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林精粹 | 试论《伤寒论》头部汗出之病机(第233期)

 杉木轩 2017-12-20


关键词:《伤寒论》,头部汗出,病机

 

《伤寒论》关于汗证的论述十分丰富,其中论及头部汗出的条文就多达10条,涉及“但头汗出”、“但头微汗出”、“头汗出”、“额上微汗出”、“额上生汗”等不同内容。先贤张仲景基于东汉以前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积累,再加上自己的临床实践,对上述头部汗出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方药,均作了详尽的辨析和阐述。这些论述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工作者。今就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论头部汗出,试做扼要归纳和初步探讨。


1 胃热未净 郁热上腾

阳明燥屎内结,下之后,燥屎去,邪热泄,则病可愈。如果燥屎虽去,而余热尚存;或腑实证未具,误用攻下,均可导致邪热留存。皆可使邪热入里郁于胸膈。如原文228条(所引《伤寒论》条文均遵明代赵开美复刻本):“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郁热不能透散而上腾,正如成无己注:“热自胸中熏蒸于上,故但头汗出,而身无汗也。热壅上焦,浮而近表,故其外有热,手足温。”栀子豉汤轻清宣透,清疏中焦,可解上焦之郁热;开透上焦,则可安中除烦。郁热一解,头汗随之而愈。


2 阳明湿热 郁热上越

阳明病邪热亢盛于内,迫津外泄,多有汗出。汗出则邪热亦可随汗外越,不至于完全内郁。即使小便不利,水湿不能外泄,其湿也不易与热相合。如果病人通身无汗,邪热不能外越,或仅仅头部汗出,邪热不足以外泄,加之小便不利,水湿不能外泄,致使湿与热相合。湿热郁遏,壅结中焦,影响肝胆疏泄,土困木郁,胆汁不循常道,发为黄疸。此时但头汗出又成为阳明发黄的原因之一。如原文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决渎失司,小便不利,湿热相交,壅阻三焦,而且蒸腾上越,故使但头汗出,身无汗。此时但头汗出又成为阳明发黄的主证之一。茵陈蒿汤清利湿热,通调三焦,兼疏阳明腑实。如此,浊阴出下窍而郁热可除,清阳出上窍而腠理疏调,头汗辄止。另外,表证未解,热壅三焦,误以攻下,邪热内陷;脾运失司,湿浊内生,湿热相蒸发黄,也可出现头汗出之证。如原文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表未解也,医反下之……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与原文236条阳明发黄头汗出,成因不同,但病机一致,故也可选用茵陈蒿汤治疗。


3 热实结胸 水热郁蒸

大阳伤寒,经久不愈,郁阳化热,热入与宿有之痰水相结于胸胁,成为热实结胸之证。如原文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水热互结,邪热在水中被郁遏,水蓄不下,阳热深遏于内,难以透转外达,故仅见头微汗出而周身无汗,无大热。此处头微汗出,实乃热实结胸,水热互结的明征,故以大陷胸汤荡涤实热,攻逐水饮。正如成无己所注:“但结胸无大热者,非热结也,是水饮结于胸胁,谓之水结胸。周身汗出者,是水饮外散,则愈。若但头微汗出,余处无汗,是水饮不得外泄,停蓄而不行也,与大陷胸以逐其水。”


4 枢机不利 郁热上蒸

少阳枢机不利,气血不畅,津液不下,胃气失和,甚至秽垢渐趋滞留,此时出现脉细沉紧,微恶寒,手足冷,大便硬等症。这究竟是少阳阳微结还是少阴纯阴结,我们必须明辨。如原文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此处头汗出,为枢机不利,郁热上蒸所致。若少阴阴寒内盛,不得有汗,亦有亡阳汗出或见头汗出,但多伴有少阴虚寒阳气外越危侯,与此见证不同。所以虽脉沉紧,不得认为是少阴病。因此,此头汗出成为阳微结和纯阴结的主要鉴别点。至于阳微结一证,胃肠邪热尚未结实,气机仍有升腾之机,故可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宣通内外,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另外,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司,水饮停蓄,邪热郁遏,不得从三焦透转外出,蒸腾上越,也可见到但头汗出。如原文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本方和解枢机,解郁透热,利水通阳,待病势一转,头汗出一证也随之可愈。


5 热入血室 血热迫津

阳明热盛,侵入血室,邪热迫血妄行,损伤阴络,可见下血之症。邪热乘血虚与血相结,血热上扰心神则发谵语,血热逼迫津液上腾,则作头汗出。如原文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辄然汗出而愈。”本证为阳明病热入血室,头汗出伴随着下血,胸胁或少腹急结,硬痛等症出现。因胸胁少腹为肝经所过之地,血室隶属于肝脉,故刺期门以泻其实,使邪热从外宣泄,诸症随之辄然汗出而解。此启迪后学针刺期门也有泄热除汗的妙用。


6 火毒内攻 热炽津伤

太阳中风,法当用桂枝汤解肌发汗。若误以火劫迫汗,则不仅风邪不能解,反加火邪危害,必伤其血气,而使变证丛生。如身体发黄,欲衄,小便难,身体枯燥不荣,但头汗出,剂颈而还等等。如原文111条指出:“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此外,但头汗出,剂颈而还,并不是郁热上蒸所致,而是因火毒上攻,阳热逼迫津液外泄,本当周身汗出,今津液虚少,不能溥及全身,故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这直接反映了津液亏损,无以作汗的病理。另外阳明病多为热证实证,治当清下为主。若医者不思辨证,误以火法,火与热合,两阳相熏灼,邪热愈炽,而津液益伤。热炽则额上微汗出,津伤则身无汗而小便不利,甚至导致发黄变证。如原文200条:“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对于上述火毒变证,《伤寒论》未示治法,我们可以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清热生津,滋阴养液等治法,总以“救阴”为要务。


7 热证误下 阴竭阳亡

阳明热证,治以清解;阳明实证,治以攻下;此属常法。若三阳合病,出现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等症,就要详加审证,不可妄用发汗攻下之法。 若把邪热内盛,胃气不畅,热扰神明所致的腹满谵语等证误诊为阳明腑实,妄用下法,诛伐太过,以致阴液竭于下,阳气无所依附而上越,出现额上生汗,手足逆冷等危证,如原文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此处额上汗出,手足逆冷实为阴竭阳亡而致。因此,救逆当先以四逆汤回阳救逆,继以后世温病学中的加减复脉汤滋肾救阴。只有这样,额上生汗,手足逆冷等阴竭阳亡之证,才能得以救治。

此外,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中也论述到头部汗出。如原文第2条曰:“……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此处“但头汗出”是产后血虚,血虚则致阴虚,血虚阴亏,则阳气独盛;而孤阳上出,则挟阴津外泄,故但头汗出。治宜扶正祛邪,和解枢机,从而使阴阳重新达到平衡,则郁冒诸证自解,头汗出也随之而愈,宜以小柴胡汤和解之。此头汗出的病机与《伤寒论》原文148条所述头汗出相似,因此,都可采用小柴胡汤和解之法,临床上两者可以互参。

不过,临床上还需注意与生理现象的“头部汗出”相区别。如“蒸笼头”,指小孩子睡觉时头部汗出,而无其他病状者;健康人在热饮热食或进食辛辣之物时的头部汗出等。病理上,也还有许多随着全身汗出而出现的头部汗出,如白虎汤证的大汗出头汗出,妇人绝经前后诸症的烘热汗出额汗出等,均宜另当辨证施治之。

综上所述,“但头汗出”、“但头微汗出”、“头汗出”、“额上微汗出”、“额上生汗”等,都只是临床上的外在症状而已。但张仲景却能够见微知著,从个别症状中明辨其病因病机,并提出救治法方。可见,辨头部汗出是《伤寒论》中一个颇有特色的内容。它反映了张仲景在临床审证上重视整体观念,善于分析局部症状,把握整体病因病理;而在论治上,则紧紧抓住病机,汗出不止汗,头汗不治头。如此纲举目张,诸症可愈。今天,我们重新探讨张仲景对头部汗出之辨析,有助于掌握《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临床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培生主编.《伤寒论》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

[2]汉·张仲景著,晋·王叔和集,《金匮要略方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8

[3]王晓萌.局部汗症在《伤寒论》中的诊治意义,浙江中医杂志,1984, (8)∶337

[4]张少龙.《伤寒论》汗症辨治探讨,陕西中医,1984,(11)∶1

 

 重编说明


(1)本文主要内容曾以“《伤寒论》头部汗出病机浅析”刊载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8卷第4期。今对原文内容做了重新整理并有部分增删。

(2)王仲彬,原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工作多年,并获晋升中医教学及医疗双系列高级职称。曾受中国政府派遣赴突尼斯从事援外教学医疗工作三年。现为比利时仁济医药中心首席专家。

(3)吴翔,原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曾受中国政府派遣赴突尼斯从事援外教学医疗工作三年。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