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世说新语 品藻第九

 费眼图书 2017-12-21

 

 

  品藻第九

  品藻与赏誉的区别是:赏誊是称赞某人,品藻是拿某人与另一人比较进行评论。这也是当时的社会风气。

  

  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两人在一起争论各自的功业与德行,无法确定谁先谁后。蔡邕评议说:“陈仲举不畏强权,敢于冒犯上级;李元礼严于律己,可以威摄下属。犯上难,摄下易。”于是,仲举就列于“三君”之下,元礼排在“八俊”之上。(按:当时的人把窦武、刘淑、陈蕃称为“三君”。李膺、王畅、荀绲、朱寓、魏朗、刘佑、杜楷、赵典称为“八俊”。)

  

  庞统来到东吴,东吴人士都把他当作朋友。他见到陆绩、顾劭、全琮后,一一为他们品题说:“陆绩真是所谓劣马有跑得快的用途,顾劭是所谓笨牛可以身负重物,运到远方。”有人问他:“照你所品评,陆绩应胜过顾劭了吗?”庞回答说:“劣马虽跑得快,只能骑上一人而已;笨牛日行不过百里,所载的却远远不止一人啊!”东吴人士没有把他难住。——全琮为了顾全名声,象汝南樊子昭(退能安守本分,进不奔竞名利)。

  

  顾劭曾与庞统共宿,相互谈论。顾问:“听说您善于知人,我与您究竟谁胜过谁?”庞说:“改革社会风俗,随机应变,我不及你;议论古时王、霸遗留下来的策略,观察和分析战争中地势、地形的紧要方面,我似乎有些长处。”顾劭听罢,认为他说的没有什么不当。

  

  诸葛瑾弟弟诸葛亮及堂弟诸葛诞,都有很大的名气,三人各在一国。当时的人认为蜀国得到的是龙,吴国得到的是虎,魏国得到的是狗。

  诸葛诞在魏国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国,士大夫都佩服他器量宏伟。

  

  司马文王问武陔:“陈泰比他父亲司空陈群怎么样?”武陵说:“渊博通达而又文雅,把整顿天下声闻教化看作自己的责任,在这些方面,陈泰比不上他父亲,至于精明能干,建功立业,却超过他父亲。”

  

  正始年间,一些名士议论,往往拿五荀和五陈相比:荀淑比作陈寔,荀靖比作陈谌,荀爽比作陈纪,荀彧比作陈群,荀朗比作陈泰。

  又用八裴比八王:裴徽比王祥,裴楷比王衍,裴康比王绥,裴绰比王澄,裴瓒比王敦,裴遐比王导,裴頠比王戎,裴邈比王玄。

  

  冀州刺史杨淮有两个儿子:大的名乔,小的名髦。十二三岁时,两个小孩已经成材。杨淮与裴頠頠、乐广都是好朋友,曾经命两个儿子分别去拜见裴、乐。裴頠器量恢宏,为人方正,喜欢杨乔的高雅。对杨淮说:“你的大儿子可以比得上你,小的稍为差一点。”乐广清高淳朴,喜欢杨髦的聪悟页能约束自己,对杨淮说:“杨乔自然可以比得上你,但是杨髦更为特出。”杨淮笑着说:“我两个儿子的优劣,正是裴、乐两位的忧劣。”当时议论的人认为杨乔虽高雅,但节制不够,乐广所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这两兄弟都是后起之秀。

  

  刘令言开始来到洛阳,会见当时著名人物之后,赞叹着说:“王夷甫过于鲜明(按:原文为“解明”,姑从注家所释),乐彦辅为我所敬佩:张茂先我无从了解,周弘武很巧妙地把自己的缺点变为优点,杜方叔却不能发挥自己的优点。”

  

  王夷甫说:“闾丘冲胜过满奋和郝隆。这三人都具有高才,但闾丘冲最先闻名于世。”

  

  王夷甫用东海太守王承比尚书令乐广,所以后来王坦之撰写碑文时说:“当时标榜,是与乐广并驾齐驱的人。”

  十一

  庾子嵩与王平子象雁鸟一样比翼齐飞。

  十二

  大将军王敦在洛阳时期,每见到周顗,就不停地用扇遮住自己的脸(羞于见到他)。后来渡江南下,便不再这样了。王叹息说:“不知道是我进步了,还是周伯仁退步了?”

  十三

  会稽虞騑(原字为“左马右斐”),晋元帝时与桓温共过事,其人有才气,通名理,具有声望。

  王导曾对他说:“孔愉有您这样的才能,却没有您这样的声望;丁潭有您这样声望,却没有您这样的才能。两者兼而有之,难道不是您了吗?”可惜虞騑尚未进入朝廷就去世了。

  十四

  晋明帝问周伯仁:“你自己认为比郗鉴怎么样?”周说:“郗鉴和臣比,似乎有功夫。”

  明帝又问郗鉴,鉴说:“周顗比起臣来,具有国士门风。”

  十五

  王敦来到建康,庾亮问他:“听说你有四位朋友,究竟是哪四位?”王回答说:“你家中郎(庾敳(ái)),我家太尉(王夷甫),阿平(王澄),胡毋彦国。四人中阿平当然最差。”庾亮说:“他未必甘心排居四人之末。”同时又问:“哪个在他们之上?”王说:“自然有人。”庾追问:“是谁呢?”王说:“嗯,当然会有公论。”庾身边的人急忙用脚碰了碰他,暗示别再问下去了。于是中止了这番问答。

  十六

  有人问丞相王导:“周顗比和峤怎么样?”王回答说:“和长舆(象高山峻岭般)嵯峨。”

  十七

  晋明帝问谢鲲:“你自己认为比庾亮怎么样?”鲲回答说:“身穿礼服,庄严地站立在朝廷之上,作为百官的表率,臣不如亮;但是,一邱一壑(纵意适情,自得其乐),臣自己认为超过了他。”

  十八

  丞相王导有两位老弟没有渡江南来,一名颖,一名敞。当时的人认为王颖可以和邓伯道相比,王敞可以与温峤相比。颖做过议郎,敞做过丞相祭酒。

  十九

  晋明帝问周顗:“一些人把你和郗鉴相比,你看怎样?”周说:“陛下不必拉着臣和别人相比。”

  二十

  王丞相说:“近来有人拿我和王安期、阮千里相比,我也推重这两位。不过,大家都只推重太尉王夷甫,这位先生天才奇特。”

  二十一

  宋祎曾经是大将军王敦的侍妾,后来属于镇西将军谢尚,尚问她:“我比王敦如何?”宋回答说:“王与您相比,一个是乡巴佬,一个是贵人。”是因为谢长得很美丽的原故。

  二十二

  晋明帝问周顗:“你自己说说比庾亮怎么样?”周回答道:“萧闲自在,置身世俗之外,亮不及臣;从容端重,立身朝廷之上,臣不及亮。”

  二十三

  丞相王导用蓝田侯王述为掾,庾亮问丞相:“蓝田为人怎样?”王导回答说:“真率独特,不轻易与人相交,不比他的父亲和祖父差,不过,胸怀旷达、淡于荣利方面,就赶不上他们了。”

  二十四卞星之说:“郗鉴身上有三件事自相矛盾:用方正对待上级,却喜欢下属阿谀奉承,这是第一件矛盾的事;以清白贞洁要求自己,却处处计较他人,这是第二件矛盾的事,自己喜读书,却讨厌别人勤学好问,这是第三件矛盾的事。”

  二十五

  社会上评论温太真是过江名士中第二流中的杰出者。当时有地位的人在一起品题人物时,议论到第一流将尽之际,温常常感到不安,甚至脸上变了色。

  二十六

  王导说:“见到谢仁祖,常常使人有上进(之心)。”他与何充谈话时,只抬起手来指着地上说:“正是这个样子。”

  二十七

  何充做宰相,有人讥讽他所信任的人不得其人。阮思旷得知此事后,很有感慨地说:“次道当然不至于这样。不过,从普通老百姓破格提到宰相地位,使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只有这一条而已。”

  二十八

  王羲之年轻时,王导说:“逸少有什么理由比不上刘万安呢?”

  二十九

  司空郗鉴家中有个从北方带来的奴才,聪明,通晓文章,件件事办得很有意思。王羲之向刘惔称赞他。刘问:“比得上郗超吗?”王说:“这不过是就小人来说,有些可取罢了,哪里能比郗超呢?”刘说:“如果比不上郗超,所以只是个普通的奴才而已。”

  三十

  当时的人品评阮思旷说:“(他)骨气不如王羲之,简洁秀美不如刘惔,温文尔雅不如王濛,思想情趣不如殷浩,却兼有四人的优点。”

  三十一

  简文帝说:“何晏灵巧,以致于给名理带来了牵累;嵇康才俊,以致于给道心带来了损伤。”

  三十二

  晋时许多人议论武帝下诏令齐王攸归国和立惠帝为太子,这两件事究竟哪件事造成的损失大?多数人认为立惠帝的损害大。桓温说:“不然!让儿子继承父业,弟弟归奉家祀,有什么不可?”三十三有人问殷浩:“当代王公大人把你比作裴遐,你认为怎样?”殷说:“本来要用卓识接通暗处。”(意思是说:我可以开导他裴遐。)

  三十四

  简文帝做抚军时,问殷浩:“你认定自己比裴頠怎样?”过了许久,殷回答说:“本来就胜过他。”

  三十五

  桓温年少时与殷浩齐名,彼此时常竞争。桓问殷:“你比我如何?”殷说:“我与我打了许久的交道了,宁愿(继续)作我。”

  三十六

  抚军将军司马昱问孙绰:“刘惔怎么样?”说:“清廉简洁,美好茂盛。”问:“王濛怎么样?”答:“温和恬淡,厚道。”“桓温怎么样?”说:“高明豪放,超群出众。””谢尚怎么样?”说:“清廉简易,通达美好。”“阮裕怎么样?”说:“器量大、温厚而又通达。”“袁羊怎么样?”说:“象流水般清爽而快便。”“殷融何如?”说:“摆脱了俗务,具有理想、情操。”“你自己呢?”说:“下官的才华能力都不如以上这些人。至于衡量时事,对大局作出擘划,也不及他们。然而正因为没有本事,常常寄托名理,钻研《老》、《庄》,萧然尘外,不把世俗之事萦系心上。自己认为这种思想感情,并不弱于这些名流。”

  三十七

  大司马桓温来到建康,问刘惔说:“听说会稽王谈名理进步很大,是这样吗?”刘说:“的确如此。不过终究是第二流中的人物。”桓说:“第一流还有谁呢?”刘说:“正是我们这辈人罢了。”

  三十八

  殷浩罢官后,桓温对人说:“小时候,我和渊源共骑竹马,我抛弃掉,他常常捡起来用。因此(我知道他)本应居我之下。”

  三十九

  有人问简文帝:“殷浩清谈究竟如何?”回答说:“不能胜过别人,仅仅可以略为满足大家的希望罢了。”

  四十

  简文帝说:“安南将军谢奉清廉美好不如他的弟弟(谢聘),名理之学又比不上孔岩,(一任天真)自成名流。”

  四十一

  海西公没有废黜时,(按:晋哀帝去世后,其弟司马奕即位。后被桓温所废,降为海西县公。)王濛问桓温说:“箕子、比干所做的事情虽然不同,但用心是一样的。不知您认为他们谁是谁非?”温说:“他们虽被圣人同称为仁,但我宁愿做管仲。”

  四十二

  刘惔、王濛在瓦官寺相会,当时桓伊也在坐,大家一道议论西晋在洛阳时以及渡江后的著名人物。有人问:“杜弘治比卫虎怎么样?”桓伊回答说:“弘治肌肤清洁,卫玠精神奕奕而美好。”王,刘都认为桓说得很对。

  四十三

  刘惔拍着王濛的背说:“阿奴,比起丞相(即王导)来,你的形貌、神态闲雅得多啊!”

  四十四

  刘惔、王濛同在坐,王酒喝得有些醉了,就离开席位,翩翩起舞。刘说:“阿奴今天真能和向子期媲美啊!”

  四十五

  桓温问孔岩说:“谢安比殷仲文怎么样?”孔想了想,没有回答。反转来问桓温说:“依您看怎么样?”桓说:“安石站在那里,谁也不敢动他一动。所以还是以他为优。”

  四十六

  谢安与当时名流在一起谈论,他的侄儿谢玄、谢朗都在坐。谢安问李充说:“你家平阳太守李重与尚书令乐广相比,怎么样?”李充流着泪回答说:“赵王伦作乱篡夺皇位时,尚书令乐广亲手把皇帝御玺交给赵王;我已故的伯父为人雅正,因处身乱朝,不能匡扶,深引为耻,结果只好吞药自尽。恐怕两人难以相比。这两人的事明摆着,并非出自私情之言。”谢听后,对谢朗说,“有见识的人,(说出话来)果然与别人所想的一样。”

  四十七

  王修龄问王濛:“我家临川太守王羲之与你家宛凌令王述相比,怎么样?”王濛没有回答。修龄说:“临川以高贵见称。”王濛说:“宛陵未尝不高贵。”

  四十八

  刘惔到王濛处清谈,其时苟子才十三岁,靠在坐榻边听他们说话。客人去后,苟子问父亲:“刘尹所说与大人相比如何?”王濛说:“语调优美,措词秀丽,他不如我;但是,(他发言用放箭来比喻)一射就破的,却胜过我。”

  四十九

  谢万在寿春之役失败后,简文帝问郗超:“谢万的失败,自然不可避免。但是(作为主将来说),哪有象这样失去战士们的心的?”郗超说:“他凭自己的感情用事,想区分谁是智者,谁是勇者,(所以失去众心。)”

  五十

  刘惔对谢尚说:“自从我有了颜回,所有的学生更加和我亲近了。”(这里刘真长以孔子自居,把谢尚比作颜回。)刘又对许询说:“自从我有了子路,什么骂人的话,再也听不到了。”(这里是把许询比作子路。)谢与许听他这么说,并不表示反对。

  五十一

  社会人士品评殷浩:思路广阔而通达,可与羊叔子相比。

  五十二

  谢安与王坦之哪个较强?有人就这个问题请教桓温。温略加思索,想回答,后来又中止了。说:“你喜欢传播别人的话,不能告诉你。”

  五十三

  王坦之曾经问长沙相刘惔说:“我比王苟子怎么样?”刘回答说:“你的才华当然不如苟子,但是(你)得名的地方多。”王听了笑着说:“真傻!”

  五十四

  支道林问孙绰:“你比许询怎么样?”孙说:“高情逸致,弟子早已钦佩他。不过,一吟一咏,许可能要拜我为师。”

  五十五

  王羲之问许询:“你自己说说,比谢安怎么样?”许没有回答。王因此又说:“安石本当称雄,但阿万会瞪着双眼来争呢!”

  五十六

  刘惔说:“别人说江彬是守田宅的乡巴佬,江彬确实拥有自己的田宅屯聚。”

  五十七

  谢安说:“(石崇在《金谷诗叙》中所列举的人物)当以苏绍为最胜。”绍是石崇的姐夫,苏则的孙儿,苏愉的儿子。

  五十八

  刘惔品题庾敳(ái):“虽然说话并不安静深远,象是学道有得的人,但耸立无所依傍,稍为可以模拟有道(之士)。”

  五十九

  孙统说:“谢安比无奕清(按:谢奕字无奕,安兄),比林道润(按:陈逵字林道)。”

  六十

  有人问支道林:“王胡之比谢安、谢万而人何如?”林公说:“应当攀安提万。”(意思是谢安高于王胡之,但谢万不及王胡之。)

  六十一

  孙绰、许询,都是一时著名的人。有的人敬重许有高尚的情操,鄙视孙品行龌龊,另外一些人,却爱孙的才华,认为许不及孙。

  六十二

  郗超说:“谢安造膝虽未达到深彻的程度,但是他缠绵纶至。”又有人说:“王羲之诣郗嘉宾。”嘉宾听后,说:“不能称‘诣’,只可称做‘朋’罢了。”(按:“彻”和“诣”都是指达到较高境界而言。页人不相上下,只能叫做“朋”。)谢安认为郗超的话有道理。

  六十三

  庾道季说:“思考名理有条理而融和,我不如韩康伯,毅力强正我不如王文度。除这两人外,其余我可以强过他们百倍。”

  六十四

  王濛之看不起支道林,他父亲王述说:“不要学你老兄(指王坦之),你老兄本来就比不上他。”

  六十五

  简文帝问孙绰:“袁羊这个人怎样?”孙绰回答说:“不了解他的人,认为他有文才,了解他的人,看不起他的为人。”

  六十六

  蔡叔子说:“韩康伯虽然缺乏骨干,却也能凭肌肤自立。”

  六十七

  郗超问谢安说:“支道林谈名理比嵇康何如?”谢答说:“嵇公要双腿勤快,发狠跑,才赶得上啊。”

  又问:“殷浩比支道林何如?”谢说:“(在理论上)有超拔,不同于一般的新见解,支胜过殷;但是双方辩论时,说得娓娓动听,在口才方面,支可能要被殷难住。”

  六十八

  庾道季说:“廉颇、蔺相如虽然是千年之上的死人,但就使人敬畏,常常感觉有股生气,曹蜍、李志,虽然现在还活着,但是死气沉沉地象九泉之下的人一样。假使个个都象曹和李,天下就可以(象上古时期)结绳而治,但恐怕要被狐狸、野猪吃光呢。”

  六十九

  卫君长是萧祖周妻兄,谢安问孙腾说:“你们家对卫君长是怎样评论的?”孙说:“认为他是在世上建功立业的人。”谢说:“不是这样的,卫本是研究名理之学的人。”当时都把卫君长和殷融相比。

  七十

  王子敬问谢安:“支道林比庾亮怎样?”谢认为他这样提问极为不当,回答他说:“前辈早先都不谈论(这个问题),庾公自足以掩盖林公。”

  七十一

  谢玄一群人正在议论竹林七贤的优劣,谢安说:“前辈早些日子从来没有褒贬七贤的。”

  七十二

  有人拿王坦之比谢玄,谢玄听到后说:“他苦苦地用功,取得成就。”

  七十三

  谢安对王孝伯说:“刘惔特别了解自己,但他从来不说自己胜过长史。” (按:长史指王濛,孝伯的祖父。)

  七十四

  王徽之兄弟三人同去拜见谢安。子猷、子重说了许多世俗之事,子敬仅说了几句问好之类的话,他们告辞出门后,座上客人问谢公:“适才三位贤者,哪个较优?”谢说:“最小那个最优。”客人说:“您怎么知道?”谢说:“(《易·系辞》不是说过)‘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我用这句话推想得知。”

  七十五

  谢安问王献之:“你的字比令尊的字何如?”王答说:”本来就不同。”谢说:“外间的议论却不是这样的。”王说:“外人哪里会知道!”

  七十六

  王孝伯问谢太傅:“支道林比长史怎样?”太傅说:“长史经常保持美好的兴致。”又问:“比刘尹怎样?”谢说:“噫!刘尹秀俊。”王说:“如果象您所说的,那么林公比这两位都不如。是吗?”谢说:“我正是这个意思。”

  七十七

  有人问谢安:“王子敬可以与先辈中哪一位相比?”谢说:“阿敬在近人中撮合了王(濛)、刘(惔)的风标。”

  七十八

  谢安对王孝伯说:“尊祖与丹阳尹刘惔比,是可以相及的。”孝伯说:“刘尹并非不能及,只是不想及罢了。”

  七十九

  袁彦伯做吏部郎,王献之写信给郗超说:“彦伯已进入选部,很足以使他迈进的勇气受到顿挫。他当然知道(吏部郎)是要受鞭挞的,而挨鞭子是难以忍受做人的。希望过些时候就会又好转罢了。”(按:从汉代起,郎官如犯过失,当受杖。因此,许多人不愿担任这种官职。)

  八十

  王徽之、献之兄弟共同欣赏《高士传》中人物,以及作者所写的赞辞。献之欣赏井丹的高洁,徽之说:“不如司马长卿对世俗的傲慢。”

  八十一

  有人问侍中袁恪之说:“殷仲堪比韩康伯怎么样?”袁回答说:“对于名理之学心得谁优谁劣,我分不清楚。但是门庭萧寂,显然具有名士风流,殷比不上韩。”所以殷在诔辞中写道:“荆门昼掩,闲庭晏然。”(意思是:柴门在白天也虚掩着,庭院里安安静静地。)

  八十二

  王子敬问谢安:“郗嘉宾比庾道季怎么样?”谢答说:“道季的确用过功,钻研书本,达到了清悟;但嘉宾自然超拔,当然在他之上。”

  八十三

  王濛病重时问王谧说:“社会上的议论,把我家做领军的父亲与谁相比?”谧说:“与王述相比。”于是珣翻转身面向墙壁,叹着气说:“人,不可不长命!”(意思是说:自己的父亲二十六岁就去世,不然,他在各方面都远远地超过王述,怎么会和他相比呢!)

  八十四

  王孝伯说:“谢安浓至(情意深厚)。”又说:“长史虚(清虚)刘尹秀(多才),谢公融(和畅)。”

  八十五

  王孝伯问谢安:“林公(支道林)比右军(王羲之)怎么样?”谢说:“右军胜过林公。但林公在王胡之面前,也算得高贵彻悟。”

  八十六

  桓玄做太傅,举行大会,朝廷上百官都集合在一块。刚刚坐定,桓问王桢之说:“我与你第七叔(即王献之)比怎么样?”当时所有宾客都不敢喘一口气,王桢之慢吞吞地回答说:“亡叔是一时的标帜,您是千古的英杰。”于是在坐的人无不高高兴兴。

  八十七

  桓玄问太常卿刘瑾说:“我比谢太傅谢安怎样?”刘回答说:“您高,谢太傅深。”又问:“比你的舅父王子敬何如?”答说:“楂梨桔柚,各有各的美味。”

  八十八

过去,社会上的人拿桓谦比殷仲文。桓玄时,有一次殷仲文从外面进来,桓玄在庭院里望见他,对同座的人说:“我家中军将军(指桓谦)哪里能够赶得上他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