要多做善事。


  除了父母的谆谆教导,“二程”为人为学的良好品行更是得益于程氏家训的核心内涵:九思立德。

程林文化园牌坊


  这一家训为“二程”的远祖,晋朝的程延所确立。


  所谓九思,语出《论语》。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君子有九件值得用心思虑的事:看要想到看明白没有、听要想到听清楚没有、神态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处事要想到是否谨慎、疑难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有所得到时要想到是否理所该得。


  由此可见,“九思”堪称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讲的既是做人的道理,又是修养的功夫。程氏先祖将“九思”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见其对自身和后人要求之严。


  九思,既是使命,又是期勉,让程氏后人找到了方向,也给程氏子弟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程颢的祖父程遹曾任黄陂县令,可是却家无余财,过着清贫的日子。他把自己所得俸禄全都用在扶贫问苦之上,以致在其去世之后,家人居然无力安葬,全凭举债,他才得以入土为安。


  程颢的父亲程珦更是恪守家训。据宋史记载,程珦在江西兴国任县令时,积极推行礼仪教化,鼓励私塾,一时间,当地民风向好,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物阜民丰,夜不闭户,“狱空者数岁”——治安良好,监狱里边都没了犯人。


  程珦为官清廉,在汉州做知州时,州府拥有自己的竹园,历任知州都将竹园的收入作为自己的私财。但程珦却一毫不取,他对家人说,“竹园是公家财产,我岂能中饱私囊?”

伊川书院


  良好的家风家训传承,为“二程”兄弟的成长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


  富,人之所欲也,苟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守贫贱以守其志也。非乐以贫贱,义不可去也。


  ——《二程集》


  【译文】


  追求富裕的生活,是人的正常欲望。假如与义相符合,虽然使自己受委屈也可去追求;如果与义不相合,就要守住贫贱以保持心志。这样做不是以贫贱为乐,而是因为义不可舍弃呀!


  程颢出仕之后,奉行家训,将“视民如伤”四个大字制成匾额悬挂于大堂之上,奉为自己从政的座右铭。所谓“视民如伤”,意为把百姓视为需要小心呵护的伤病之人,由此可见程颢的为政之德。


  有这样的爱民之心,无论是在山西晋城还是在扶沟,身为知县的程颢都大力推行五户联保,积极兴办乡学、书院,体恤民情、关心民政,所在县域往往得以大治。


  1086年,经司马光的举荐,五十三岁的程颐被朝廷任命为崇政殿说书,专门为宋哲宗做老师。


  程颐以辅养圣德为己任,兢兢业业,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启发皇上的机会。


  暮春时节,宋哲宗在程颐的陪同下在御花园散步。微风吹过,杨柳依依,尚在青春年少的宋哲宗便随手折下一根柳条玩耍。程颐见状,马上因势利导劝谏,“物亦有情,圣人万万不可伤情。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正是草木生长之时,不可摧折。”程颐进而说,“倘若将仁心推及四海,则是天下大幸!”

程子家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