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系列:战国的得失,风云起伏

 金色年华554 2017-12-20

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如果说春秋还是小打小闹,那么战国就是惊天动地。这点光听名字就知道,战国肯定是战乱频繁的。战国的名字来源于西汉刘向的《战国策》,按理说应该是从三家分晋开始算这段历史。三家分晋说的曾今的大族势力的韩赵魏。战国争霸赛,也就意味着阶级斗争的进一步激化,就是地主和旧贵族领主的矛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底层人民永远是吃瓜群众,最多就是士和商人的崛起,但也没什么关系。

在这段时间里,可谓是风云起伏,各种人才相继而出,而曾经的主人公东周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公元前249年被秦国灭掉,王途霸业不过如此,取代之的是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七雄中各个国家都曾经一度辉煌过,但最后只有秦国统一了全国,可惜可叹。但这也证明了一件事,就是只有变革才是王道。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深感国家的脆弱,所以颁布了招贤令,这也就吸收了一大批量的人才,这其中就有商鞅。商鞅本名公孙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胸怀大志,曾今颁法的时候遭受阻止,于是“政令不行,由于贵戚犯法,要行法,先从太子开始。”这以是阶级矛盾第一次正面交锋,最后也是以旧贵族的退让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自从商鞅变法后,秦国从边陲之地开始向外伸张自己的势力,一跃成为战国强国

秦国对外的这种强势的态度也让其他诸侯不得不服,导致了诸侯的一再退让。但是有句话是野心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所以这种做法只能养出一只吃人的老虎,秦国向外拓展的念头越来越大,最后诸侯国的破灭的结果即是历史的必然性。后世苏洵的《六国论》就是最好的见证,“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基于秦国变法从而强大的例子,其他诸侯国也先后发动了变法序幕,如韩国的韩昭公,他令法家的申不害主持国内变法大计;魏国有西门豹、李俚等人;齐国齐宣王开办了稷下学宫,吸引到了无数人才,导致了当时的学术空前繁荣;而楚国在这段时间已经没落,好久都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像现在的俄罗斯一样,所以楚国还是一支不容小瞧的诸侯势力。

可能就是由于这种各国各自图强的态度吧,或者像有句话说的,战争是最好的催化剂,也就是说其实在战争有不断的战国里各方面是有进步的。农业方面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农民各种的开荒活动,起码饿死的人少了,这当然也是得利于铁的广泛使用,还有上层对待农民的态度,新修的各种水利啥的;工商业却是有了不少发展,不少大商人甚至能参与国家政权大事,这其中最成功的就是秦国的丞相吕不韦了,能以平民之身混到这种程度,不得不说是一个人才。其他方面像是手工业也是有不少鼻祖的诞生,就如同木匠的鼻祖鲁班,或者叫公孙班。话说公孙这个姓氏的人都挺牛逼的,除了不少了不起的人物了。而这个鲁班简直可以称为传奇科学家了,比爱迪生都吊的样子,据说发明了能飞三天三夜的飞鹊,而且还是用木头做的,大神。

后来也把这段时间视为黄金盛世,各种学术思想诞生,儒、墨、道、法等,著书立说,也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阶级思想。而统治阶级上旧贵族领主失去了政治上的特权,地主阶级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士大夫等的崛起,这无不说明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