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冷僻经方沉睡太久了

 周连翔 2017-12-20

百度搜索“中医智库”,即可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背景

《伤寒论》载方112首,《金匮要略》载方253首,含28首附方,扣除二书重复的29首,二书共载方仅336首。如此精妙绝伦的经方,却有很多处于被废置或者半废置的状态,这不仅削弱了经方的总体功能,同时也减少了它的应用面。一些经方的沉睡是人为的,因而对它们的唤醒是必需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唤醒它们?唤醒后又有多大的作用呢?笔者将自己临床摸索到的一点经验和体会与大家交流,以期健全经方的整体功能,扩展经方的应用空间,揭示仲景临床一些新的奥秘,进而为经方应用的完美化补上重要的一笔。

中医冷僻经方沉睡太久了

有些经方无人问津

所谓冷僻经方,就是虽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却因种种原因,历代医家极少使用,多数文献也少有记载;或虽有记载,而因没有丰富的临床材料支撑,只作随文衍义论述的一类方子。这些方扣除《金匮要略》杂疗、禽兽鱼虫禁忌、果实菜谷禁忌三篇所载基本不用的44首外,还有分布于两书的多数篇章中约40多首,占余数仅为292首的近14%。

经方诞生近2000年中,研究者、名家辈出,从无间断,而一些方为何总是无人问津呢?是这些方无效吗?若如此,治学严谨至极的张仲景为何要将之选存呢?是方义难明吗?细读每方条文与其他常用方论述并无差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些方成为冷僻方呢?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附方被看成了“附带”。《金匮要略》在疟疾等9个篇章中都列有附方,这些方由于没有记载在正式的条文里边,所以人们在背诵条文时没有背,讲述时也不讲,选方时也难以想到。在潜意识当中,将附方当做是张仲景附带提到的。

2.受时代习惯影响而废用。2000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些含有某种特殊药味,或需某种特殊制作的方子,因担心患者不愿接受而废用。

3.因少见历代施治验案而遭怀疑。绝大多数经方都有数不清的验案记录,一些极少被记录者,因无“范本”而少被使用,因少有人使用而被怀疑其非仲景方。这种怀疑在尊经崇古的学术氛围里又增加了人们对它的排斥感,致使一些方被作为“另类”搁置。

4.所治病症发病率低而被废置。有的方独出于某个条文,且仅提及用其治该病,而该病在临床又极难见到,在不加深究创用时,它们只能等到极难见到的该病出现时才被想到。

5.因轻视局部用药而被忽视。内科医生的思维多局限于内服方药的寻选推求,而忽略了内服药以外治疗方法的配合,致使大部分外用经方成为冷僻方。

6.不识特殊病机而极少有人使用。某些方只适用于该病的某种特殊病机,而与该病的通常用方义理不合者,则临床很少使用。

中医冷僻经方沉睡太久了

揭示仲景处方之妙

冷僻经方的唤醒不是什么博大精深的课题,并不要求实践者都有丰厚的学养,它需要的仅仅是一种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和一股广泛参与的力量,而且其唤醒只能在临床中完成。

1.附方的挖掘可获得惊人的疗效。

笔者的老师江尔逊于上世纪30年代随师祖陈鼎三侍诊时,见其每遇四肢突然瘫痪、不能自收持,但神志清楚,余无所苦者,均直投以《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之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每获奇效。新中国成立后,他到大型综合医院工作,对急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氯化钡中毒等患者用此方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笔者接过此方后,注意到本方能够得到发掘的原因,是师祖以其独到的眼光发现仲景著作之附方绝非“附带”。该方被发掘的依据,仍然是谨守条文。笔者将条文精神移于临床,大胆比照,发现它对风痱有快速的治疗作用,对风痱患者难以解释的伴随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2.坚信经方,才能漠视习俗。

在生活趋于文明后,一些医生对于有些东西再入药产生了顾虑,如猪胆汁、灶心土、人尿等,对含有这些药的方剂不再使用。表面看来,这是对世人习俗的遵从,其实更多的是对含有这些药的经方不可取代性缺乏信心,认为舍弃了这些方一样能治病,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笔者曾用灶心土入方,仅6剂即治愈了每日呕吐10多次、长达六年多持续不止、经大医院系统治疗无效的患者;也曾用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治愈了病情错综复杂、持续高烧一周的患者。

3.自主验证研究而不停留于文献水平。

冷僻经方之所以称之为冷僻,不仅文献资料很少,而且多数是语焉不详。因此,必须靠探索精神和创新勇气才能拂去浮尘,识得真趣。如麻黄升麻汤古人和今人均很少应用,以至于柯韵伯认为该方杂乱无章,并且怀疑其非仲景方。事实证明,只要辨证准确,仍如别的常用经方一样,可应手取效。

4.敢于从效其用发展为创其用。

经方应用讲究的是“有方时效其用,无方时会其神”。这里的“会其神”就是要求对经方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审视后的移用、活用或巧用,其实质是要求创用。而一些不被人们重视的冷僻方,连平常遵条文主治都极少人使用,更不用说创用了。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篇:“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因阴阳毒临床罕见,因此该方极少有人使用。笔者将条文“阳毒”与下条治“阴毒”两论统而观之,确定该方所治病症的关键在一个“毒”字。尤在泾说:“毒者,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并认为“阳毒非必极热,阴毒非必极寒。邪在阳者为阳毒,邪在阴者为阴毒。”教人在运用该方时,不必以病之寒热属性为限,只重其为因“毒”而致即可。

中医冷僻经方沉睡太久了

5.重拾仲景的综合治疗思想。

轻视局部治法,放弃综合治疗手段,这已成为内科医生的通病。而仲景临床时是针药并用,内外兼施的。因此,使用被放弃的经方、外用方,不仅是要找回新的治疗武器,同时是对仲景综合治疗思想的重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