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外科学家的最新健康调查,完全颠覆66亿人的认知,看完震惊!!!!!

 岚韵 2017-12-20

健康美谈|做最美、最靠谱的健康微刊!





 

      

       唯有健康与美不可辜负!




世界营养学权威柯林·坎贝尔博士:

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


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曾任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中

一个科学家委员会的主席、

美国营养科学学会会员、

美国癌症研究所高级科学顾问和主要负责人。


由他主持的中国健康调查,

是流行病学研究史上规模最大的关于营养、

饮食与疾病的调查研究。



越营养,越危险!

死亡,是食物造成的!


“死亡,是食物造成的!”

柯林·坎贝尔博士如是说。

所有的健康问题都与三件事情有关:

早餐、午餐和晚餐。


如果你想活得健康,

请务立刻身体力行,

改变你的饮食吧!


以下是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1、以肉食为主的美国男性,

死于心脏病的比例是以

植物为主食的中国男性的17倍!


2、摄取最多牛乳和乳制品的国家,

骨折率最高,骨骼也最差。


3、罹患肝癌的孩子,

大都来自吃得最好的家庭。


4、只要改变饮食习惯,

不吃动物性蛋白质,

肾结石复发的病患就能不药而愈。


5、医师决定如何进行治疗的考虑要点,

通常是基于金钱,而不是健康。


6、研究统计,饮食中饱和脂肪

含量较高的初期多发性硬化症病患,

有80%会死亡。


7、造成第一型糖尿病的最大祸首,

可能就是牛奶蛋白质。


8、有的医生让病人吃了许多苦,

花了很多冤枉钱,甚至快要死掉,

但其实只要吃燕麦片等普通食品就可以好了!


9、医师会动手术和开药,却不懂营养,

因为他们根本没受过营养学的训练。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

而是死于无知

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按照自然规律,

人类的寿命可达120岁,

动脉硬化自60岁才开始。


而眼下,许多人30多岁动脉硬化,

40多岁冠心病,50多岁脑卒中,

60岁以上5种慢性病缠身。


透支健康、提前患病、过早死亡成为常见现象。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断言: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研究显示,心脑血管和癌症病人中,

生活方式因素占比高达80%。


不良生活方式何以致癌?

原因在于,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

也有抗癌基因,一般情况下处于封存不动状态。


如果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

像高脂饮食、抽烟酗酒、缺乏运动、

经常熬夜、精神紧张等,

激活了原癌基因或损失了抗癌基因,

就会拉响人体的癌症“警报”。


因此,在生活富裕了的今天,

我们必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遵照这四大健康基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

疾病可以减少一半,寿命有望延长10年,

中年人的死亡率下降55%。



除了意外

活不过九十岁的人

那是你的错


长寿秘诀为:多喝白开水,

饮食八分饱,日行一万步。


“只要你遵守四句老话——戒烟限酒,

合理膳食,有氧运动,心态平衡,

就可轻轻松松活到九十岁。

活不过90岁那就是你的错!”


没有健康很难享受小康,

对健康一定要上心、用心和关心。


全国首席心血管病专家、

北大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教授

讲了这样一件事:30几年前,

他接待了一个来访的美国医学代表团,

住在当时非常高档的燕京饭店。


代表团的一位负责人早上拉开窗帘,

看到长安街上的自行车流非常壮观,

感慨地说:“中国人很健康!”

三十年后,还是这位负责人,

又一次来到北京,住在更加豪华的饭店。


他早上推开窗户,

只见长安街上高楼林立,

富丽堂皇,车流滚滚,

但这个“车”已由自行车变成了小汽车,

他长叹一声:“中国人得病了!”


出门就打的,进门坐电梯;

烟酒不离身,洋快餐不离口……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国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因。


据统计,

中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平均每12~13秒就有一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


三四十岁的人心肌梗塞不罕见,

已占了心梗住院病人的五分之一。


大家都知道有病去看,

但真正的预防却没人重视。

“疾病发展几十年,致残致死一瞬间”,

胡教授指出,10个心梗,9个可被预测;

6个心梗,5个可以被预防。


人类告别癌症,可多活3年,

人类告别心血管病,可多活10年。



健康就是一种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人“无知无畏”,

生于无知,死于无知,

一场大病,甚至连医院没进就身亡了;

还有人“有知不为”,有健康知识,

但知易信难行更难。


比如知道抽烟有害,

但不相信害处那么大,所以对戒烟不上心,

“戒烟有什么难,我都戒了一千次了。”

更多的人则是“有知难为”,在他们眼里,

“吃得要少要糙,走路要多要快”,

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很困难,很痛苦”。


其实,健康就是一种习惯。

胡大一教授即使开会中间茶歇的几分钟,

也会一个人在会场外走来走去,

“最容易的锻炼就是走路。”

无论何地,只要有楼梯,

楼层不是很高,他总会选择爬楼梯。


一些发达国家也异曲同工地提出“非运动活动”,

就是说,不必刻意追求到健身场所、

使用专业器械进行运动,

而是把运动贯穿在普通生活中。


比如,每天擦地板18分钟、

洗车20分钟、陪孩子玩耍15分钟、

骑自行车15分钟、上下楼15分钟等,

都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20岁养成好习惯,40岁指标都正常,

60岁没有病,健健康康离退休,

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

只要行动起来,梦想就能实现。


愿每个人都能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和受益者!



1

坚持日行万步路


运动的好处人人皆知,

关键是很多人既没有落实,也不能坚持。

“我不是很闲的人。”胡大一教授说,

开会时间,如果离会议楼不远,

他一定会走着去;会间茶歇他会起来走动;

在候机厅候机时他会不停地走;

出行他尽可能乘地铁、坐公交;

上楼的时候,别人乘电梯,他会走楼梯……“

我带计步器锻炼11年了,每天走1万步。”


胡大一认为走路是运动的最好方式,

简单经济、安全有效,

对老年人关节、肌肉、韧带损害很小,

对心脏负担相对较小。


除此之外,平时可练练小哑铃、橡皮带等。

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可选择太极拳及瑜伽。

另外,慢跑、扭秧歌、打乒乓球等都适合老年人。


胡大一让大家记住有氧运动中的“1357”:

每天运动1次,持续不少于30分钟,

每周确保运动5天,

运动时适宜心率=170—年龄。



2

饭吃八分饱,要有适度饥饿感


胡大一建议大家记住这样一个原则:

总量控制八分饱,合理搭配不过分。

食盐量每天不超过5克,

特别是东北地区饮食偏咸,更要减盐;

少吃或不吃超市里卖的熟食,

吃方便面调料包只用三分之一就足够了,

以免热量、盐等摄入超量;

减少膳食脂肪,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

适度吃瘦肉,或鸡鸭及鱼肉;

海鲜适度;鸡蛋每天1个,

如果胆固醇高或有冠心病,

就每星期吃4~5个。


如果到了中午或下午四五点钟,

你感觉到有点饿,

说明这一天的食量是合适的。



3

喝酒有度,白酒每天别超1两


胡大一提醒,吸烟不光是嗜好,更是一种疾病。


烟草中的尼古丁是毒品,

其成瘾性与某类毒品相似。

戒烟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最经济的方式,

可降低36%的死亡率。


酒倒是可以喝一点。

有些报道说,适当喝酒可以保护心脏,

其实这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

有人说喝酒可以升高体内的好胆固醇,

其实走30分钟的路或做点运动就可实现。

如果你不喜欢喝酒就不要主动去喝;

更别相信“买酒保健康”的商业广告。


对喜欢喝酒的人来说,

男性每天1两(50克)白酒,

2两葡萄酒,300毫升啤酒,

三选一是可以的。

女性减半,孕妇不能喝酒。



4

记住“爱心数字”:

140、 6、 543、 0、 268


“140”是血压达标值。

要保护心脏,

必须把收缩压降到140毫米汞柱以下。


“6”是血糖达标值。

建议空腹血糖降到6毫摩尔/升以下。


“543”是血脂达标值。

低危人群总胆固醇须低于5毫摩尔/升;

患糖尿病或吸烟者,

总胆固醇须在4毫摩尔/升以下;

高危人群,即有多项危险因素,

如既有糖尿病又吸烟的人,

总胆固醇必须控制在3毫摩尔/升以下。


“0”指的是零吸烟。


“268”指的是腰围。

中国男性要把腰围控制在2.8尺以下,

女性在2.6尺以下。



5

定期输液,不如多喝白开水


换季时,

很多老人常常去定期输液,

以此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

样做是非常荒谬的。


身体本身是个无菌环境,

输液则是有创的,

这种输液无效也不安全,

对身体没好处。


如果真的觉得自己的血液太黏稠了,

完全可以多喝点白开水,

根本没有必要输液。


单纯为了降低血液黏稠度而吃药输液,

那是花钱买风险。



6

送给朋友们几个字——

淡泊名利,广交朋友,多做实事,善待自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要常想“一二”而不思“八九”。


人活七十古来稀,

但现在活到90岁应该是常态,

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人生目标:

不过99,轻易不能走,

让我们向着100岁迈进,

在生活中寻求真理,认识人生真缔与,

才能没有白活一生!


...............................................................

微友临走记得点下方拇指留下手印,

互动会让我们更有动力分享,如觉不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