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斡尔族族源

 西一里2l6sluho 2022-04-22

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有契丹后裔说、室韦说、蒙古同源说、女真同源说、索离说、黑水国说等众多说法,自清代以来,达斡尔族起源于古代哪一民族的问题,引起了官方和史学界的关注。综观官方的调查和志乘,以及中外学者的论著,大都认为达斡尔族为契丹后裔。

乾隆年间,钦定《辽金元三史语解》①时,将《辽史》上的契丹族的强大部族“大贺”氏改为“达呼尔”,认为达斡尔族与大贺部族有着渊源关系,大贺一称的完整称呼应是“达呼尔”。在《关于达呼尔的民族成分识别问题》一文中记述,清朝于光绪六年(1880),曾派官员调查达斡尔人的族源,其结论为契丹后裔。

文章图片1

光绪二十九年(1903)修订的《辽史纪事本末》②一书记云:“唐武德初,其君达呼尔(原作大贺)氏。”认为当代的达斡尔族即古代契丹达呼尔氏的后裔。修于宣统元年(1909)的《呼兰府志》记载:“达呼尔,本契丹种,辽亡徙黑龙江北境。”宣统二年(1910),黑龙江省官方也曾派员进行西布特哈地区种族调查后,在其所撰的《近世达呼尔和索伦民族史稿》中公布的答案是:“达呼尔系辽国皇族后裔。

天祚之时,迁至黑龙江北格尔必齐河一带居住。”成书于中华民国初期的《瑷珲县志》、《黑龙江志稿》、《黑水先民传》、《呼伦贝尔志略》等,都将达斡尔族记载为契丹之后裔。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发表于《新亚细亚》十一卷的《契丹源流说略》一文以为“故从民俗学上研究,契丹人与达瑚尔人同族,亦无扦隔不入之处也。

文章图片2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达斡尔族族源问题,包括达斡尔族学者在内的中国学者们,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在《试论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契丹后裔的达斡尔族社会》、《达斡尔族的名称及其来源》、《试论十三世纪至十四世纪达斡尔族与蒙古族的关系》等二十余篇论文中,以及在《契丹政治史稿》、《达斡尔族简史》、《达斡尔族风俗志》、《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文化史》等十余部书中,都论述了达斡尔族属于契丹后裔的考据。

始于20世纪初叶,外国学者在他们的论著中,也曾涉及到对达斡尔族源的探究。如日本国的鸟居龙藏所著《东北亚洲搜访记》③、蒙古人民共和国贺·佩尔列所著《契丹和蒙古的关系》等书,以及苏联民族学家札尔金特所撰《契丹及其族属》(论文),无不认为达斡尔族源于契丹。持该见解的外国学者,曾有日本国的白鸟库吉、英国的哈奥斯、苏联的伊万诺夫斯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巴根那、匈牙利的李盖提等人。

文章图片3

1999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报》发表的《契丹古尸分子考古学研究》④一文说:“综合Y染色体多态分析和线粒体DNA序列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我们所分析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蒙古族和汉族群体中,达斡尔族与契丹具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中国科学家利用高科技手段检测得出的上述结论,进一步证实了达斡尔族确系契丹后裔之说。

在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的探讨中,学术界亦曾有如下不同观点:东胡说,认为达斡尔族源于秦、汉时期的东胡;白鞑靼说,认为达斡尔族源于宋、辽、金时代的白鞑靼;室韦说,认为达斡尔族源于唐代的室韦部;蒙古同源说,认为达斡尔族是古代蒙古的一个分支,与古代蒙古有共同的渊源关系;大夏说,认为达斡尔族是古代中原地区夏部族的后代。

文章图片4

--------------------------------

①《辽金元三史语解》四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官修史书。《辽史》、《金史》末卷原附有简略的国语解;明初宋濂修《元史》,“以八月告成,事迹挂漏,尚难殚数,前代译语,更非所谙”。(《四库全书总目》)此书即厘定辽、金、元三史国语之作。其中“以索伦语正《辽史》凡十卷,首君名,附以后妃、皇子、公主,次宫卫,附以军名,次部族,附以属国,次地理,次职官,次人名,次名物,共七门;以满州语正《金史》凡十二卷,首君名,附以后妃、皇子,次部族,次地理,次职官,附以军名,次姓氏,次人名,附以名物,共六门,以蒙古语正《元吏》凡二十四卷,首帝名,附以后妃、皇子、公主,次宫卫,附以军名,次部族,附以国名,次地理,次职官,次人名,次名物,共七门。”(《四库全书总目》)但解释多为臆测,并无根据,其中人名据满洲八旗姓氏对比更属无稽。有《四库全书》本。

②《辽史纪事本末》,清李有棠撰。与《金史纪事本末》为姐妹篇,全书共40卷。该书分“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部分按专题纂辑,缕晰条分,区别条流,各从其类。“考异”部分以小字夹注正文之中,援引历代正史、官方文档、前人史著等,约710种,以资考证。此书不但补充了大量史料,而且对《辽史》做了很多的补正、考据工作,是清代尤其是晚清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之一。本次整理本以光绪二十九年(1903)经作者修订后的重刻本为底本,正文校以《辽史》,间参《契丹国志》,考异部分的可疑之处,则校核了所征引的原书。

③《东北亚洲搜访记》内分20章。考察和研究苏联远东地区与中国黑龙江流域地区的人种、风俗、历史、地理等情况。卷首有《译者之感想》和《插图说明》。书末附《北库页及黑龙江下游之民族》和《间宫林藏氏与库页及东鞑地方之关系》两文。

④《契丹古尸分子考古学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地区考古发掘出的10例契丹标本的牙齿为材料,通过DNA提取、PCR和PCR产物克隆测序,得到了其中7例标本的一段105bp(16,190—16,294,顺序参照S.Anderson,1982,下同)和一段150bp(16,271—16,420)的线粒体D-loop区的序列。通过国际通用的古DNA“真实性标准”验证,证实这些序列来自7例契丹标本本身。同时得到了56例达斡尔族、24例鄂温克族、20例蒙古族和105例汉族同一区域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在16,223、16,302、16,321和16,362四个位点上,这五个族群的碱基和单体型分布的频率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契丹与达斡尔具有最大的相似性。利用这五个族群的mtDNA这段序列建立的系统树表明,契丹与达斡尔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另外,利用Y染色体三个微卫星标记(DYS19、DYS390、DYS391),对达斡尔、云南“本人”和汉族进行了多态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达斡尔与“本人”这三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和频率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而汉族与“本人”、汉族与达斡尔则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就所分析的几个族群而言,契丹与达斡尔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而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因而也确有可能是契丹的后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