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斡尔族源于先夏的线索》

 动力实体能 2017-12-21

作者:丁丁哥 2014/07/07

 

据网上的资料介绍,达斡(wo4)尔族约有12万的人口,现在主要居住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等地,其原来是在黑龙江以北聚族而居,是当地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农业民族,后来还留下了雅克萨、多金、铎阵、阿萨金、兀库尔、吴鲁苏穆丹等坚固设防的木城,有记载说,“达斡尔族”是从“嘲(chao2)龙江”北部,南迁并开拓了嫩江流域的土地,为开发祖国东北边疆作出了贡献。

 

发现“达斡尔族”是源于先夏的突破口,是由介绍“达斡尔族”的一个生活细节而引发的,在一般的中国习俗中,牌坊是一个非常多见和抢眼的文化元素,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中华牌坊千千万万,但牌坊这种形式何来?有相关的介绍文章说,“达斡尔族”的原生态民居就有草顶的牌坊:

 

《达斡尔族源于先夏的线索》

“达斡尔族”比较原生态的草牌坊

《达斡尔族源于先夏的线索》
“达斡尔族”复原较漂亮的牌楼

 

“达斡尔人”远在黑龙江以北生活,为什么会有与中华牌坊如此相像的牌楼?从其造型的相似度来看,应该不会是偶然的雷同,“达斡尔”牌坊应该是一种原生态的存在,具体来说也许有两种可能:

 

其一,可能“达斡尔人”是先夏的族源,约5000年前先夏进入中原时,将牌楼的形式带进了中原并推而广之,但考虑到在先夏进入中原之前,当时的人类可能主要还在山洞或地洞里生活,还没有正规的房屋,所以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其二,“达斡尔人”可能是与先夏同源,其在随先夏进入中原之后,曾参加了回流迁徙到东北的历史过程,而在其回到东北时,带回了到中原后已经发展出来的牌楼形式(商代建筑就有很多牌楼元素),“黑龙江”这三个字明显就是先夏回流迁徙到东北的部族带来的地名,因为“江”是盘古守卫长江之后才立的字,“黑龙”则是与中原及以南的“乌衣巷、乌镇、乌龙茶、乌江、乌蒙”有所关联,先夏的“赤、黄、青、白、黑”五帝就有“黑帝”,“达斡尔人”自己就立过“黑水国”,另外,“黑龙江”曾经也叫“难江”,这是商朝时回流到东北的部族带来的地名,其源于大约3000年前商裔在陕西合阳立的“难国”,后来到大约靠近2500年败落时,很多人逃回东北,“达斡尔族”可能就是这些回流迁徙的部族之一。

 

其实,“达斡尔”族的族称本身也有相关的思考空间,有研究说“达斡尔族”是其固有的族称。

 

首先是“达”字,何以为“达”?有文章介绍说:“‘达斡尔族’内部的再下一层叫‘哈拉’,再之下分化为若干‘莫昆’,‘莫昆’有共同的族谱,每隔数年,全‘莫昆’的成年男子即集会缮修族谱,他们选举年高望重者为‘莫昆达’”,所以,“达斡尔族”的“达”字可能原本就是“大”,这跟汉族很多方言将长辈(父亲)称之为“大”相类似。

 
接着是“斡”字,这应该不是随意选用的字,“斡”是不多的几个带“十日十”结构的汉字之一,比如“朝”是商族的重要相关字,商代有“朝阳、朝歌、廟”等字眼,“乾”是周部族极力强调的天位,其与“倝、幹、翰”的字形都是最像“斡”的字,而“韩”字在有的研究说到,“达斡尔族”的族源可能跟“室韦”有关,如果真的有关,这可能就是“韩”字的出处,另外,“潮”字也是商代后裔的多用字,而且,“达斡尔族”曾经的“嘲龙江”的“嘲”字也是“十日十”的结构,东北和山东都有“嘲巴(嘲人)”这个贬称用词,另外还有“嘲啁”,这应该也是特指的贬义词,总之,“斡”应该是极早时为部族名立的字,汉语的“斡旋”一词,就好像是暗藏有“斡部族”从中周旋的感觉,汉语“斡弃周鼎”这个词语也是非常早。

 

现在,“达斡尔族”族源的最确切定论,是已经由DNA测试证实与“契丹族”相关,“契丹”即“辽朝”(916~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8年定都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临潢府),“南波罗城”这个地名很值得关注,因为先夏本身就有“波罗族”,“波罗族”已知最远的地名在库页岛的“波罗河”,还有吉林省长春市附近的“波罗湖”,这些正好都是“达斡尔族”生活的地域。

 

不仅“达斡尔族”与“契丹族”的DNA很近,而且语言、历史传说、习俗等有些特点跟“契丹”也很近,只要搞清楚“契丹族”的族源,也就有可能搞清楚“达斡尔族”的族源,但是,要搞清楚“契丹族”的族源谈何容易,最远的有人追到“匈奴”时期,并透过“夏后裔淳维在殷商时逃到北边成为匈奴”追到夏朝的时段,但并没有与“契丹”相关联的族源定论,还有人说,“契丹族”的历史痕迹分布极广,东北的“鸭绿江”是“耶律江”,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是“耶律藏布江”,新疆的“伊犁河”是“耶律河”,这在中国正好是一个大三角形,只是这些并不关族源的事。

 

不过,现在已经找到了认识“契丹”族源的关键线索,这个线索是与“契丹”相关的“长国”,据有资料介绍,“长国”是殷商王朝西部的重要盟邦,后分迁于东部和南部,商亡后归顺周朝,而“长国”可能跟“长子”有关,“长子”是商王室重要成员,商代应该是存在“长部族”的,而这些“长”的远根,应该就在先夏进入中原之前的长春和长白山,“长白山”可能就是“长部族”的“白山”,这一下把“常羲”的族源也找到了,长春和长白山是“盘古”迎娶嫡妻“常羲”的地方,“常羲”的“常”字的字音源自于“长”,而且古代两者是通用字,辽宁的长海县、山东的长山列岛、长江、湖南的长沙市、南海的长沙群岛(南沙群岛),这些“长”字都是“常”,所以,“达斡尔”意即“长宫”、“原来长座位置”,以及“契丹人”对“辽国”和“长国”念念不忘,这些都有重要意义。

 

有了以上的认识,“契丹”的“契”字与商代的始祖“契”开始有了关联的可能,虽然说,“商”的始祖是“契”,但“商”的远根应该是“常羲”,“常羲”是盘古的嫡妻,其为盘古生了十二个女儿,被世人称为十二个月亮,所以,从根本上讲,“商”是“常羲”某支系的后裔,而因为“常”=“长”,“达斡尔族”的“长宫”就是“常宫”,“契丹”的“长国”就是“常国”,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另外,经DNA测试确认与“达斡尔族”亲近同源的,还有云南的“本人”,据网上资料介绍,云南有十多万“本人”,其分散在云南多个少数民族之中,也许“本”看似非常陌生,但现在已经知道,“本”其实就是先夏的一个部族,其应该是跟云南的“木姓”有关联的,云南的“木、本、末、束、朿、栗”等姓氏或部族,实际上都应该是源自于先夏极早的“木部族”(后来的“李姓”、“杨姓”等可能也是),有了这些线索,“达斡尔族”的族源就开始变得比较清晰了。

 

不要小看好像默默无闻的“木”和“木姓”,先夏时有两个与“木”相关的元素极其显赫,一个是“盘古”是为“木星”,第二个是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也有“木”,如果这个关联的线索得以证实,云南的“木、本、末、束、朿、栗”等就是盘古后裔的部族或姓氏,具体来说,也许是盘古母亲华胥氏下属的十个分部的后裔,“盘古”与“常羲”是兄妹关系的传说,可能就是由此而来,华胥氏的十个分部为“天芎部、天齐部、天乙部、合雄部、天阳部、天阴部、候鸟部、候虫部、雷雨部、天皇部”,其来源和组成非常繁杂。

 

“木姓”还有一样东西是贯通南北的存在的,这就是“木城”,“木城”在东北很内蒙古都有一些留存,在云南(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及整个西南都有很多留存,新疆(哈密巴里坤县)也有留存,这些也是认识“达斡尔族”的有用痕迹。

 

历史上“达斡尔族”又常被译为“达古尔、达胡尔、达呼尔、达虎里”等,其中的“达古尔、达胡尔、达呼尔”等可能是“大姑儿”,“常羲”的嫡妻地位就是“大”,而“姑”是母系社会对女性部族首领的尊称,所以“常羲”常被称为“大妈、大姑”等,而“儿”字可能只是“儿音”,也许这就是汉语“儿音”的出处,另外,“达虎里”可能就是“大姑里”,商族人喜欢用“里”来称呼居住地的内部街巷。

 

据有的研究说,“达斡尔”的“斡”可能就是汉语“我”的音源,两者都大致是“wo3”,据《说文》段玉裁注:“判瓠为瓢以为勺,必执其柄而后可以挹物。执其柄则运旋在我,故谓之斡。”如果真是这样,这也是“达斡尔族”族源地位曾经极高证明,因为只有地位极高才有可能流传。

 

如果本文的推测没错,属于商后裔的“闽南人、潮汕人”以及台湾的“高山族”等的血缘,与“达斡尔族”可能也有较近关联的机会。

 

最后,在网上发现了“达斡尔人”制作皮筏的照片,这为先夏大渡海又找到了重要的支持,过去以为先夏大渡海只有独木舟和竹筏,由于“达斡尔族”是参加先夏进入中原的大渡海的部族,现在又多了使用皮筏渡海的可能,常羲之所以能在进入中原之前就活跃于海上,而且能够在海上接应先夏的全体,原来是还有使用皮筏的长处支持,“达斡尔族”的皮筏可能就是中国龙舟的前身。

 

《达斡尔族源于先夏的线索》
“达斡尔族”的原始皮筏(模型)

 

《达斡尔族源于先夏的线索》
“达斡尔人”划舟

 

补记一:2014/07/10

 

“达斡尔族”的大轱辘车(象蒙古族的车)非常出名,这种车也叫“奚车”,据介绍,“奚车”既是:“1.奚人所制之车,2.泛指北方少数民族制作之车”,还有:“契丹之车皆资于奚”,何以为奚?据《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奚”源自于“帝俊”,而“帝俊”就是“盘古”,根子还是在先夏,在历史上,“奚”还有“奚人、奚族(库莫奚族)、奚国”等,后来好像也是去了东北。

 

《达斡尔族源于先夏的线索》
达斡尔族的大轱辘车

 

补记二:2014/07/25

 

黄山存在“轩辕车会”的民俗有两点很重要,其一,黄山名字与黄帝有关;其二,黄帝的轩辕车与“达斡尔族”的大轱辘车是一样的:

 

《达斡尔族源于先夏的线索》

 黄山的轩辕车会

 

补记三:2014/07/30

 

《达斡尔族源于先夏的线索》

 

鄂伦春族也有桦皮船(鄂语称“木若沁”),是用来狩猎、捕鱼以及渡河、驮载的工具,桦皮船的船头、船尾尖细并微微上翘,状似剖开的梭子,具有体轻、速度快的特点,一般一个人即能搬运,水中可搭载2-3人。

 

补记四:2014/08/03

 

用“斡”字在地图上搜索,发现“斡”在中国有广泛性的分布,这意味着很可能是在极早期的迁徙中形成的,而且也意味着“斡”字的存在极为久远,卫星地图上带“斡”字的地名分布大致是:其一,最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呼伦贝尔市有9个显示,基本都是原始地名;其二,广西南宁市有60个显示;其三,四川成都市附近的德阳市有17个显示。

 

补记五:2014/12/11

 

“达斡尔族”的“斡”字可能是在陕西的韩城、朝邑一带生成的,其都是带“十日十”的字形,“达斡尔”可能就是“斡”的老大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